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杀死自己十个侄子但并未对侄女下死手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杀死自己十个侄子但并未对侄女下死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31 更新时间:2024/2/8 9:46:50

《新唐书》记载:“承道安陆王,承德河东王,承训武安王,承明汝南王,承义巨鹿王,承业梁郡王,承鸾渔阳王,承奖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义阳王,皆坐诛。”

这10个孩子,分别是李建成的5个儿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一句话“皆坐诛”,他们的生命就结束了,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

但是,李世民还有10个侄女,他却并没有杀掉,甚至,到了后来还给他们恢复宗籍,封为“县主”。

同样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要杀侄子?

玄武门事变,到底是谁在主导?是李世民吗?

根本不是,事实上,在事变的前一天,李世民还在犹豫,甚至,他还想用占卜的方式,来看一下这件事到底能不能成。“世民命卜之,”是张公谨,一把抓过占卜用的龟片,扔到了大门外,《资治通鉴》记载:“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计。”

张公谨

不仅仅是张公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无数次地劝说李世民,要早举大事。“世民以咥言告长孙无忌等,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敬德曰:‘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无忌曰:‘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敬德等必不为王有,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世民曰:‘吾所言亦未可全弃,公更图之。’敬德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而这些人的背后,就是大唐“新贵族”集团。

从李渊太原起兵,到大唐安定天下,围绕着“反隋”这个主题,在大唐内部,逐渐产生了两个大的利益集团。

第一个,是“旧关陇贵族集团”。

这部分人,祖上都是有背景的,从宇文泰搞出来个“八柱国”后,以“八柱国”和“十二将军”为首,形成了一个“关陇集团”。

这个集团长期主导着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历史走向,从“东魏和西魏”到“北周和北齐”,甚至到隋唐,无论政权怎么变化,无论谁当皇帝,它代表的始终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爸爸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老丈人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爷爷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姥爷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

李渊

李渊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称帝,建立大唐?那是因为他背后有关陇集团支持,从隋朝到唐朝,表面上是改朝换代,对于关陇集团来说,没有任何变化,他们依然是世袭的贵族,只不过代言人变了而已。

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那就是大唐合法的接班人,为了维护自己世袭的特权,旧的关陇集团,就必定会全力支持李建成。

第二个,是“新军功贵族集团”。

反隋,不仅仅有李渊和李世民,还有众多的山头和势力。比如翟让李密的瓦岗军,比如窦建德、王世充,比如刘武周、刘黑闼

这些反隋势力中,有无数的英雄好汉,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在与李唐的交战中,逐渐归降李唐,然后带兵南征北战,为李唐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人大多数出身于草根,造反起家,如果不是因为隋末大乱,他们是没有机会跻身于统治阶层的。

李世民

这些人大部分都跟了李世民,因为在大唐建立后,都是李世民带兵去平叛各地的割据势力,收容的降将,自然也成了李世民的手下。

他们,就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动力。

所以说,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一旦李建成当了皇帝,那么,天下依然是关陇贵族的天下,像程咬金、尉迟恭这些造反起家的人,会逐步受到打压,别说当官了,可能小命就会不保了。

因此,他们才会极力鼓动李世民动手,直接先下手为强,成功了,他们就是拥立功臣,一步登天,从此以后地位稳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诛杀,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地位稳固,他们必须要做到斩草除根。

李建成的5个儿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都是李渊的嫡亲孙子,每一个人,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和可能。也许,他们现在还小,对李世民构不成什么威胁,但是,一旦他们长大,就是关陇集团的金字招牌,到那个时候,李世民已老,而侄子们正青春,重新夺权,再次上演一把“玄武门”也是很有可能的。

玄武门之变

另外,即便这些人威胁不到皇权,那么,留着他们,他们势必会把仇恨转移那些拥立功臣身上。

比如尉迟恭,为什么他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到武将的第一名,就是因为在玄武门事变中,他救下李世民一命,还顺手杀了李元吉。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兵马赶来的时候,又是尉迟恭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出来,才让太子的人马军心大乱,随即四散逃脱。

李世民诛杀侄子们,是对自己皇权的稳固,也是对手下功臣的一种保护。

不仅仅是李世民的这些侄子们,还有李建成太子宫、李元吉的齐王府中所有依附势力,李世民都做了大清洗。

可以说,自从玄武门事变后,关陇集团就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为什么不杀侄女?

