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死后,汉武帝年纪最长的儿子主动上书自荐为太子,结果如何?

太子死后,汉武帝年纪最长的儿子主动上书自荐为太子,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23 更新时间:2024/1/18 19:37:09

此时,汉武帝还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出,按照立嫡立长的顺序,怎么也该轮到最年长的燕王了吧?

为什么汉武帝最后竟然越过了前面三位成年皇子,将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呢?

子之位空悬

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除了长子刘据是皇后卫子夫所生之外,其他五个都是庶出。

因此,从他们出生开始,面对又是老大,又是嫡子的刘据之时,都没有奢望能继承皇位,于是一个个安心做自己的诸侯王。

燕王刘旦也是如此,他本是汉武帝第三子,因为老二死得比太子还早,所以在太子死后,他就成为了汉武帝年纪最大的儿子。

公元前117年,也就是巫蛊之祸的27年前,刘旦便被封为燕王。

《汉书·武帝纪》:夏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

燕地是西汉的北方边境,紧邻匈奴,民风彪悍,汉武帝将刘旦册封在此地,也是对他报以极大的希望,曾以策文诏谕刘旦,勉励他镇守边陲,好好护翼大汉江山。

到了汉武帝后期,经历过削藩策、七国之乱、推恩令等多重打击,诸侯王对封国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权力,燕王刘旦又有一个如此强势的父亲,本来就打算在燕地做一个逍遥王,混吃等死算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突然之间,服从天降,压在兄弟们头上的那座大山竟然莫名其妙就死了。

在收到太子死讯的时候,燕王刘旦整个人都是懵的,过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问左右道:“如今我是父皇众多儿子中最大的了吧?”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刘旦情不自禁哈哈大笑,好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气来。

刘旦与封国的一众属官商议之后,都觉得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了,只要等待汉武帝的消息即可。

毕竟剩下的几个兄弟,全都是庶出,大汉的皇位继承制度承周制,向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没道理越过自己去立那几个弟弟。

从这一天起,燕王刘旦一改以前到处游手好闲的秉性,开始在家修身养性,每天读读书,与一众属官探讨一番军事谋略等等。

他希望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自己的太子受封仪式。

可是,刘旦左等右等,等得心里发慌了,还是没等到来自长安的使者。

难道太子之位尚有变故?

数月之后,刘旦经过与属官的数次商议,发现自己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老五昌邑王刘髆,毕竟刘髆的母亲李夫人是汉武帝曾经最受宠的一位夫人,而且刘髆的舅舅贰师将军,在朝中地位非凡。

比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老四,以及年幼的老六,最大的可能是老五在从中作梗。

于是,刘旦决定效仿自己的曾祖汉文帝,先派人去京城打探消息,然后再从长计议。

几个月后,盼星星盼月亮的刘旦终于等到了长安来的消息,派出去的使者给他带来了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好消息是,刘髆并没有被立为太子,而且汉武帝也从没有透露过要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坏消息是,据说汉武帝最属意的人是老六刘弗陵

“一定是那个妖妇在从中作梗!”得到消息的刘旦马上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据说,钩弋夫人在被皇帝宠幸之前,就是以神神道道的方式来吸引汉武帝注意,入了宫之后,宫中多次怪事都与其有关。

比如刘弗陵的出生,据说钩弋夫人怀了14个月,才生下这个孩子,这其中必然大有文章。

但是,刘旦却无可奈何,他只能安心在燕国等待消息,毕竟皇帝还没有正式册封太子,一切都还有机会。

至于主动勾连朝中大臣去争取,刘旦一则不敢,二则也没那能力

不敢,是因为汉武帝太过强势,众兄弟之间,除了老大还能跟汉武帝说上几句话之外,其他人在这个父亲面前都是唯唯诺诺,说话都不敢大声,更不敢勾连朝堂大臣了。

没能力,自然是他的娘家不像卫子夫一样,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奇才,刘旦的母亲也没有李夫人那么受宠,至死都不过是一个李姬,连夫人都不是,家人自然得不到汉武帝的特别关照,所以在朝堂上毫无势力。

所以,他将希望寄托在满朝文武身上,希望他们能主动劝谏汉武帝严格依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将自己招入京城,册立太子。

就这样,一等就是两年时间过去了。

自荐太子

公元前88年,汉武帝病重,本来就年迈的身体,随时都可能一病不起。

随时关注京城消息的刘旦,这时候再也坐不住了,他心想:此时再不主动出击 ,恐怕皇位就要与自己擦肩而过了!

