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明时期,油脂的日常用途是什么?食用时有何禁忌?

元明时期,油脂的日常用途是什么?食用时有何禁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94 更新时间:2024/1/25 23:23:53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至宋代,油脂已经被称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明清以来油料作物的种植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各地的主要产油不同,生活中烹饪、点灯用油的习惯偏好也不同,基本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色。由于官员对油料作物的推广,一些南方的高出油率作物逐渐扩散到北方个别地区。随着商贸的流通,南方的茶油、桐油等也被贩卖到北方。

元代油脂的日常用途

一、饮食以芝麻油、酥油等为主

元代以来芝麻油是日常食用的首选。每斗芝麻大约压出油3斤12两。生榨的芝麻油可以入药,蒸炒加工过的麻油可点灯,榨出后再煎炼过一次的芝麻油才好食用,但点灯就不好用了。

苏子油可以煮饼,王祯认为苏子油用作烹饪,色绿气质香美,虽然煮饼没有芝麻油好吃,但是好于大蔴油,苏子油还可点灯。元代陕西地区还是只食用蔓菁子油,蔓菁子油还可用于涂帛制油布,点灯很明亮,泽发能使白发变黑。蔓菁比芝麻容易种植,而且产量高。

诸葛亮多劝民种此菜,因此川蜀地区又叫“诸葛菜”。蔓菁油随用随熬,掺入少量芝麻,炼制熟,就跟小油差不多。小油多指小磨香油,此处“小油”的出现尤其应该注意,有可能元代就有小磨香油了。

元代畜牧业发达,民间食物多用猪油、羊油、酥油。在春季人们甚至用猪油喂马为其补充热量。

在元代,游牧民族对牛乳中油脂的提炼也十分娴熟。奶油的提取,一般使用的也是熬煮法。因为牲畜奶水中本身含有大量水分以及油脂,奶油的提取不用再加水,可以通过直接熬煮,将上层凝结的油脂层提取,便得到较为纯净的奶油。不仅从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称作酥油,将羊油、猪油混合熬制的油也被称为酥油。值得注意的是,制作黄酥需要用瓜萎子打碎同煎,瓜萎子本身也可取油。

据《救荒本草》载,瓜萎取子炒干并捣烂,用水可熬出油。这说明制作酥油的方法多种多样。先取牛羊奶制成奶酪,然后搅拌奶酪使油水分离,取出其中凝结的奶油渣,集聚大量油渣后,于锅内慢火炼制,这便得到了上好的酥油。

二、点灯以乌柏油、菜籽油、桐油等为主

紫苏有特殊的气味,六畜不吃,收紫苏子可以点灯或者油漆器物。大蔴、紫苏、白苏等能够遮蔽、保护农作物,人们还能用苏子油点灯。在元代,芝麻油、苏子油、蔓菁子油、大蔴油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油脂。元代江西余干地区盛产柏油,柏油分为三类,皮油、软油、穰油,都可用来点灯。元代澎湖地区种植芝麻、绿豆,用鱼油点灯。

明代油脂的日常用途

一、《天工开物》所载各种油料出油率及用途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首先对芝麻与大蔴进行了辨析:

麻类作物中,只有大蔴和芝麻,可以既充作粮食充饥又可以作为油料榨油。胡麻就是脂麻,传说是西汉才由大宛国传来的。古人将麻列为五谷之一,如果专门指大蔴,这自然是不恰当的。宋应星认为《诗经》、《书经》所记载五谷中的麻,或者其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是豆类、粟类中的分支品种,名称逐渐被人们以讹传讹,究竟是什么样的还不太清楚。

现在的芝麻品种气质香美,贡献巨大,即使称之为百谷之王也并不算夸张。大蔴子粒榨油的岀油率并不高,其皮只能织成粗麻布,卖岀去能值几个钱?几龠(一龠等于半合即二十分之一升)的芝麻用来充饥,很长时间都不会饿。

