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南出土曹操遗物,颠覆曹操形象,学者:这些事史书自然不会写

?河南出土曹操遗物,颠覆曹操形象,学者:这些事史书自然不会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73 更新时间:2024/2/8 9:49:00

导语:想必我们对曹操的印象都是源于三国演义里面刻画的白面奸雄形象,年轻的时候拿刀架在评论家脖子上,由此得到了“治世能臣乱世枭雄”的评语。董卓乱京之后他散尽家财起兵反董,反董联盟解散之后野心开始萌发,通过权谋兼并周边大小势力。攻打徐州的时候因为没有军粮直接屠城,官渡之战时以弱胜强击败袁绍,随后又屠杀袁绍的降卒,坐拥河北四州之后成为天下最强诸侯。南征的时候一度占领荆州,但却被诸葛亮用一场赤壁之战打败,同时也破灭了他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此时的曹操还是逼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后来又晋升魏王,曹丕篡汉后追封他为魏武帝。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近代河南出土了曹操的遗物也颠覆了曹操的形象,专家说这些事史书自然不会写。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看究竟。

因为曹操生前留下遗命说要薄葬,也不需要树立什么东西来纪念,而且还传出了为了防止盗墓设立了七十二疑冢的流言,三国之后都没人知道真正的曹操墓在哪里。直到2009年底,考古学家确定了河南安丰乡发现的汉代陵墓就是真正的曹操墓,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来佐证。

在这些文物里面考古学家可以还原曹操的生活,当中有一块牌子标注着这是曹操常用的大戟,也就是东汉朝廷卫士使用的武器,他们专门负责保卫皇帝。我们都知道曹操没有做过卫士,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关于他武艺高强的记载,他哪来这种武器,而且这种武器对他有什么用?

我们都知道董卓独霸朝纲之后把汉献帝和文武百官迁移到了长安,董卓死后汉献帝费劲千辛万苦跑了出来,曹操收到消息后赶紧迎接汉献帝到许昌建都,由此开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曹操一直自诩为汉室忠臣,还做骑都尉的时候就希望死后可以在墓碑上写着征西将军曹操墓,尽管他没有做过汉朝的卫士,但他还是特意拿卫士们的大戟。因为这些大戟过于沉重而且携带不便,曹操背着大戟给汉献帝行礼的时候都汗流浃背,场面十分滑稽,但他还是一直携带,目的就是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拥护汉室,维持一汉室忠臣的形象。

但这件事历史上为何不记载呢?学者们对此的回答是,主要是后来曹丕篡汉建立魏国,他已经背弃了曹操的忠臣形象,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为了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曹操这种汉室忠臣的形象自然不会在史书上记载。再者曹操本人被曹丕追封为魏武帝,他的形象一定要高大,这种看见汉献帝后汗流浃背的猥琐形象自然也不会被记载。

结语:想来也是,曹操的祖父曹腾就侍奉过三位皇帝,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汉朝的高官,到了曹操这一代持续是汉臣,可以说三朝英烈。他年轻时候的目的就是为了匡扶汉室,尽管后来大权在握他都没有逼汉献帝退位,也时常把自己比作周公。他陵墓中出土的文物也颠覆了自古以来强加在他身上白面奸雄的形象。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三位大臣谥号为“成侯”,除了王朗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王朗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

  • ?曹魏有勇有谋的名将,曾击败关羽,死后两年司马懿才敢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一提到曹魏的武将,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五子良将和宗室将领。毕竟五子良将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于禁训练所有军士,张辽助他平乌桓退东吴,乐进和李典攻城略地无数,张郃打败马超的同时也多次击退蜀军张飞的进攻。而宗室将领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曹操不论是平定西凉还是塞外都少不了他们的功绩

  • 古代让人头疼的“匈奴”,是现在哪个民族?说出来许多人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匈奴人和汉族之间的仇恨深入人心,两族之间的战争也是最为激烈和长久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自己土地的保卫和维护,即使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匈奴人的历史中,他们的领袖们向年轻的男孩们灌输着战斗的精神,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和无畏。在他们的领袖们的带领下,匈奴人对抗着那些他们认为是威胁自己和家人的敌人

  • 韩信被杀前,大喊了3个字,如今却成年轻人玩游戏时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信被削得有多惨,韩信被杀的一点都不冤枉,韩信被杀是不是因为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是一个平民,不拘礼节又无谋生之法,常常需要他人的救济才能生活下去。但生活艰难,谁又愿意平白无故养一个成年男子呢,韩信的“乞讨”生涯总是出问题,所幸有个漂洗的老大娘心善,常常拿饭给他吃,令韩信感动不已,立下了要报答她的誓言。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英雄纷纷响应,韩信投奔了项梁,但项梁有眼无珠,从

  • 【书画欣赏】 《郭虚己墓志铭》颜真卿至今保留得最完好的一部楷书碑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方《郭虚己墓志铭》1997年出土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如今,收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墓志高160.5厘米,宽105厘米,为青石质地,盖顶刻有,唐故工部尚书曾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16个字。专家说,此墓志上的墓志铭,是公元749年,由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为楷书,共35行,1150字,字

  •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杀死自己十个侄子但并未对侄女下死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记载:“承道安陆王,承德河东王,承训武安王,承明汝南王,承义巨鹿王,承业梁郡王,承鸾渔阳王,承奖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义阳王,皆坐诛。”这10个孩子,分别是李建成的5个儿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一句话“皆坐诛”,他们的生命就结束了,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但是,李世民还有10个侄

  • 韩信之死,仅仅是他居功自傲吗?只因他做了这五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于韩信的死做出了许多评论,有人认为他是因为自己的狂傲导致,有人则认为他是太相信好友萧何才会被骗到宫中被杀害了,还有人说吕后为了夺取刘氏江山就得把韩信这个大威胁除掉,反正是众说纷纭,实际上韩信之死完全是他做的这5件事导致。 第一大逆不道活埋母亲 韩信出身贫寒,他曾以打柴为生,赡养老母。韩信的

  • 韩信为什么活埋自己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汉代的大将军,从小出生贫寒,曾经一度靠砍柴为生,用以赡养母亲。韩信的邻居是位名气颇大的风水先生,韩信见他孤苦也会时常的去周济这位老人。 年少的韩信靠砍柴为生,某日,砍柴已罢,韩信躺在山坡上小歇,或是疲惫困乏的原因,睡意正浓,哪听得有两个人正在不远处激昂对言,他便醒来偷目去看

  • 毗伽可汗时突厥很少对唐朝发动大规模攻势,唐玄宗时还与其互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开始了对突厥的反击战争,一系列战争下来,大唐消灭了较为强大的东突厥汗国,统一了自阴山至大漠地区,解除了北方突厥长期以来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和威胁,其后西突厥也逐渐归附和衰落。但是,在永淳二年(682年)阿史那骨咄禄率领部众成功脱离了唐朝的控制,重新建立了突厥汗国,自称颉跌利可

  • 韩信三族被灭,萧何将韩信幼子送走,八百年后韩信后代成岭南大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青年时期的韩信 韩信青年时期,一事无成,他没有谋生之道,需要依靠别人,才能每天填饱肚子,因此备受屈辱。当时他喜欢一个姑娘,当地有个屠夫,也喜欢这个姑娘。为了获得姑娘的芳心,屠夫刻意侮辱韩信,让韩信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韩信被逼无奈,忍受胯下之辱,也失去了喜爱的姑娘。 韩信心爱的姑娘 在秦朝爆发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