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最顽固的守旧派,疯狂抵制西学,与曾国藩亦师亦友

晚清最顽固的守旧派,疯狂抵制西学,与曾国藩亦师亦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9 更新时间:2024/1/16 10:01:57

这个人叫做倭仁,是同治皇帝的老师。他既不是汉人,也不是满人,是蒙古正红旗人。倭仁的出身非常普通,但以27岁的年龄就高中进士。这对于汉人来说可能不算特别年轻,对于蒙古人来说就非常罕见了。

与很多守旧大臣一样,倭仁的道德水平堪称一流。他本来是学习三国时期王肃所创立的“王学”,这一门清淡而又虚玄的经学派。自从大理学家唐鉴来到京师后,倭仁通过与他学习,便抛弃了王学,转而笃信程朱理学。

也就是这个时期,他与曾国藩相识,并且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曾国藩对于倭仁的评价极高,他曾经在日记中记载:

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

倭仁对于程朱理学,不仅是研究,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遵从,当做自己的道德准则。他坚持写日记,就是为了三省吾身,达到鞭策自己的目的。曾国藩完全学习了他,也开始做日课,并且与他交换阅读,共同促进。对于倭仁的日记,曾国藩又敬又畏,他只敢圈划而不敢批注。然而倭仁对曾国藩则评价说,你这样的思想,要扫除一遍,需要重新换一个人。

唐鉴告老还乡之后,倭仁便俨然成为了京师理学派的领袖人物。但是很可惜,他的道德水平无可指责,但对于治国安邦实在有些空泛而谈。在咸丰朝的时候,他就开始表现出来。

咸丰一开始登基时,倭仁就上书希望咸丰帝能选拔任用正人君子。他洋洋洒洒长篇大论,阐述正人君子如何好,刻薄小人如何差,治国安邦非要重用君子,远离小人。但是至于说君子怎么选,小人又怎么分辨,他却说不出来,只是表示以皇帝的智慧是肯定能够区分的。

咸丰年轻,对此很感动,而且还诏谕臣工,要向倭仁学习。到了第二年,太平天国闹得越来越凶,倭仁鉴于国事艰难,又向皇帝上书。他大谈“治本”之论,就是让咸丰帝要立下当舜的志向,这样才能保证国泰民安。

这一次,已经有一定执政经验的咸丰就没那么高兴了。当时太平军已经火烧眉毛了,这位理学大师还在喋喋不休,拿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只能泛泛空谈,实在让皇帝哭笑不得。

咸丰帝驾崩后,因为倭仁的理学大师名气越来越大,他被任命为同治皇帝的帝师。如果标榜道德,倭仁当之无愧,但在当时中西方文化激荡碰撞的前提下,他却如同可怜的螳螂,坚决抵抗这历史这辆不可阻挡的大车。

同文馆之争便是倭仁一手导演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第一次交锋。同治五年,恭亲王奕訢等请求成立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并选拔人才接受西方算术、历法等方面的知识。这本来是一件顺应时代潮流的大好事,却遭到了守旧派的猛烈抨击。

先是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公然上书反对,他认为正途人士就应该“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而不应该学习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观点立刻遭到了同治的训斥。

眼见张盛藻位卑言轻,没有立足的地方,倭仁决定亲自出马。他以立国之本的高度,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认为西学东进,会使得知识分子数典忘祖,甚至有可能亡国灭种。倭仁是帝师,朝廷自然不敢随便教训他,慈禧便将他的奏折交给恭亲王,让他们给出回复。

要说这些大道理,恭亲王一方自然不敌。他只是阐述开设天文算学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回避了学习西学会不会让民风改变的问题。更为尴尬的是,恭亲王甚至还表示,这件事能不能培养出人才,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本来就是恭亲王的破绽,不过他迅速化解了局面。在倭仁的奏折中提到“天下之大,不患无才”,那么恭亲王狡猾的提出,既然倭仁觉得没有向西方学习的必要,中国又有人才,那么请举荐出合适的人。

倭仁自然没法办到,慈禧对于此事看得清清楚楚。为了让倭仁服气,还特意任命他为总理衙门行走。这实际上是让恭亲王成为倭仁的顶头上司,倭仁又气又恼,居然病倒了。

此后的倭仁,依然一如既往的抵制西学。虽然他眼界不宽,认不清时局,但他的忠心还是可昭日月的。就在同治十年去世的时候,他仍然不忘要两宫皇太后“勿忘庚申之变”,要同治帝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救国的唯一法宝。