在粔饵、饴饧这样的糕点、面饼或饴糖上面撒上芝麻,其气质就好品相就贵。头发用芝麻油涂抹就会有光泽,食用了芝麻肚子里就有营养,用来烹调肉类会更加芳香,毒疮涂抹上芝麻油就能被治愈。农民如果能广泛种植芝麻,得到的实惠真是说也说不完。

宋应星认为大蔴子产油不多,价值不高,古人将大蔴列为五谷之一是不恰当的,也可能是“麻”的名称被以讹传讹。而芝麻气质香美,功用大,即使将芝麻列为百谷之首也是不过分的。芝麻可以充饥,可以美发,可以涂在毒疮上解毒。农家如果能广泛的种植芝麻,其好处是说也说不完的。接着宋应星对胡麻的种类、出油率、用途都做了介绍,芝麻不仅是高出油率的作物,而且油渣还是灾荒时的救济品。

芝麻有黑、白、红三种颜色。其所结的蒴果长一寸左右,蒴果有四棱的,房小籽粒也少,八棱的房大而籽粒多。这都是因为土壤的肥力造成的,并不是品种的问题。收芝麻子榨油,每石得四十多斤油,油渣可以当肥料。如果碰到饥荒之年,就留着供人食用。宋应星所处的时代基本上多用植物油作照明燃料,动物油如牛油制作的蜡烛被认为是下等的。在照明方面,植物油已经取代了动物油的地位。

明代油料作物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其中黄豆、白菜等也被作为了主要的油料作物。宋应星对各类油料的出油率十分关心,并且做了详细的记载,宋应星通过科学观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得出各种油料的出油率,作者也称以上数据只是大概的情况。清末刘岳云认为,《天工开物》所说的出油率并不是十分准确的,这应该与土地的贫瘠或肥沃、榨油工的勤惰以及油料品种和榨油的时机是否得当都有联系。

二、《物理小识》所载油脂用途

据《本草纲目》记载,灯火可以治疗小儿惊风、头风胀痛等病。方法是用灯芯蘸芝麻油点灯灼烧头额“太阳脉络盛处”,此法还能治疗外痔肿痛。因为油能去风解毒,火能通经络。芝麻油、苏子油不仅可燃灯还能明目治病。而各种鱼油、动物油、菜籽油、棉花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石油)的灯烟都会损伤眼睛,不能治病。

棉花在我国南北均有种植,至十三世纪中叶前后渐渐推广到中原地区,因此棉子油的利用在明代才见记载,大多数记载都是应用于照明,也有将棉子油应用于饮食的记载。

三、《农政全书》关于乌柏树的栽培与资源利用情况

明代,乌柏在南方被广泛种植,也有野生的。在南方的太仓州(明弘治十年正式设立)、邵武府、建昌府等地都有乌柏的记载,各地主要利用乌柏子油点灯,制作蜡烛,染发,混合桐油制作雨伞,乌柏油不可食用。

徐光认为明代以前的文献都不曾提及乌柏树、女贞树具有取油、取白蜡的经济价值。可能是前代有所遗漏,直到明代才被重视。明代四川地区、浙江地区种植女贞取白蜡获利的情况的比较普遍,而明代的江浙地区种植乌柏获利的风气很盛行。乌柏油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点灯、染发、入漆,还可以造纸。明代临安郡的农民都喜欢种植乌柏,可获利以完纳钱粮。

但明代三吴地区的农民多种植杨柳以获取薪柴,徐光启多次劝导他们拔掉杨柳种植乌柏获利,但是农民们却不肯出力。可见在古代,就算油料作物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有些农民也不愿改变原来的耕作、生活习惯,加大投入去种植那些高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

徐光启在文中还介绍了民间采收野生乌柏子获利,还可以将优良的乌柏树枝嫁接到产量低的乌柏树上。有的农户认为不需要嫁接,只需要在春季将树枝捩转即可。民间有人说养鱼池周边不应种乌柏,以防止乌柏叶落入水中使鱼生病。