刘旦与一群心腹商议之,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亲自向汉武帝自荐为太子

刘旦也是跟文化人,哪怕文化水平不高,手底下也是有谋士的,他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直白地对汉武帝说:父皇,眼看您要挂了,还不快点将我封为太子,否则等您驭龙宾天之后,国无储君,会导致国家大乱啊!

刘旦采取了迂回的方式,那就是请求宿卫长安,以备不虞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跟上面那句话意思差不多,就是希望汉武帝将自己召回长安,留在汉武帝身边,以备汉武帝随时挂了,可以为其处理后事!

汉武帝收到刘旦的书信之后,肺都快气炸了!

我都还没死呢,就这么惦记着我这个皇位?

本来就对刘旦没有多大好感,没有将其立为继承人的汉武帝,为了彻底打消这个逆子的痴心妄想,他决定要好好警告他一番。

于是,汉武帝看过信之后,二话没说,便让人将燕王的使者拉下去砍了!

这还不止,他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以示惩戒。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后元元年癸巳,秋,七月,地震。燕王旦自以次第当为太子,上书求入宿卫。上怒,斩其使于北阙;又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上由是恶旦。

在燕国等待消息的刘旦,一直没能等到自己的使者回来,反而等到了来自汉武帝传到诏令的使者。

当得知自己被削掉三个县之后,刘旦石化当场,他知道太子之位已经没希望了!

两三年间,刘旦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本来没有指望的他,突然成了最有可能继承太子之位的人选,现在又被告知,自己原来依旧没有希望,其心情可想而知。

这一刻,刘旦将自己的父亲汉武帝彻底恨上了,恨其不公

刘旦之死

在汉武帝死后,汉昭帝继位,心皇登基之后赐给各诸侯王玺书,诏宣先皇丧事以及皇位更替。

但是,刘旦接到玺书之后,却以玺封比以往要小的借口,而拒绝哭丧,并对燕国的属官们说:“玺书规格比以往要小,我怀疑长安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于是,刘旦再次派遣心腹去长安,借问丧礼之由来探听朝中消息,与此同时,暗中勾结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

一年后,谋反之事被泄露,掌权的霍光为了朝局稳定,决定暂时不治燕王之罪,之事将刘泽等人正法。

五年后,辅政大臣上官鄂邑长公主等人意图诛杀霍光,谋立燕王刘旦为帝,事情败露之后,上官桀等人全部伏法,而刘旦也落得个自杀而死的下场。

关于上官桀、鄂邑长公主等人谋立燕王一事,颇有不合逻辑之处,但是不管怎么说,燕王曾经有觊觎大宝的想法,最终仅仅身死,没有被灭国,已经够幸运的了。

只是,想不通的是,为何汉武帝非要越过前面几个成年儿子,立了刘弗陵这么一个幼子呢?为此,他还不惜罔顾人伦,杀死了刘弗陵的亲生母亲

汉武帝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就不怕主少国疑,再生事端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让文物火起来,让艺术走进生活,文化复兴,战国公子玉人俑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代玉人俑图片,银手人俑,秦俑文物修复

    战国玉人俑的造型较为雄浑大气,但其雕刻细节却异常精细。制作者们通过对衣纹、面容等细节的精细雕刻,使得玉人俑更加逼真生动。战国玉人发丝清晰可数,雕刻细腻,形态优美,衣纹繁简有序,线条流畅。雕刻手法多采用单阴线、短阴线或云纹来表现。战国玉人作站立状,男性形象,发丝清晰可数,头戴小冠,双手相手相交于胸前,

  • 项羽死后千年,竟托梦救了南宋一家人,子孙后代永远奉祀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死后三大怪异现象,项羽死前的故事,项羽死后的军事能力

