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晚年为何发生"二宫之变"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孙权晚年为何发生"二宫之变"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2/7 1:27:54

孙权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前言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这一评价无疑是极高的,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曹操很少给予人高度评价,一旦给予一个人高度评价,这个人定是十分强大的,例如关羽,例如刘备。从这一点来看,曹操也是十分会看人的。从曹操对孙权的这一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孙权确实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枭雄,但就是这样一位枭雄,在晚年却经历“二宫之变”,成为其一生的痛。那么二宫之变究竟是为何发生?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三国版图

和睦与分裂——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中国历史发展到东汉末年时,由于汉室皇权衰微,此时群侯并起,天下分裂割据,华夏大地再次进入混乱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斗争,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在三国前期,如果说蜀汉以仁义著称、曹魏以奸诈著称,那么东吴则是以和睦著称。但同时,三国又是一个充满阴谋与欺骗的年代, 在这样一个充满阴谋与欺骗的年代,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朋友,甚至没有永远的家人。虽然这听上去几乎有些极端,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索东吴的发展脉络,会发现,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在三国前期一向以团结与和睦著称的东吴孙氏政权,最终也因为内斗而逐渐走向消亡,而这种内斗的引发者竟然还是孙氏后代,孙权万万没有想到,当年自己曾与哥哥和睦相处,共同治理东吴,甚至在父亲去世时,二人也不曾有过丝毫权力的斗争,但自己的两个孩子,却因为权力而彻底抛弃手足情深,互相残杀,最终引得东吴陷入内斗,而后逐渐走向消亡。由此可见,许多时候,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的,甚至是亲情。

和睦的东吴

1、孙坚遇伏,孙策继位

在三国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孙权,是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孙权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之处,深得孙坚喜爱,孙权的母亲是当时吴郡吴辉的女儿,嫁于孙坚后,为孙坚生下孙策与孙权两兄弟。孙策是哥哥,孙权是弟弟。在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孙坚率领麾下数万人由荆州顺江而下返回江东时,遭遇刘表的伏击,中箭身亡。孙坚死后,整个东吴瞬间群龙无首,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江东子弟多才俊的说法,可以这么说,东吴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人才众多也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实现统一。当一个集团中有过多人能力高强时,这个集团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矛盾,即内部斗争。但可惜这只是通常来说,对于东吴,这并不适用,孙坚死后,虽然留下孙策和孙权兄弟二人,但二人相处和睦,且在黄盖等一众老臣的支持下,孙策在第一时间成功继任孙坚的位置,整个过程十分顺利,东吴的和睦,也由此可见一斑。但孙策是一个残暴的人,在他执掌江东期间,虽然东吴也获得了十分不错的发展,但同时他也结下了很多仇怨,后来孙策在一次打猎过程中,被仇人所杀。

2、孙权掌权

孙策死后,此时孙权已经成年,在东吴的一众老臣支持下,孙权也顺利继承了哥哥的位置,并且孙权继任后,主动向东吴大将周瑜示好。要知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此时的东吴正处于内忧外患时刻,周瑜是否能够顺利为孙权所用,关系着整个东吴的前途与命运,最终在大局之下,孙权顺利获得周瑜的支持,在这一期间,东吴地区迎来了空前的团结,这也为东吴后来在三国鼎立局面下赢得一席之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孙权

内斗

1、孙权的忧虑

可以说,孙氏家族之所以能够从东汉末年群侯中脱颖而出,成为能够与刘备曹操相抗衡的强大势力,靠的就是东吴君臣的上下一致同心。谈到这里,或许我们就会发现,东吴的强盛关键在于团结,但是这种团结的局面一旦被打破,东吴实力将会迅速下滑,东吴也很难再成为东吴。是的,没有永远的团结,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孙权晚年,这一问题就在东吴出现了。晚年的孙权,已经失去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长子,而他也正在为自己的继承人而忧虑。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将皇位传给二子孙和,第二选择是将皇位传给孙霸

2、孙和与孙霸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将皇位传给孙和,理由还是比较充分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立长不立幼的习惯,此时孙权的长子已经去世,在孙权的诸多儿子之中,孙和年龄最长,那么将皇位顺位给孙和是合情合理的。但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因为另一边的孙霸也是一个十分合格的皇位继承者。孙霸虽然没有孙和年长,但是他有着卓越的才能,要知道,其实对于孙权来说,更重要的不是选出一位年长的儿子来继承皇位,而是要选出一位有能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东吴在孙权去世后,依然能够独占一方,或许这正是孙权心中所想。

▲兄弟相争

3、矛盾升级

于是矛盾便产生,一方面是孙权想要选出一位有真才实干的未来统治者,另一方面是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的传统。这让孙权十分矛盾。与此同时更严重的问题是,孙和和孙霸谁人继任皇位?已经被朝中大臣所关心,孙权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的,在帝王的眼中,是非常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要知道,一个强大朝代的毁灭,其根本原因,通常并不是因为外部强敌,而是由于内部斗争。孙权十分忌讳这一点,也十分担心这一点。

4、斗争

由于孙权在犹豫不决中迟迟没有为皇位继承人做明确的表态,使得朝中大臣日益猜测谁将会成为未来的皇位继承者,此时的东吴朝廷,内部已然分为了两派,一派是支持孙和,另一半则是支持孙霸,这两派之间表面平和,暗地里却互相攻击,甚至致对方于死地。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对于朝中大臣来说,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他们只要站对行列,将来就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人生飞黄腾达就不在话下,这也是为什么各个朝代在出现皇位之争时,老皇帝最忌讳大臣们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但大臣们却偏偏热衷于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就这样,东吴从和睦开始走向分裂,东吴从强盛开始走向衰败。

