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能成功,有一点肯定不能被忽视

商鞅变法能成功,有一点肯定不能被忽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4/1/19 16:34:35

何谓变法?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对原有规则的打破重建,意味着对社会权益的重新划分…

因此也可以想来,变法必会招致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也会引起普通大众的一时难以适应…

平地起雷,盘根错节,从来不易!

而回望历史长河,迎难而上者却也不在少数,从战国时期魏国的李俚、秦国的商鞅,到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再到近代的康有为、梁超等,无不试图扛起过改革的大旗…然而,也因为各种原因,或小有成功却影响不深、或一无所成落个无疾而终…

也独有商鞅,相对较好,或者说相对最成功。

[var1]

那么,这又是何种原因所致?

-贰-

变法,变法,“法”字固然重要,但“变”字也绝不容忽视…

商鞅变法的成功,大多数人都集中关注于“法”的条文,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变”的手段…且殊不知,商鞅变法之“法”的来源,有不少一部分还是吸取了早年李俚、吴起之法,而在“变”的这条路上,商鞅则是独辟蹊径…

起初,商鞅只用了一根三丈之木及五十金(黄铜)便表明了政府变法之决心、之可信,此亦即我们所熟知的“徙木立信”。

[var1]

诸位切莫小瞧了这一举动,这则公告、或者说广告打的,绝对胜于如今在各大媒体连篇累牍、长期置顶之效!

须知任何传媒手段之实际效用都抵不过口口相传…

就这样,商鞅算是较为完美地揭开了改革大幕…

-叁-

令行一年后,近千数秦民跑到秦宫廷闹事,抱怨令法不便,商鞅未予理睬。而法行十年后,秦国大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于是当年那一帮子群众又跑来歌功颂德,赞扬变法之妙…

商鞅对此依旧是不屑一顾,说了一声:“此皆乱法之民”…便将这一干人迁往边塞…

总有没事找事之人,如这些秦民,也总有残暴少恩之人,如商鞅。但再怎么说,这些人谈不上有罪,而即便有,罪也不至此…

可商鞅偏偏就这样干了!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正是商鞅的无情,促成了他变法的成功,毕竟变法这事儿也只能让强硬派来干…而总之,商鞅的目的只有一个:民不可议政!也一如他所言:圣人负责作法,而庶人乖乖听从即可…

[var1]

-肆-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正是在这种座右铭的指引下造就了商鞅一往无前的行事风格,于是不避权贵、不计个人安危,大公无私、以变法为己任…

他有一种无私的狠劲儿!

变法未久,太子犯法,但毕竟君嗣、不能施刑,于是根据连坐之法,太子右傅公子虔中枪…事发之后,商鞅一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便果断将其刑之…而不顾此人是当时君上秦孝公同父异母的哥哥…

后几年,公子虔再度犯法,按律将被处以劓(yì)刑,即被割去鼻子。照《大秦帝国》中的说法,当时公子虔请求商鞅换一种等量的刑罚,哪怕比劓刑再重一点也好,只要不是在脸上动刀子…

但商鞅坚决否决…

[var1]

在这样的形势下,变法焉能不成?余众安敢不从?商鞅又怎能无有大成?

[var1]

当然,最后还不能忽视的一点、或者说最重要的一点:秦孝公不遗余力的支持!

文:起叔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即删

更多文章

  • ?曹操死后,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喊爹,6年后才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曹冲具有国王的智慧和国王的仁慈。因此,曹操想将王位传给曹冲。不幸的是,曹冲12岁时死于急性疾病。曹操去世时,他的最小儿子曹干只有五岁,而他的哥哥曹丕已经可以当父亲了。因此,只有五岁的曹干经常搞乱自己的关系,并错误地称曹丕为父亲。对于曹丕来说,曹干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因此曹丕可以纯洁的兄弟情谊对待他。曹

