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想必我们对曹操的印象都是源于三国演义里面刻画的白面奸雄形象,年轻的时候拿刀架在评论家脖子上,由此得到了“治世能臣乱世枭雄”的评语。董卓乱京之后他散尽家财起兵反董,反董联盟解散之后野心开始萌发,通过权谋兼并周边大小势力。攻打徐州的时候因为没有军粮直接屠城,官渡之战时以弱胜强击败袁绍,随后又屠杀袁绍的降卒,坐拥河北四州之后成为天下最强诸侯。南征的时候一度占领荆州,但却被诸葛亮用一场赤壁之战打败,同时也破灭了他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此时的曹操还是逼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后来又晋升魏王,曹丕篡汉后追封他为魏武帝。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近代河南出土了曹操的遗物也颠覆了曹操的形象,专家说这些事史书自然不会写。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看究竟。
因为曹操生前留下遗命说要薄葬,也不需要树立什么东西来纪念,而且还传出了为了防止盗墓设立了七十二疑冢的流言,三国之后都没人知道真正的曹操墓在哪里。直到2009年底,考古学家确定了河南安丰乡发现的汉代陵墓就是真正的曹操墓,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来佐证。
在这些文物里面考古学家可以还原曹操的生活,当中有一块牌子标注着这是曹操常用的大戟,也就是东汉朝廷卫士使用的武器,他们专门负责保卫皇帝。我们都知道曹操没有做过卫士,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关于他武艺高强的记载,他哪来这种武器,而且这种武器对他有什么用?
我们都知道董卓独霸朝纲之后把汉献帝和文武百官迁移到了长安,董卓死后汉献帝费劲千辛万苦跑了出来,曹操收到消息后赶紧迎接汉献帝到许昌建都,由此开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曹操一直自诩为汉室忠臣,还做骑都尉的时候就希望死后可以在墓碑上写着征西将军曹操墓,尽管他没有做过汉朝的卫士,但他还是特意拿卫士们的大戟。因为这些大戟过于沉重而且携带不便,曹操背着大戟给汉献帝行礼的时候都汗流浃背,场面十分滑稽,但他还是一直携带,目的就是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拥护汉室,维持一汉室忠臣的形象。
但这件事历史上为何不记载呢?学者们对此的回答是,主要是后来曹丕篡汉建立魏国,他已经背弃了曹操的忠臣形象,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为了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曹操这种汉室忠臣的形象自然不会在史书上记载。再者曹操本人被曹丕追封为魏武帝,他的形象一定要高大,这种看见汉献帝后汗流浃背的猥琐形象自然也不会被记载。
结语:想来也是,曹操的祖父曹腾就侍奉过三位皇帝,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汉朝的高官,到了曹操这一代持续是汉臣,可以说三朝英烈。他年轻时候的目的就是为了匡扶汉室,尽管后来大权在握他都没有逼汉献帝退位,也时常把自己比作周公。他陵墓中出土的文物也颠覆了自古以来强加在他身上白面奸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