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事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为何会发生这次政变?

玄武门事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为何会发生这次政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08 更新时间:2023/12/14 2:24:44

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但玄武门事变,无疑是这位传奇帝王人生当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作为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李家这兄弟三人,为何会闹到最后血溅玄武门的地步呢?要想说清楚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这段恩怨,我们还得从头说起了。

唐朝刚刚开国的时候,李建成身为李渊嫡长子,顺理成章地被立为了太子。而李世民作为次子,则是被封为秦王。当时唐朝还只能控制关中和山西的一部分,兄弟二人的关系,也都还算不错,都为了唐朝统一天下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但是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李世民带兵一路横扫天下,军功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兄弟二人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了起来。李世民的存在,已经开始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所以,兄弟二人开始逐渐由亲密无间的兄弟,变成无法调和的政敌。

最开始的时候,两人之间的斗争,还相对隐晦,兄弟二人也可以保证面子上过得去。然而到了武德七年的时候,随着杨文干事件的发生,李世民和李建成开始彻底撕破了脸。

杨文干事件,大致就是李世民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给李建成设了一个局,陷害李建成谋反。虽然最后李渊识破了李世民的手段,对兄弟二人各打五十大板。这件事之后,李建成便明白,李世民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已经开始对自己下死手了。所以,李建成后来也开始积极应对李世民带来的挑战,兄弟二人之间的夺嫡战争,开始彻底公开化。

而这场夺嫡之争的公开化,带来的则是唐朝高层的彻底分裂。因为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都十分出色,各自都有很多追随者。而随着两人斗争越来越激烈,朝臣们也开始纷纷站队。如此一来,唐朝高层的分裂,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此,作为父亲的唐高祖李渊,都看在眼里。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李渊一手造成的。因为早在李渊起兵之前,李渊就已经对兄弟二人的角色,进行了定位。年长一些的李建成,负责帮李渊去结交士族。而较为年幼的李世民,则一直被李渊带在身边,负责帮忙执掌军队。

正是李渊的这种布置,让兄弟二人后来的命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李建成因为负责结交士族,所以得到了很多传统关陇士族的支持。而李世民因为一直被李渊带在身边,从最开始的时候,便接触军队,所以更善于领兵作战。这一点在后来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要多说一句,近年来在网上有很多吹李建成的文章,仿佛李建成要远比李世民更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李渊不让李建成碰军队,所以才使李世民异军突起。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我们翻开正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李建成也曾多次领兵出战,但战绩确实远不如李世民。

大业十三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后,一路千里奔袭长安的时候,李建成曾主动领兵,而且当时的李世民是归他统领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唐军确实是势如破竹,但是很多关键工作其实还是李世民做的。

武德元年,唐朝刚开国的时候,李建成主要负责协助李渊,在京城内巩固士族。武德二年,李建成曾短暂率军平定过关中的农民起义,还曾去接收投降了河西地区。武德三年,当李世民前去征讨王世充的时候,李建成镇守北方,防备突厥。武德四年,李建成曾率军平定边疆稽胡叛乱。武德五年,李建成领军前去平定刘黑闼的叛乱。但在此之前,刘黑闼的精锐已经被李世民打光了……

从李建成的这些战绩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建成打仗的能力,确实不如李世民。如果深究其原因的话,恐怕还是要归咎于李渊最初对二人的定位不同。在李渊的规划当中,李建成就是负责坐江山的,而李世民就是负责打江山的。所以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所有特别能打的将军和精锐,也都被李渊调到了李世民麾下。

比如虎牢关一战,李世民率领唐军最精锐的三千五百玄甲军,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但如果换了李建成,李建成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因为玄甲军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一直是李世民在领导,全军都是李世民的人,李建成根本就调不动,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很多战术了。

正是李渊对二人的区别对待,导致两人在几年之后的处境,截然不同。

李世民这边,实力雄厚,在军中声望极高,对军队的掌控力度很大。而且在山东、河北等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地方,李世民安插了很多的手下。反观李建成这边,在底层军队当中,几乎没有多少存在感,但却得到了很多传统关陇士族的支持。而且后来很多投降唐朝的边境割据势力,比如罗艺之流,也都和李建成交好。

