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 科举制度有怎样的流程

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 科举制度有怎样的流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92 更新时间:2024/2/14 19:07:37

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科举制度的流程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

分科取士就是科举的前身。


科举制度的流程

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知县等。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以上关于科举制度介绍到这里,更多内容请通过标签或中国历史栏目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科举考试的内容 科举的分级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哪些?科举的分级有哪些?以下为您介绍科举。科举简介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

  • 中外朝制度产生的原因 中外朝组成构架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外朝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中外朝官员组成构架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简介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

  • 三长制施行的背景 三长制的意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长制的施行背景是什么?三长制有什么意义?以下为您介绍三长制。三长制简介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

  • 朱淑真作品特色 如何评价朱淑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淑真作品有怎样特色?朱淑真历史评价如何?以下为您介绍朱淑真。朱淑真简介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宁路仲人,祖籍歙州。与李清照齐名。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

  • 鱼玄机的历史评价 鱼玄机有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鱼玄机的评价如何?鱼玄机有哪些作品?以下为您介绍鱼玄机。鱼玄机简介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

  • 李冶的生平经历 李冶取得了哪些文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冶有怎样的生平经历?李冶有哪些文学成就?以下为您介绍李冶。李冶简介李冶(730~公元784年),字季兰,乌程人,后为女道士,唐朝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

  • 霍小玉的传闻轶事 怎样评价霍小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小玉的传闻轶事有哪些?霍小玉的历史评价如何?以下为您介绍霍小玉。霍小玉简介霍小玉,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王之初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到唐代宗大历初元,霍小玉已经十六岁了,禀受母亲的资质,长得容貌秀艳,明丽

  • 红拂女的传说故事 红拂女的纪念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拂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后世如何纪念红拂女?以下为您介绍红拂女。红拂女简介红拂女,出自唐人小说《三十三剑侠传》中的《虬髯客传》,相传为隋唐时的女侠,“风尘三侠”之一,本姓张,名出尘,江南吴兴人。张出尘是李靖的红颜知己、结发之妻。张出尘虽然在正史中默默无闻,但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她慧眼

  • 南子生平经历 南子的传闻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子生平经历如何?南子的传闻轶事有什么?以下为您介绍南子。南子简介南子,春秋时期女政治家,河南商丘人。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南子生性淫乱,与宋国公子朝私通。卫灵公不加阻止,反而纵容南子,召公子朝与其在洮地相会。卫灵公的太子蒯聩知道南子私通之事后,非常愤怒,便和家臣戏阳速商量,在朝见南子

  • 中国第一个女外交家冯嫽的经历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冯嫽生平经历如何?冯嫽的历史评价如何?以下为您介绍冯嫽。冯嫽简介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