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每日社科】唐代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才中心

【每日社科】唐代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才中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4/1/26 18:56:27

提起盛世唐朝,每个中国人都感到辉煌与荣耀:不仅仅因为唐朝山河壮丽、物阜民康、四夷宾服、万邦景仰,更是因为唐朝的人才之盛,为后世之人所传颂称道。纵观我国封建王朝,没有哪一个时期的人才之多能和唐朝相提并论,科技人才群星闪耀,诗歌、散文名家辈出,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领域百花齐放。盛唐气象虽已远去千年,但盛世背后的人才政策及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01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唐代自开国之初就意识到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把人才和王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太宗皇帝李世民曾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要求二位宰相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国家选拔人才上。此后的几代帝王,也是“宵兴旰食,侧席思贤”。

因为君主求贤若渴,念兹在兹,才有了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著名论断,大臣们把举荐贤才作为忠于职守的准则,名家把提携新人作为行业的美德,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浓厚的爱才荐才风气,很多萌动中的人才幼苗得到了呵护,成长为参天大树。

例如,娄师德看中了狄仁杰的治国才能,遂向朝廷上表“十许通”力荐其担任宰相,但狄仁杰直到拜相后,也对此事毫不知情;项斯起初不为人所知,杨敬之写了一句“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使得他名声大振;初见白居易,大文豪顾况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看了“离离原上草”的诗句后,这位诗坛前辈马上屈尊敬之:“有才如此,居易不难”,并鼎力举荐白居易。

尊重人才的实质是尊重知识,诗歌是人才的智慧佳作,也是知识容量的名片。唐朝的皇帝大都是诗歌爱好者,诗人极其受尊重。例如,李白曾被贺知章三番五次推荐代朝廷写回书,但狂放不羁的他却要求宰相杨国忠为其磨墨、太尉高力士替他脱鞋,唐玄宗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而一一应允,并在其辞官之时以“赐金还山”待之。就是在这种风气的引领、熏陶和推动下,唐朝文风一步步被推向了极盛,名篇佳句无数,杰出诗人灿若星河,饱受时人尊崇和追捧。

因为朝野内外有爱才的诚意和识才的慧眼,整个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风气盛行,机会的大门永远为那些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敞开着,各路英才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02广纳贤才、不拘一格的制度体系

人总是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才能发展成才,所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因此,唐朝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设置了中央、州、县一体的教育体系,扩大人才的培养范围,并将国子监定为最高学府,注重人才的深造提高。同时,开设以梨园为代表的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在人才选拔方面,唐朝实行考试取士的科举制,选人不分士庶,不问贵贱,以自由报名的形式打破了魏晋以来森严的门第界限,极大扩展了人才的选拔范围,致使很多寒门子弟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进阶梦想。每年三月,朝廷都要为参加科举的青年才俊举办曲江宴和杏园宴贺喜,新科进士和状元还要在大雁塔题名留念,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激励导向促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局面。

为了避免一试定终身的不良后果,唐朝构建了一些辅助制度,进一步疏通了选才的渠道。例如,允许考生在考前把自己最得意的文章带到京师,推荐给当时文学上有名望的人,靠同行评价来对考官施加影响,提高自己胜出的机率。正是这种“行卷”制度的存在,让许多人才脱颖而出,王维陈子昂等人甚至“一日之内,声华溢都”。屡试不中者也不必绝望,还有幕府辟署制为其提供辗转腾挪的机会。例如,韩愈、杜甫、李商隐等这些有真才实学的落第之人,都是先进入幕府锻炼,积累名声,然后再入朝为官实现抱负的。

在人才使用方面,唐代遵奉“得人之要,在于证实”的原则,即真正的贤者应该具有实用价值,并且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如魏征所言:“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在用人的过程中,唐代强调信任的重要性,所谓“得贤须任,既任须信,既信须终”,同时,对于贤才的过错,也要尽量包容,所谓“苟不害于正道,斯可略矣”,以便于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创造活力。

总之,唐朝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使得真正有才干的优秀之人大都能够脱颖而出,被赏识和重用,正如魏元旷在《蕉厂随笔》中说:“唐时才士,无不遇之叹”,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难得一见的。

03自信开放、兼容并包的发展环境

人才政策不是孤立存在的,有赖于其他政策的支持与配合。盛唐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自信开放、兼容并包的发展环境促成了天下英才聚神州的恢弘气势。

唐朝政府实行鼓励贸易的政策,有效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融合,这一时期,对外开放成了朝廷的基本国策。唐朝与数百个域外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商业交往,中国的丝绸、茶叶、纸张、陶瓷、竹器等,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大量运往西方,波斯、印度、大食等国家的商人也沿着这条路不断带来象牙、犀角、骏马、珍珠、沉香、胡椒等珍奇物品,形成了“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空前盛况。