在这种局面之下,李渊做出的选择,是打压李世民,坚定稳固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同时又没有将李世民一撸到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渊是采取了一种和稀泥的办法,希望能够同时维护好两个儿子的利益。但李渊的这种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随着李渊逐渐出手,到了武德九年的时候,唐朝高层出现了十分诡异的一幕:李建成作为太子,得到了传统关陇士族的支持,在京城内已经全面压制了李世民。而在李渊有意的压制下,李世民天策府内的一些智囊官员,也纷纷被贬黜。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李渊是坚决维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没有任何打算换太子的意思。

然而在军中,尤其是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却遍布了李世民的支持者。这些人,都坚定的支持李世民。在他们的支持下,即便李渊有心打压李世民,李世民仍是能够和李建成进行抗衡。

随着双方的斗争彻底白热化,兄弟二人终于抛弃了所有兄弟情义,开始对对方下死手。甚至不惜直接杀掉对方,想要直接从肉体上消灭对方。

比如,李建成曾弄来一匹未曾驯服的野马,让李世民骑乘,想要直接摔死李世民。然而李世民骑技高超,最后有惊无险。再比如李建成曾给李世民下毒,企图毒杀李世民,多亏了李世民喝得不多,而且将毒酒都吐了出来,这才侥幸活了下来。

当然,李世民对李世民下的绊子,也不在少数。

就这样,在几番过招之后,兄弟二人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两人已经彻底没了化解仇怨的可能。而在李渊的偏心袒护下,李世民在京城内部,已经彻底处于劣势。仅靠单纯的政治斗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了。

事已至此,除了发动政变,直接诛杀李建成之外,李世民已经没了其他的选择。

为了诛杀李建成,李世民开始秘密召集旧部,为接下来的政变做准备。与此同时,李世民和玄武门的守将常何交好。常何原本是李建成的人,然而在李世民的一番操作下,常何却转投李世民麾下,李建成对此却一无所知。

常何的存在,在接下来的玄武门事变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有准备都做好了之后,公元626年六月初一,恰逢突厥进犯。李渊下令,让齐王李元吉领兵,前去抵抗突厥。李元吉虽然也是李世民的弟弟,但在这场斗争当中,却坚定支持了大哥李建成。此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企图在李元吉出征的时候,让李世民前来送行,然后趁机诛杀李世民。

然而这个消息,最后却被太子府的奸细,泄露给了李世民。于是,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决定抢先下手,先干掉对方。

六月初三深夜,李世民悄悄入宫,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与李渊的后宫有染。李渊一听这事,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即下令,第二天一早便让李建成和李元吉过来,进行对质。

得到李渊召见的命令之后,李建成起初也有些犹豫,担心入宫的时候,李世民会对他下手。然而最终,李建成不知道常何已经叛变,认为皇宫里有自己的人,所以还是决定入宫。

六月初四,清晨,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率领少量亲卫入宫的时候。途径玄武门,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李世民,暴起发难。与此同时,玄武门守将常何,迅速关闭了玄武门,挡住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援兵。

如此一来,李世民一方在人数上,就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接下来的一番厮杀当中,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李建成。射杀李建成之后,李世民因为亲手杀了自己的大哥,因为害怕,失去了骑马的能力,导致马匹受惊,一路跑到了玄武门旁边的树林里,最后跌落下马。李世民跌落下来以后,李元吉迅速追了上来,用弓弦勒住了李世民,差点将李世民勒死。多亏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及时赶到,救下了李世民,顺手干掉了李元吉。

此时,太子府和齐王府的援兵,虽然赶到,但却被挡在了玄武门外边。等到李世民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出现的时候,这些援兵也顿时做鸟兽散。此后,李世民让手下接管了长安城的城防,同时让尉迟恭入宫,向李渊说明李建成要造反,然后李世民不得已才将其诛杀。