▲明争暗斗

5、结局

此时的孙权虽然已经年迈,但头脑还是十分清晰的。在孙权的一生中,他看过了太多的阴谋,眼前的这两位儿子的皇位之争,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早在最初,孙权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孙权内心也是矛盾,所以皇位继承者才迟迟未做决定。随着事态的发展,东吴的皇位之争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东吴的朝廷内部暗地里早已风起云涌。但此时的孙权虽然对问题的分析十分清晰,但由于已经年迈,他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些事了。最终他决定采取一种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这场纷争,他做出的决定是,废掉了孙和,杀掉了孙霸,传皇位于第七子孙亮。或许在孙权看来,他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他解决了东吴朝廷内部的分裂,并且在晚年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权威。但事实是,这一次皇位之争,对东吴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这个孙氏三代共同开创的东吴政权,也将在不久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总结

东吴的“二宫之变”,历经八年,在这八年中,东吴朝廷内部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个一向以和睦著称的孙氏家族,经此一事,变得不太和睦,并且由于皇位之争夹杂着派别之争,也使得东吴朝廷大臣逐渐分崩离析,大臣们纷纷结党营私。在二宫之变中,东吴大臣们一方面为了保全自己,另一方面也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无不用其手段相互笼络,相互斗争。在这种局面下,整个东吴,陷入了一种内部危机。正如上述所言,任何一个强大的朝代,其衰亡的根本原因往往不在于外部强敌,而是由于内部斗争。这也正是东吴从强盛走向衰败的原因,或许孙坚孙策孙权并不会想到,他们呕心沥血才建立了强大东吴政权,曾经以团结一致著称天下,但最终却以一种令他们意想不到且羞耻的方式走向衰落。

▲孙权的雕像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孙权的晚年,二宫之变》

标签: 晚年结局发生

更多文章

  •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 诸葛亮死后姜维为何没有能委以重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继承人,姜维,诸葛亮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姜维没有被重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诸葛亮去世时,蜀汉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此时,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被委以重任,成为北伐军的大将。但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却向后主刘禅推荐蒋琬接任丞相之职。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会如此安排呢?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其实,主要有三个原

  • 姜维北伐先后进行九次 姜维为何没有能夺取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夺取,天下,姜维

    对姜维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九伐中原,这是很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而且这九伐中原的战役当中,姜维取胜的次数还比较多,可就是没能拿下关中夺取天下,这是为什么呢?作为诸葛亮的铁杆小迷弟,姜维用自己的一生报效了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他在曹魏只是一个天水郡参军,可到了蜀

  •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 曹操为何没有直接放火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直接,火箭

    对草船借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想必很多人都看过了,大家对诸葛亮的谋略和胆识都由衷的佩服!然而,后人也不乏有懂得兵机谋略之人,有些人对当年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谋略也提出了新的质疑:当时的诸葛亮用20多支草船向曹营开拔,如果曹操要令人放火箭,那

  • 如果项梁不死,还会发生楚汉之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发生

    项梁是秦朝末年历史人物,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将章邯于定陶击杀项羽的叔叔定陶,使楚国的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楚怀王熊心从幕后走向前台,项羽、吕臣等将军被夺去兵权,宋义、范增等从前无战绩无嫡系的人才被提拔到高位,而后项

  • 刘邦如果在鸿门宴上被杀,项羽能实现统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鸿门宴,实现,统一

    《鸿门宴》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接下来历

  •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为什么要采取郡县制,而不是沿用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场辩论中,李斯的法家最终取得胜利,秦始皇决定按照郡县制来统治关东六国的土地。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坚持郡县制,而不效仿周天子的分封制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首先,周朝八百年,已经证明了分封制的弊端:诸侯相侵伐,各国之间不统一,协调不便。 周朝在建立的时候,因为地盘广大,而且诸侯的实力强大,周天子

  •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奋斗荣光,武汉市“中华英烈凭吊周”启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通讯员 肖继如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奋斗荣光。4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第三十八届革命传统教育周暨江岸区第三十七次中华英烈凭吊周启动仪式在武汉二七纪念馆隆重举行。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组织了50名青年党员民警和优秀团员民警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现场据介绍,“中华英烈凭吊周”是江岸区党史教育、爱国主义

  • 看到很多地方说大禹建立了夏朝,真的很生气,这些误人子弟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这详细给说说大禹,伯益,启,还有家天下,公天下的历史,希望后面人不要在乱讲历史了。四千余年前,大禹秉承尧、舜禅让政治传统,向上天推荐皋陶,授予治政大权,将皋陶立为“储帝”。一旦大禹去世,皋陶将接任帝位。可惜,皋陶英年早逝。相传,皋陶执掌刑法,犹如今天的大法官,死于帝禹二年,享年106岁,这种说法显

  • 生产队员下地干活,却无意挖出西周窖藏,出土此物成禁止赴外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周玉鱼,害臊的出土文物,顺德飞鹅山西周墓

    1976年12月15日,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陕西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的队员都在田里埋头干活,突然一个队员感觉脚下的土块有点儿奇怪,再用锄头挖了挖,竟然挖出了一个洞大。众所周知,陕西地下墓葬众多,于是生产队赶忙把情况往上汇报,专家队伍很快就赶至现场,发现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命名为

  • 山海经中最“贵”的29个姓氏,你是炎黄后人,还是女娲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姓氏,就不得不说《百家姓》这一书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字字押韵,收录了500多个姓氏,对我国姓氏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战国以前,姓和氏其实是分开的,通过姓可以知道祖先是谁,通过氏可以知道子孙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