唐朝逐渐放松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大量劳动力集聚到长安、洛阳、扬州等中心城市,对于这些外来人口,市民们都敞开怀抱接纳。朝廷的人口政策不仅非常宽容,而且没有民族与国界的限制,首都长安甚至专门为西域人设置了“波斯邸”等机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赢得了“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的亲商美誉。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长安城内密密麻麻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布局规整,错落有致,其中林林总总的“胡姬酒肆”十分引人注目,里面有胡饼、烧饼、毕罗等西域美食,平民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从李白的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胡人商铺生意的火爆程度。除了胡食和胡姬之外,胡乐也十分流行,“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每当来自天竺、龟兹、高丽等地区的异域歌舞在左右教坊公开演出之时,都会出现“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的热闹景象。

当时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排斥异教徒,只有中国对各种宗教兼容并包,因此,一些域外国家的飘零智者,也能在此找到精神栖息之处,有的甚至在中国娶妻生子,落地生根而成为唐朝的永久居民,为中国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些外国人甚至可以参加科举,进士及第后可以在唐朝做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口的频繁流动必然带动文化的深度融合,人们在百无禁忌的创新生态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这无疑促成了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世人都把东土大唐看作知识的圣地,日本、高丽、新罗、百济等国多次派遣留学生万里辗转,长途跋涉来唐求学。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自信开放的胸怀和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得全世界的杰出人才都对唐朝有着至高无上的向往,从而成就了一个菁英荟萃,近悦远来的世界人才中心。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委组织部)

▌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大明最后的风骨,不是被郑成功坑了,大明可能与清廷划江而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到这个形势变化得那么快,李自成一方采取措施不当,致使吴三桂投靠清军,山海关一战,清吴联军打垮了李自成,李自成这一垮就再也没能爬起来,被一路打到死。清军入关后,也没想到这江山居然这么容易就到手了,一路南下,很少遭到激励的抵抗,南明小朝廷很快就灰飞烟灭。大清铁骑入关,很多明军将领和大臣望

  • 月饼是杨贵妃发明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多少年来,民间一直传说,月饼是杨贵妃发明的。说得还特别有细节。说是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开元天宝遗事》)。大约蓬莱池畔没有一个望月的最佳

  • 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变迁:浅论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解放后农村建设发展史,宋代庄园经济作用,宋朝土地政策利弊

    编辑|书山里的墨客引言在宋朝时期,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宋朝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迁,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时期。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宋朝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迁进行探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宋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非常新的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

  • 刘聪毒杀了西晋两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晋刘聪怎么死的,西晋皇帝排名一览表,西晋末年皇帝简介

    晋怀帝司马炽晋怀帝司马炽是西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的弟弟,司马衷册封他为皇太弟。307年,司马衷崩,司马炽继位,太傅司马越辅政。司马炽为人低调,爱好钻研史籍,他也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野心。307年4月,晋惠帝司马衷崩。皇后羊献容认为皇太弟当皇帝后自己不能当皇太后,

  • 马皇后薨逝后,朱元璋驾崩前,谁是明朝的常务副皇后(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总计26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8分钟)公元1382年,朱元璋的结发女子马皇后薨逝;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自马皇后薨逝后,至朱元璋驾崩前,明朝再无新皇后,那么当时的后宫由谁主持大局呢?说到这里,让我们思绪飘扬一番。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曾倾注所有的心力培养太子朱标,所以我们几乎可以将朱标称为

  • 万历年间是哪一皇帝 万历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十二年——朱载堉出版《律吕精义》。1、万历(1573年-1620年七月),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2、万历六年(1578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3、万历十年(1582年)——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4、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绘制

  • 徐霞客:明代的“网红”旅游博主,世间真正的“游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霞客旅行博主,徐霞客简介,衢州博主徐霞客直播

    徐霞客游览图1640年的夏天,有一位老人被人抬着走进了江阴的南旸歧村,门童家仆看到后都轰一下跑开回家报信,边跑边喊:“老爷回来了!”,“老爷病倒让人给抬回来了!”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千古奇人”——明朝第一“网红”旅游博主徐霞客。而他之所以被人抬回家,是因为常年步履不停,脚伤严重,已经不能再步行了

  • 唐太宗,你这是病,得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01 魏征故意拖延时间,唐太宗被鹰抓伤唐太宗喜欢养鸟,还专门整了个养鸟的机构——五坊。他最喜欢一只性情温顺的瑶鹰,个头比苍鹰小,能站在他的胳膊上,挥动双翅为他扇风,还会在手掌上不停地旋转,可讨人喜欢了。太宗每天散朝后,都会去逗会儿瑶鹰,魏征知道后,却直言进谏,劝他不可玩物丧志,太宗嘴上答应,心里却万

  • “下海”的唐朝世家子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宁欣 相和歌辞·估客乐(节选)元稹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估客乐》为乐府歌名,包括李白在内的许多唐代诗人都以此为题作诗,但元稹这首最为人所称道。诗作文字充实而丰满,对商人

  • 宋史:宋孝宗刚登基就为岳飞平反,仅仅只是为表达主战的态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把帝位禅让给养子赵昚,自己去做了太上皇,赵昚登基,是为宋孝宗。宋孝宗登基后仅一个月,当年七月就“诏追复岳飞元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至十月,再“官岳飞孙六人。”宋孝宗还发过两份为岳飞平反的诏书,都用了岳飞“事上以忠”的表述。至此,岳飞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