相比较这些男人的下场,太子宫和齐王府中的女人们,就比较幸运了,她们全部得以留下一命,甚至后来还被封为“县主”。

李世民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她们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古代女性地位低下,是男人的附属品。这些女人们都是李世民的“战利品”,只听说过战场杀敌的,从来没有听说杀“战利品”的。这些女人,掀不起任何的浪花,对李世民的皇权,构不成任何的威胁,因此,李世民没必要对她们大开杀戒。

为什么古代的女人,男人被杀后,还要跟着仇人过,甚至当仇人的老婆?就是因为,在古代,男人是女人的饭碗,离开了男人,女人就没办法生存,在生存面前,任何的报仇都是虚无缥缈的幻想。

第二,古代皇家女子,是天然的联姻工具,这10个侄女,虽然没有了爸爸,但是,他们依然是皇家的女人,是可以做政治联姻交易的。

比如李建成的二女儿李婉顺,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被封为“闻喜县主”,把她嫁给了吏部侍郎刘林甫的儿子刘应道。李婉顺是个才女,夫妇二人琴瑟和鸣,生活得也很幸福。

李婉顺在40岁的时候薨逝,和丈夫合葬在一起,结局算是最好的。

郑观音

另外,还有李建成的五女儿,被封为“归德县主”,她一直和母亲郑观音生活在一起,并为郑观音养老送终。

“县主”,是唐朝对亲王女儿的一种封号。

李元吉的5个女儿,分别被封为“和静县主”、“寿春县主”、“文安县主”、“归仁县主”、“新野县主”。

和静县主嫁给了薛元超,做了宰相夫人,寿春县主嫁给了杨豫之,可惜,老公是个花花公子,烝其姨妈,被李世民给杀了。文安县主嫁给了段俨,他曾经娶了独孤信的玄孙女,可惜早死,然后娶了文安县主。归仁县主嫁给了长道郡公的第二子。新野县主嫁给了河东裴重晖。

这五个人,不是朝廷重臣之子,就是李唐家族的亲戚,李世民把这些女人们嫁给他们,也是一种笼络人心的办法。

嫂子和弟媳如何处理?

对于嫂子郑观音,弟媳杨氏,李世民的处理办法是一样的,全部打入冷宫,和普通的宫女们生活在一起。

16年后,李世民又偶然遇到杨氏,此时杨氏已经40岁了,可能因为有熟女的韵味吧,居然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

此后,杨氏就成了李世民的女人,还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又把这个儿子过继给李元吉。

魏征

李世民甚至一度想立杨氏为皇后,被魏征给劝阻了,《新唐书》记载:“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因此,杨氏自始至终都是“巢王妃”(李元吉后来被李世民追封为巢王),她也只能算是李世民的女人,没有任何的名分。

至于太子妃郑观音,就比较有骨气了。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在后宫生活了多年,和普通的宫女一样,干粗活,穿粗衣,一直活到了李治时代,比李世民多活了27年。

玄武门事变,就是一次权力的重新洗牌,以李世民为首的“新贵族集团”登上权力的宝座,必然会对旧势力进行一次清洗。

古代女人的地位,决定了她们“牺牲”的方式和男人不一样。男人是自己牺牲自己的性命,而女人,牺牲的是自己的青春、美貌和自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之死,仅仅是他居功自傲吗?只因他做了这五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于韩信的死做出了许多评论,有人认为他是因为自己的狂傲导致,有人则认为他是太相信好友萧何才会被骗到宫中被杀害了,还有人说吕后为了夺取刘氏江山就得把韩信这个大威胁除掉,反正是众说纷纭,实际上韩信之死完全是他做的这5件事导致。 第一大逆不道活埋母亲 韩信出身贫寒,他曾以打柴为生,赡养老母。韩信的

