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宠信的权臣严嵩外,文有海瑞、杨平和张居正这种几百年一见的贤臣,吾有俞大猷、李成梁,包括戚继光这种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迹想必不用赘述,百姓们早已刻在了记忆中。
但有一件关于戚继光的事在浙江、福建等地广为流传,那就是戚继光亲手斩杀了自己的长子戚印。
这件事是真的吗?他为什么会斩杀亲儿子呢?
我们知道,明朝是倭寇横行时期,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的猖獗达到了顶峰,当时日本处于世町幕府时代。
戚继光在此刻顺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本是将门之后,世袭了父辈登州卫指挥佥事,长期在山东、浙江一带抗击倭寇。
戚继光通过与倭寇的接触发现,倭寇并不是海盗一样的团体,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较为成熟的军事组织能力。
想要战胜他们,明朝军队就需要更加严格的军纪。
有的人说戚继光斩杀长子,正是因为以此来立军威。
根据明史的记载,戚继光是一名治军非常严格的军事将领,他以南宋著名的岳飞为榜样,想打造一支岳家军一样勇猛善战的军队。
他对麾下的戚家军非常严格,功必赏,过必罚。
在他的带领下,戚家军在抵抗倭寇和抗击蒙古入侵时,所向披靡,威震八方,成为了百姓眼中守护神一般的存在。
而对于戚继光为了立军威而斩杀长子的说法,一些历史文献中能找到很多相关的记载。
其一,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标注中就记载到,戚继光规定,军队中如果有人犯了军令,即使是戚继光的侄子或儿子,也要依法处置。
有一次出兵,戚继光的长子因为临阵回顾的罪名,被斩首示众了。
这也让士兵们在日后的战斗中勇敢向前拼杀,让军队充满了战斗力。戚继光牺牲了自己的长子,换来了一支钢铁一般坚定的军心。
其二,福建的《仙游县志》中增加了对这件事的细节描述。
戚继光行军至莆田地区,碰到了敌人,戚继光下令进攻敌军。
戚继光的儿子戚印作为先锋,看到军队四周起了烟雾,于是调转马头,下令士兵原地待命,请示父亲是否可以原地驻扎,观察一下战局。
戚继光听后非常生气,认为戚印作为先锋违抗的军令,错过了禁军的时期,就把他给斩杀了。
其三,根据民间文献的记述,戚继光派儿子戚印用诈败之计,把敌人引入戚家军的包围圈,把他们一举消灭。
但到了战场上,戚印看到明朝军队形势一片大好,立功心切,就没有按照戚继光的诈败安排行事。
这场战斗虽然胜利了,但戚印自作主张的行为违抗了军令,戚继光为了严明法度,就把戚印斩杀了。
以上几个对于戚继光展子的记载,让百姓们更加佩服戚继光为国为民的忠勇。
但学者们在研究了相关史料文献后认为戚继光斩子的事是杜撰的,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近代学者郭沫若就持有这个观点。
首先,戚继光展子的传说大多见于民间文献,而关于戚继光和戚家军的书籍,比如《明史》戚《大将军孟》《诸公小传》、《孟珠七公墓志铭》都没有对戚继光斩子的事件进行记录。
其次,在天启壬戌年时,戚继光儿子们修编的《年谱》一书,所记载的事件和时间点与戚继光斩子一事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这本书对戚继光所经历的事记录的是非常详细。里面也没有写关于展子的事,而且戚继光出兵莆田时,他还没有儿子出生。
有人说,戚继光斩子的时间点,他还没有亲生儿子是肯定的。
但《仙游县志》这种地方书籍,对于历史的记录是真实性很强且相对客观的。
那里面说的戚印又是谁呢?
学者们猜测,这个人很可能是戚继光在军中所认的义子,并没有血缘关系。
虽然是义子,但戚继光对这个儿子还是比较器重的,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
他在下令杀戚印那一刻,心中肯定充满了不舍。但军法无情,只有严明法度,才能打造一支保家卫国的铁血军队。
戚继光这种舍小家为国家的行为,也让戚继光斩子的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与戚继光的偶像岳飞一样,二人的名字作为民族英雄的代名词,在将来也会一直被百姓们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