乌柏子出油量大,甚至是其他油料的十倍。民间所用油脂多取自芝麻、大豆、荏子、菜子。这些油料作物应该主要供食用,或者省出农田种植其他谷物。乌柏树长在山区和空地,不占用农田。徐光启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用更经济的乌柏取代其他油料作物。

油脂的其他用途与禁忌

虽然油脂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但是古人认为各种油有独特之处,在食用禁忌、点灯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古人认为猪油滑利,梅子酸涩,物性相反因此不能一起吃,麋鹿脂肪与梅子、李子也不能一起食用,麋脂还忌大黄、甘草。在服药期间,医家建议禁食猪肉、鸡鱼、油脂类食物。

传统中医一般首先辩证油脂的凉热,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和日常经验,再列出各类油脂的饮食与使用禁忌。但是上文中有些说法并无科学依据,有迷信的色彩。

小结

元明清时期我国的油料品种比前代更加丰富多样,一方面,随着中外交流更加频繁,传入内地的外来作物也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经济作物,特别是油料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了油料作物在各地的广泛种植。棉花、花生、越冬油菜等引入内地种植,对明清时期各地的种植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亚麻、棉花不仅可以制作纺织品,还可以榨油,对于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

饮食与照明是油脂的主要用途。各地的日常用油情况根据各地产油种类而定,日常饮食使用芝麻油、苏子油、大蔴油、蔓菁子油等植物油,水产丰富地区也食用鱼油。元代畜牧业发达,饮食也多用猪油、羊油、酥油等。点灯照明方面,多用乌柏油、菜子油、桐油等。苏子油、桐油、蔓菁子油可以制作防水油布、雨衣等材料,苏子油、桐油还可调漆作涂料。

江南地区常用苏子油,北方常用大蔴油,这应是对前代主要用油的概括性说法。说明油脂的地域性差异是古已有之的。明代以来民间榨油业更加兴盛,宋应星首次记录了多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以及各种油脂在不同用途上的优劣等级。出油率反映了油料的经济性,说明当时人们十分重视各种油料的经济价值。

在饮食、照明方面,不同的油脂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层次,这种记载反映出,在明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注重油脂的选用,不仅讲求经济性也讲究油脂使用的舒适性。油料作物的推广,有时也会面临许多阻碍。要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惯,并投入精力栽培另外一种陌生的植物,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所谓“百年树木”,虽然乌柏树在三吴地区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如果要别处的农民砍伐自己家的杨树改种乌柏就非常困难。

此外古人还记载了某些油脂的特殊用途。古人对于各种油脂的使用并非是完全随意的,在医书或饮食类书籍中记载了各种油脂食用或点灯时的禁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读《李清照传》有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清照半世烟雨的感悟,读李清照诗集有感,李清照诗词半山烟雨

    翻阅历史长河中的人物,有一个身影在我心中洒下了流光溢彩的一抹。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是爱国词人,亦是古玩行家……枕上诗书闲处好少时的李清照就酷爱读书。她日日熏陶于书香中,勤学百家经典,常诵诗词曲赋,常常因寻得一本好书而废寝忘食。她从不像其它的女儿家对胭脂水粉兴趣浓厚,反倒痴迷醉心于读书。所以平时她出门

  • 此宫女为康熙生下一子,死后却被雍正从坟中挖出,只因一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的三大未解之谜,雍正宫女为什么要刺杀他,康熙晚年最小的妃子

    虽然章佳氏的肚子争气,但是在康熙后宫,单靠肚子争气是没用的,一个高贵的出身才是关键,所以章佳氏始终都是一名庶妃。康熙三十八年,章佳氏香消玉殒,康熙帝念及章佳氏生育皇嗣之功,追谥为敏妃。不久便将其葬入了景陵妃园寝中。后来,皇四子胤禛继承了大清皇位,是为雍正帝。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晚年的政治斗争中为胤禛立

