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他未寒的尸骨前,他的儿子宜臼戴上了王冠,是为周平王。周平王面对满目疮痍、强敌环伺的镐京,实在不忍细看,也不敢再多待,是以他果断地做了一个决定——东迁洛阳!
这便是东周王朝的开始…
[var1]
也是秦国崛起的开始!因为当时秦国的秦襄公在得知王室遭侵伐时,果断率兵前往救驾,又在平王东迁时,一路护驾,甚有功。于是周平王正式封秦襄公为诸侯,并令其尽情地去开拓西陲这片天地…
而自此之后,在经过秦国历代君王的不懈奋斗,终于取周而代之,建立秦王朝。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惊服于穆公、孝公、昭襄王、秦始皇等这些不世英主,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那批以丞相为首的秦国文臣集团,其之功亦甚伟!
而根据其功业大小,可分为三等…
[var1]
第三等:李斯、范雎
李斯本是上蔡县一名小公务员,因某次蹲坑而受到老鼠的启发而开始了他的奋斗之路,并一路由秦国长史做到秦朝丞相…
而受到重用后的他,主要做了一件后世陈平也干过的事:离间各国。即用重金收买六国贵族名臣,以让他们为秦国说话,对于收买不倒之人,则以利剑刺之…如此一来,每每在秦国大军抵达某国之前,该国内部就早已走向坍塌的边缘…
李斯的这一举动,使得本就已经处在强弩之末的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了灭亡的终点…
[var1]
再说范雎,在其发迹之前,也是历经苦难,甚至差点死去。后来还是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昭襄王,才渐渐做到秦相之职。
当时,苏秦、张仪已死,但合纵连横还活着,时不时闹腾一下,动静还不小。面对这种情况、再面对秦国的胡乱征伐,范雎同志提出“远交近攻”四字的政治主张,使得秦国在战略方向上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后来的继承者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var1]
李斯、范雎二人,有功于秦,但不算大功。他们更多的是在前人栽的树下乘着凉,顺便又种了点草…
第二等:百里奚、张仪
秦在统一六国之前,有过两次重要的领土扩张:第一次在穆公之时,百里奚为相;第二次则从惠文王开始,张仪为相。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对秦国的了解主要集中于秦孝公之后,但殊不知,早在穆公时期,秦国就有过一段峥嵘岁月,且当时有一段时间里,是百里奚为相。
百里奚也被称为“五羖(gǔ)大夫”,因为他是当年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回的。而虽然这得来的方式是有点廉价,但是百里奚却是绝对的大秦名相,包括后来都有许多丞相以他为榜样…
就在百里奚、由余等人的辅佐下,秦穆公称霸西戎,扩地千里,与齐、晋比肩,成春秋霸主,更是后来秦国的日益扩张打下了重要基础…
[var1]
关于张仪,可以参考李斯的一段话: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虽然以上功绩并不能全归于张仪,但张仪确实有大功于秦,尤其“西并巴蜀”的完成,使得秦国领土益张、国用益饶,由是也使得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百里奚、张仪二人,均有辅佐拓地开疆之功,其功不小…
[var1]
第一等:商鞅
基础靠硬件,升华还得靠软件,且有了好的软件,还可再回馈硬件…如此一来,方能形成一个正反馈系统。
而无疑,商鞅就是秦国的软件。
有人甚至这样说:商鞅之前无秦国,商鞅之后无法治。话虽夸张,但足见对此人地位的推崇。确实,商鞅变法才真正使秦国走向了强大,走向了一统六国。也由是可见,其功可谓最大!
[var1]
文:起叔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