经过李世民这样一番操作之后,长安城已经尽数落入李世民的掌控当中。李渊虽然是皇帝,却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所以最后,李渊只能任命,封李世民为皇太子。一个月之后,又直接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在一场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位。然而为了得到这个皇位,李世民却是踩在自己兄弟的尸体上,才得以如愿,这也成了李世民一生无法抹去的污点。

从玄武门事变的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家兄弟之所以会闹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权力。在权力面前,即便是亲兄弟,似乎也没有任何退后的余地。

如果李渊能够从一开始,便选择一方进行支持,而将另外一方彻底打压下去的话,或许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

标签: 真相政变事变

更多文章

  •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提到的"岐王",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江南,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说的是杜甫与李龟年在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又在崔九堂前多次听闻音乐。那么这里提到的“岐王”,指的是谁呢?这位岐王,指的就是唐睿宗李旦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李范,本名李隆范,李隆基登基称帝后,为了避讳,就改名李

  • 在刘备的四个老婆当中 谁才是刘备的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老婆,最爱

    对刘备的四个老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很多人眼中,刘备相比于曹操、孙权等人是窝囊的,因为他人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逃命了,过得颠沛流离,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痛哭流涕的只能躲在亲戚家蹭饭吃。但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刘备已经算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了,他拥有令贤能

  • 关羽为什么发动襄樊之战?他有何打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发动,襄樊

    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襄樊之战”之战爆发,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一时威震

  •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失去了哪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将,时候,诸葛亮

    众所周知因为马谡的失误,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以失败而告终,那个这次失误蜀汉方面失去了哪些大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首次北伐话说刘备去世之后的数年间,蜀汉没有任何出兵的动静,正当曹魏以为蜀国不会有大动作的时候,诸葛亮却突然带着大量兵马杀了过来。第一次北伐之前,诸葛亮

  • 诸葛亮要是投靠曹操 诸葛亮最后能成为首席谋士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投靠,谋士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刘备帐下,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文臣一哥,他帮助刘备拿下荆州、益州、汉中等地,功勋无人能比,但是如果诸葛亮投靠到了曹操帐下,他能否“干掉”曹操的五大谋士,成为曹营的首席谋臣?曹操帐下人才济济,武将中能力最强的,虽

  • 孙权作为东吴的君主,为何会向曹操称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君主,曹操,东吴

    孙权作为东吴的君主,为何会向曹操称臣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三国时期,自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形势得到建立。对于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大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了数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还是要数东吴的孙权。但是,在曹操去世后,尤其是在曹丕和刘备相继登基称帝后,孙权不仅没有称帝,反倒

  • 同为二代,刘禅和曹丕的差距为何这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差距

    同为二代,刘禅和曹丕的差距为何这么大呢?作为一个优秀的国君,继承人的选定和培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在这一点上,刘备和孙权做的显然就没有曹操好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大势力的领导者,也是当世的一流英雄。但是,对于刘备和曹操的儿子,却出现了比较

  •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过程,究竟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一直被称作忠义的典范,千年来一直广为流传,让人听后不得不佩服关云长之忠义勇猛果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公元200年,曹操派遣手下大将刘岱和王忠俩人率兵前去讨伐刘备。刘岱和王忠不敌刘备,曹军以失败告终。曹操得知后,决定亲自

  • 陈寿在《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曹操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志,评价,曹操

    陈寿在《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曹操的呢?《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历史比较权威真实的资料了,在其中对于曹操的评价应该也是很中肯客观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陈寿,西晋时期巴西安汉人氏,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其字称作承祚。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

  • 蒋济为什么要劝说曹爽投降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劝说,投降,曹爽

    蒋济为什么要劝说曹爽投降司马懿呢?三国之中,曹操实力最为强大,是因为他手下人才济济,其中有一位名气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却起过很积极的作用,是曹操的心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三国时期,要论文臣武将数量的话,孙权和刘备加一起都难以和曹操相抗衡。在曹操手下的谋士中,郭嘉、荀攸、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