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唐朝睢阳之战吃人事件

如何评价唐朝睢阳之战吃人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46 更新时间:2023/12/22 13:11:35

睢阳之战,既是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清楚。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及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认为张巡是个英雄人物。

正所谓“闲坐安居高阔谈,说时容易做时难,倘使清谈能退敌,张巡须死睢阳!”睢阳之战中,张巡的战功可谓居功至伟,即便在世界历史范围内,能够以区区不到一万的兵力,跟十几万敌军周旋,并且坚守睢阳十个月。若再加上在此期间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张巡事实上和燕军对抗了21个月,也就是快两年。

史书记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可谓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更主要的是睢阳之战的深远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睢阳是江淮重地的门户,而江淮地区又是富饶之地,是朝税赋的主要来源。

一旦睢阳失守,没有钱财,李唐王朝的反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燕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不止于此,正是张巡托住了燕军十几万大军,所以给了的反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就在这段时间内,长安和洛阳得到恢复。另一方面,一旦燕军第一时间占领了江淮地区,李唐王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反攻,那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历程。

从胡人他们造反后的种种行径来看,也根本不是什么,当时燕军中也是胡人居多。虽然睢阳之战意义深远,张巡的战功居功至伟,但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道德污点,即吃了3万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打仗更是如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打仗。但张巡当时的处境特别困难,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形下,在能吃的都已经吃了的情况下,最后张巡不仅把自己的爱妾给吃了,同时还把睢阳城的3万老百姓给吃了。

这一点所凸显出的无道和残忍,是严重背离儒家的价值观念的,正如孟子所说“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事实上,李唐王朝在当时评定张巡的功过中,就已出现严重的分歧。贬张者认为“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挺张的人则认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只不过最后,张巡还是被当做功臣载入李唐王朝的史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揭秘:李白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仙李白来自西域的说法,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据有关碑铭记载,李白的父亲名为李客。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名字呢?陈寅恪先生解释说,那是因为李白的父亲是西域人,西域人的名字与华夏不同,所以称他为“胡客”,也就是外乡人的意思,“客”并非他父亲的本名。李白本来出生于碎叶,即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

  • 李白身世和皇室是否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

  • 揭秘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唐代宗李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宗李豫,生于726年,初为广平郡王,于763年登基,是为广德元年,在位17年,逝于779年,享年53岁。他玄宗时在宫中当皇孙应该是享过几天福的,及至跟着这亲爷爷跑上了路便一路地悲催了起来。他是肃宗李亨的长子,也是唐王朝第一位以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其母亲为李亨的妃子吴氏,吴氏系罪臣之后,地位卑微,

  • 唐玄宗为什么要改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一共有三个年号:登基第一年的年号是先天;第三年改为开元;29年后又改为天宝。唐玄宗从开元改元天宝的原因: 一、天宝,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据说是唐玄宗认为功业已就,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二、开元29年,唐玄宗的同辈兄弟死两人,为了避晦气,改

  • 唐太宗为何要砸魏征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

  • 唐末为何会爆发黄巢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末人民生活的困苦。唐代后期,江南的社会经济虽有某些发展,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对人民的压榨“惟思竭泽,不虑无鱼”。僖宗时翰林学士刘允章指出当时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民无法生活,只有起来反抗地主阶级及其政府。859年(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裘甫领导浙东农民起义;868年十月,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

  • 为什么说唐朝是最开放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最繁荣开放的一个都城,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观历史,前后都难以有一座城市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时代如果国内混乱,统治秩序动摇,对内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对外来文化,一定会排斥拒绝。唐朝在强盛时,政治上有健全的宰相制度,敢于听取尖锐的“异见”,文化上张开双臂,接纳东西南北的各方文

  • 唐朝通关文牒简介:作用相当于现代护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游记里每一集电视剧的结尾大多都是,唐僧取出一个叫做通关文牒的东西,然后所到的那些国家都会很快的盖上自己国王的印章,师徒一行四人离开,继续下一段探险。这里面大家就有点好奇了,这个通关文牒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些国家都很顺从的在上面盖上印章?毕竟唐僧师徒也并不是什么钦差大臣。而对于这四个和尚的要求

  • 十三太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十三太保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李

  • 揭秘:隋文帝怕老婆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英明的君主有不少,但开国之君便是盛世之主的却不多,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中一位。结束六朝混乱动荡的局势,一统江山,并且很快就带领国家走向了“开皇之治”的小康社会,多么厉害的一位皇帝。可是,他也怕老婆。怕到什么程度呢?隋文帝曾经因为老婆的凶悍而离宫出走过。匹马独身来到山林之中直至深夜,几个大臣轮番劝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