    相传在南宋时期,福建汀州有个叫王四郎的小伙。他看准了耕牛贸易,从中原选购了一批耕牛返乡售卖。走到中途时,一天夜里,他突然梦到了已故的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告诉王四郎,汀州如今正遭受牛瘟,先暂时不要返乡,或者将牛赶到别处售卖。否则不仅赔得血本无归,甚至可能会因此丧命。出于对项羽的尊敬,王四郎选择了相信。他

  • 潍水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项羽打齐国很费劲,韩信却能速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争,叫做潍水之战。[var1]在这场战争当中,韩信的对手,是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对于龙且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实际上,在楚汉战争期间,龙且其实也是一个关键人物。龙且在项羽阵营的地位,其实就等同于韩信在刘邦这边。只不过后来项羽败给了刘邦,龙且也输给了韩信,所以龙且就显得没那么出名了。[

  • 刘邦兵强马壮,为何依旧不敌匈奴?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为什么败给匈奴,匈奴大战刘邦完整版,刘邦被匈奴围困事件

    我们对于匈奴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高大威猛的游牧民族,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匈奴无论是在武器还是战略上面,都是十分卓越的。前苏联考古学家吉列谢夫,在《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一书中,介绍了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亚洲经出现了十分强大的骑兵,吉列谢夫通过南西伯利亚的作坊遗址发现,认为此时的东方草原已经有铠马,即重装备

  • 历史上真实的赵高,一手覆灭大秦王朝,却被后世误会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赵高简介,历史上赵高到底有多坏,历史上的赵高是怎么样的人

    在中国200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那就是秦朝,秦朝开国国君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大秦建立之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中国扩地千里,还命令蒙恬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中国立下了很多功劳,在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而制造这些罪魁祸首的就是秦朝的中车府令赵高。[var1]

  • 长平之战: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背景:战国中期,各诸候国相继变法改革,最早的变法改革始于魏国的魏文候起,魏文候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为将,使魏国最先强盛起来称雄于诸候的国家。 之后列国相继推行变法,楚、韩、

  • 长平之战:秦军伤亡过半、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不弱为何会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完全截断了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韩桓惠王得到消息,惊出了一身冷汗,慌忙通知上党郡守冯亭:火速将上党献给秦国!他唯恐“献地”晚了,秦军的矛头会率先指向都城新郑........可冯亭非但没有听从韩桓惠王的命令,反而将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了赵国,冯亭这一决定,也被后世形容为“驱虎吞狼”之计,也就是

  • 长平之战,拥有中原第一支强大骑兵的赵国,为何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 赵浩棋武陵因“虎符旗射”的军事重组,开创了中原铁骑的先河。他抨击了一度无与伦比的吴伟棋子,横扫胡林和娄烦,震惊了世界。他还向国家发出指示,并命令秦国从燕国夺回燕国为太子,后来又夺回秦王赵翔。这种英雄主义令人敬畏。 据信,第一代英雄赵武灵曾立过两个国王,都是为其接班人的正统人生经历而战。

  • 长平之战40万赵军被坑杀,他们为何不拼死反抗,秦军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长平之战的过程。刚开始,赵军名将廉颇坚持防守,秦军和赵军僵持了整整三年。双方的军粮和兵力都消耗的很严重。如果赵军能按照廉颇的战法继续坚持下去,赵军获胜不是没有可能。然而,赵军高层却在战役的关键时刻犯上了临阵换将的错误:廉颇离开了指挥岗位,赵军将纸上谈兵的赵括

  • 嬴政最贤长子扶苏被赵高坑杀,导致秦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前212年,儒生侯生和卢生讥讽秦始皇暴戾无道,又潜逃出走。惹怒秦始皇,要坑杀儒生四百多人。扶苏反对嬴政的滥杀无辜。出面直谏,惹怒秦始皇,让他去协助大将蒙恬修长城抵御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到沙丘,病重身亡。在死前让赵高立遗诏让扶苏继位。可赵高和丞相李斯阴谋扶植嬴政小儿子胡亥继位。矫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