  • 韩信为什么活埋自己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汉代的大将军,从小出生贫寒,曾经一度靠砍柴为生,用以赡养母亲。韩信的邻居是位名气颇大的风水先生,韩信见他孤苦也会时常的去周济这位老人。 年少的韩信靠砍柴为生,某日,砍柴已罢,韩信躺在山坡上小歇,或是疲惫困乏的原因,睡意正浓,哪听得有两个人正在不远处激昂对言,他便醒来偷目去看

  • 毗伽可汗时突厥很少对唐朝发动大规模攻势,唐玄宗时还与其互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开始了对突厥的反击战争,一系列战争下来,大唐消灭了较为强大的东突厥汗国,统一了自阴山至大漠地区,解除了北方突厥长期以来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和威胁,其后西突厥也逐渐归附和衰落。但是,在永淳二年(682年)阿史那骨咄禄率领部众成功脱离了唐朝的控制,重新建立了突厥汗国,自称颉跌利可

  • 韩信三族被灭,萧何将韩信幼子送走,八百年后韩信后代成岭南大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青年时期的韩信 韩信青年时期,一事无成,他没有谋生之道,需要依靠别人,才能每天填饱肚子,因此备受屈辱。当时他喜欢一个姑娘,当地有个屠夫,也喜欢这个姑娘。为了获得姑娘的芳心,屠夫刻意侮辱韩信,让韩信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韩信被逼无奈,忍受胯下之辱,也失去了喜爱的姑娘。 韩信心爱的姑娘 在秦朝爆发了农

  • 武则天将皇权进一步从门阀手中夺回,在内政方面颇有建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初年曾有“永徽之治”之美誉,除了勤政爱民,在军事上的成就也是颇为抢眼。(650年),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后李治又派苏定方、刘仁轨、薛仁贵等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设立了安东都护府、熊津都督府,在这个过程中的白江口海战,打的日本倭国狼狈而逃,1000多年不敢染指半岛。在西北方向,永徽六年(),李

  • 韩信一年才打下50座城,老头一天就拿下70座城,却因此被韩信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剧照 可是,偏偏有个老儒生不信邪,要去投靠最讨厌儒生的刘邦。有谁这么不怕死,是穷疯了吗? 他确实很穷,家境贫寒,连穿衣吃饭都困难,以至于只能跑去当读书人最鄙视的守门小吏。可就算这样,他也没有利令智昏到随便抓个有权势的人就去投靠。 当时陈胜吴广起兵,诸侯遍起,但他一个都不肯去投靠。为什么呢?

  • 唐玄宗弟弟的取暖方式羡煞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冬天取暖对于现在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是对于古人而言取暖也绝非易事,所以在这件事儿上便出现了很多趣事,今天集古雅玩就带你去看看古人取暖方面的趣事,先买一下关子,这些趣事绝对是你没有听过的!趣事一:在唐宋时期,由于诗词的鼎盛发展,在冬天,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会围炉夜话,吟诗作对,有时这种聚会活动还会有

  • 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不仅活了105岁,而且成功预测自己的死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最长寿的人,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司马懿。众所周知,在三国那个时代战乱频繁,一个人想要长寿是非常困难的。司马懿虽然活了73岁,但是他不是最长寿的人,最长寿的人是张臶(jiàn)。可能很多对张臶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其实这也是正常。因为在三国这段历史里,名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只记得刘备、

  • 三国五虎将里最名不符实的人,武功其实一般,还坑了宗族两百余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五大降将排行榜,五虎青州兵,三国五虎将排名第几

    在演义之中,是以蜀国为正统,其中五虎上将每个人的战绩都是让人酣畅淋漓。然而正史中就不是一样的存在了。不过有一点不管演义还是正史,所说的都一样——五个人里最惨的是马超。本文主要用正史来说,马超很早就出名,曹操多次征召他去京城当官,但他不去。毕竟马超的爹马腾是军阀之类的存在,如果去了基本就相当于人质。马

  •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何还能活蹦乱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初始主观感觉,貌似在面对重大的失败挫折时,刘备和袁绍都不如曹操那么看得开,或者说曹操的心胸更加宽大,其实这个问题还得从广义来看。刘备能够白手起家,在三人之中绝对配得上打不死的小强的称号。他从无到有,从黄巾起义开始,整整数十年都为了匡扶汉室,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奋斗,一直到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刘备的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