  • 丘处机为成吉思汗敬献天山雪莲,通补兼顾温暖身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与丘处机会面成吉思汗与天山雪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全真道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长春真人丘处机作为我国道教史上一位著名的宗教领袖,以“治天下之术”和“长生不老之术”闻名天下。在丘处机掌教时期,南宋、金、元三方统治者都对他委以重任,视为国师。作为成吉思汗的亲信,汉人刘仲禄进言称道教全真派掌教丘处

  • 什么!南宋就有天气预报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穿越回南宋时期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也许有人大喊,我想看美女!哈哈哈美女可自行百度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南宋时期的天气服务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不是打开手机看“气象在线”的天气预报呢?但古代可没有这样先进的科技八百年前的杭州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听”到报晓人带来的当日气象服务他们打着铁板

  • 康熙04:少年玄烨怒斥鳌拜胆大包天!反被鳌拜教育,野心昭然若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显然眼前的他,距离成长为一只合格的权力怪物,还差的远。那这个成为政治牺牲品的侍卫是谁呢?御花园内,偻赫正在操练还没退化的八旗大只佬。一个器宇轩昂的小太监捧着圣旨就来了,上手第一句,偻赫接旨~旋即,小太监扯开圣旨,偻赫等造谣生事,祸乱宫廷,着将其革职拿问~偻赫一抬头,就见那小太监一挥手,那身后一群侍卫

  • 唐寅:六如居士的如梦人生(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唐寅《骑驴思归图》,上海博物馆藏原本应该是他的避风港的苏州,这时却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与抚慰。昔日名动全城的天才唐寅,如今除了文徵明、祝允明这样的友人还愿意相信他之外,几乎是千夫所指。第二任妻子与他离异,他干脆再次离乡,启程游历闽、浙、赣等地。名山大川的陶冶与洗礼,为他日后在山水画上的成就提供

  • 他是太平天国的幸存者,活到96岁,揭露了当年的一个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天国十大趣闻,太平天国最神秘人物,一口气太平天国真实历史

    但太平天国的主张太过于理想化,并没有彻底摆脱小农思想的束缚,更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所以当“天国”理想破灭之时,洪秀全追求的“太平”也随之灰飞烟灭。始于金田亡于金陵的太平天国,终究被丢进了历史的深渊。太平天国覆灭之后,主要将领几乎都被清廷剿杀殆尽,但也有一部分人趁乱逃走,赖汉英就是众多“幸存者

  • 成吉思汗废除一陋习,蒙古女子逃过一劫,外族女子却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蒙古成吉思汗被异族征服,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人有多强壮,成吉思汗曾灭过哪些蒙古部落

    由于他们都是铁铮铮的汉子,久经沙场,认为女子就是他们的战利品。但是在成吉思汗上位后,这种情况就变得越来越少见了,这使得蒙古女子非常开心,但却让外族女子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在我们现代什么都讲究你情我愿,婚姻更是如此,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当时的蒙古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至于部落之间的关系越来

  • 人间地狱宁古塔有多可怕?清朝囚犯宁愿自尽,也不愿前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流放可以说是其中最严重的惩罚方式,在如今的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便有一个著名的流放之地——宁古塔。虽然名字中有一个“塔”,但实则称其为“宁古狱”或许会更为恰当一些,因为这里是许多清朝囚犯宁愿自尽也不愿前往的人间地狱,足可见其有多恐怖。漫漫长路公元1658年,清初著名的“南闱科场案”揭开了长达数百年的宁古

  • 女子嫌弃朱元璋长的丑,朱元璋登基后封她为贵妃,十年后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马姑娘是郭子兴好兄弟的托孤女儿,被张氏养在身边,悉心照料,由于战事吃紧,养到了二十三还没有婆家,朱元璋也是到了二十六七岁,马姑娘经常听张氏说起朱元璋的事迹,觉得这个人物有勇有谋,将来必成大器,也不嫌弃朱元璋的长相,就这样两家欢喜的做了亲家。这样,朱元璋的地位更是突飞猛进,且军功卓越,日子也过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