参考资料:《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影视剧清单:保你一个暑假不再剧荒系列之「民国爱情剧」(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 1《传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上海百货巨子易氏家族遭遇承继危机,易兴华因独子易钟杰弃商从医,被迫召回长女钟灵(秦岚饰)、次女钟玉(吴谨言饰)、幼女钟秀(张南饰)。钟灵乃名门淑女,典雅文静。钟玉由南洋巨贾外祖抚养,精明能干。钟秀留学国外,浪漫天真。三位千金生母不同、脾性不投、成长环境迥异,为继承

  • 武昌起义后的南北对决:黄兴的威名与北洋军的战斗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宣统三年的十月,就在清廷授予袁世凯“钦差大臣”的同一天,冯国璋下达了进攻汉口的命令。武昌起义后的南北对决,一开场就出现却一边倒的状况,湖北新军前敌指挥官张景良倒戈,海军建威舰与江元舰也再次倒戈,武汉三镇中的汉口危在旦夕。武昌起义之初,普罗大众的欢呼亦随处可见,“大人”、“老爷”等称呼首先被取消,“跪

  • 方孔安徽省造的光绪元宝也是十大金刚铜币之一收藏价值极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枚钱币我们正面可以看见中间有个方形的孔洞,钱币上面是安徽省造的字样,左右各有一个满文的字体,钱币下面是“每元当制钱十文”的字样。钱币外圈是圈珠围绕着整个钱币的外圈,背面中间也是方孔,后背面整体是一只蟠龙在后面,蟠龙的身形看起来比较大一些,整体的龙看上去也是十分的霸气,特别是它的龙角,比起我们一般龙

  • 古代千年的封建制,中国最后一个朝代,雍正的知名度为何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上下都是什么朝代,雍正梦游香港全集,雍正一生最爱的女人

    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这是历史的评价,考古学家也说过:雍正时期贪官污吏很少,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我们就要来看看雍正的反贪执政到底到什么程度了,例如,贪官畏罪自杀了,皇帝会抄家再把贪官的妻妾儿女男的发配边疆为奴女的卖身,查封家产和卖人所得钱财,如若还不足以抵消贪污所得银两,雍正还会把其所有至亲之人一律

  • 清朝功绩最高的皇帝,不是康熙雍正乾隆,而是经常被忽略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简介,清朝最有本事的皇帝排行榜,林乾教授讲雍正十三年音频

    说起清朝功绩最高的皇帝,很多朋友可能会想到的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吧。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他们个个能力多非常的强大。即使后来清朝灭亡了,但那也是时代更替的必然结果。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朝功绩最高的皇帝,他不是康熙雍正乾隆中的一位。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皇帝就是

  • 她是康熙皇后的姑姑,嫁顺治哥哥,22年生13胎成大清生育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权倾一时的多尔衮甚至还将自己的生母(阿巴亥)追封为皇后,不过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多尔衮的权利没落,阿巴亥的皇后之尊也被剥夺,就连多尔衮自己也被掘出。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才下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为他修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的子嗣却显得十分

  • 此人是民国二级上将,北平起义后,为什么拒绝新政府安排的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冯钦哉,山西万泉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因此,他养成了勤俭节约、朴实的作风。即使发迹后,他依然保持着本心。早年,他曾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接受了革命思想。1911年10月,太原起义爆发,他积极参加学生队,上街维持秩序。不久,他回到老家,成立了一支武装,自任队长。1912年,

  • 此女已有婚约,却因长得太漂亮被康熙看中,纳入宫中后依然很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料记载,陈氏的父亲叫做陈玉卿,陈氏于康熙二十九年出生,她比康熙要小37岁。资料上并没有陈玉卿的官职介绍,所以猜测他应当并不在朝廷中任职,这也就是说陈氏只是一名普通的民间女子,出身地位是比较卑微的。而康熙在偶然间看见了容貌异常美丽的陈氏,当即决定要把她纳入自己的后宫中。陈玉卿见自己的女儿被康熙看

  • 洪秀全“书法”曝光,字写得一塌糊涂,难怪4次科举都落榜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洪秀全字真有这么丑么,洪秀全与举人的书法,书法家洪秀全近况

    洪秀全在天京(今南京)皇宫内,命下人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棺材抬进了自己的宫殿,怀着对石达开的愤恨和手下的绝望饮下了毒酒结束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多年后在博物馆里再次看到洪秀全蹩脚的书法时,突然会让人觉得他的起义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天王的黑历史”1814年,清嘉庆一十九年洪秀全出生于广东嘉应州,祖祖辈辈在

  • 从卖草鞋到名臣将领,不被世界左右的男人,曾国藩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是中国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是清朝时期的名臣、将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者。曾国藩的成功完全来自于他对自己的高度要求和对事业的极度热爱。曾国藩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卖草鞋的小商贩,曾国藩自幼生活困苦,但他并不颓废。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