  • 三国丞相后裔蒋氏代表到文桥祭祀全州蒋氏始祖母成国夫人毛氏祖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广西全州梅潭蒋氏始祖伯龄公五十八世孙三国蜀相蒋琬公配毛氏祖妣汉封成国夫人清明祭文癸卯春祀,孝涌湘江。祖妣宛在,灵感慈祥。汉封诰命,琬相遗孀。深恩远溯,山高水长。德馨川渝,福荫楚湘。蜀道干里,护子还乡。梅潭开基,根系洮阳。枝繁叶茂,后嗣泱泱。薪火远播,四面八方。忠孝立本,满门书香。人才辈出,兰桂腾芳

  • 秦始皇统一六国代价到底有多大,损失了几千万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当然,进展虽然很顺利,不过还是有很大的伤亡。我们看一下司马迁的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万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

  • 天津的秦国铜印有一个不该出现的字,与《史记》不符,原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大印,史记秦国和赵国资料,现在古铜印值钱吗

    [var1]这方铜印长度是4.8厘米,宽度是3.3厘米,高度是1.9厘米,印纽是鼻钮绳纹,印背上还有蟠虺纹,也就是各种弯曲的小蛇组成的花纹,非常精美。印文是“王兵戎器”四个大字。根据学者考证,这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物品,顾名思义就是秦王来调动士兵和军器的凭证。这方铜印也因此被命名为“王戎兵器铜玺”。[v

  • “寡人好色”西汉皇帝的特殊爱好,成为导致西汉灭亡的重要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高祖刘邦众多鲜明的性格特征之中,好色一直处于比较突出的位置,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着墨甚多,比如还没有发迹之时就已经表露无遗的:“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等到小有成就之时,变本加厉的:“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甚至在大军受阻,进退维谷之时依然故我:

  • 为了迅速增加人口,商鞅开始徕民政策,迅速吸引大量国外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从秦穆公时起就开始向西扩张,称霸西戎,占领了大量的土地。不过这些地方虽然大,但人数非常少。商鞅就对秦孝公说“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谷、名山、大川之材物货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称土地”。解释过来就是秦国地大、山河湖泊都多的,但是人少,开发的非常少,不

  • 韩复榘审案子有多荒唐?让83个犯人报数,报一的枪毙!报二的活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天,韩复榘把公安局长王恺如和法院院长吴贞缵叫来,说道:“本主席从下星期开始,要亲自过问各种案子,对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王恺如和吴贞缵连声应诺。[var1]第二天早上,公安局长王恺如给韩复榘带来两名罪犯的案卷。韩复榘一听,怒道:“怎么才两名?监狱里那么多犯人哪里去了?”“主席,这只是两名主犯,还有

  • 韩信临死前究竟喊了哪“3个字”如今竟成了酒桌上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次,韩信带领军队攻打敌军的要塞,但发现要塞的防御极为坚固,几乎难以攻破。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士兵们在山脚下砍伐木材,修建了一条通往山顶的栈道,看起来就像是要发起山攻一样。敌方将领看到这个栈道,以为韩信要攻打他们的防线,于是调兵遣将前来抵御。可是,韩信却在夜晚暗中率军攻打了陈仓,使得敌军

  • 探索河南沁阳《东汉邓家古墓》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邓氏文化】邓禹的《邺城对》和诸葛亮 【邓氏世系】邓禹前后,湘邓益阳老谱惊 【邓氏盛会】第一届祭拜邓禹公盛大启幕 【邓氏简讯】抬邓禹公过河盛大活动在南 【祭拜邓元侯·邓氏豫聚首】庆典圆满落幕 ——117世孙邓延寿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城西三公里王曲乡里村村东部。有一尊东汉时期的邓家古墓,被河南省政府评为省

  • 战国时最不吉利的封号,所有得到这个封号的人都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十大封号,虢夺封号和褫夺封号,战国时期的封号是什么

    [var1]需要说明一下,武安君是一种非常高的称号。武安的意思是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能够得到这种称号的人,都是国家栋梁之才,对国家做了极大的贡献。我们看一下得到武安君这个封号的有哪些人。苏秦[var1]苏秦和张仪是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苏秦巅峰的时期可是佩戴六国相印,六国在苏秦的带领下抵抗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