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睢阳守将张巡是个怎样的人

安史之乱睢阳守将张巡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20 更新时间:2024/1/29 2:09:21

张巡,山西永济人,本是一介文官,却又成了挽救唐朝的名将。他的画像,悬于凌烟阁之中,与他并列的,是长孙无忌魏征等大唐盛世的开创者。这份殊荣,终唐一朝,配享者不过千人。

他的功过,曾引发朝堂论战,一方称其忠勇,一方称其野蛮,到底是衣冠禽兽还是救世功臣,就连唐肃宗也难以判断。大能者常伴有大骂名,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真相,其背后,往往是满纸的血色与无奈。

唐朝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悍然起兵,携麾下雄兵兼罗、奚、契丹、室韦共二十万人剑指长安。“渔阳颦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叛军一路烧杀抢掠,生生用武力击破了整个大唐盛世的幻梦。

封常清高仙芝被冤杀,哥舒翰兵败被俘,大唐名将人才凋零,整个国家危如累卵!接下来,便是长安陷落、唐玄宗”游幸“蜀中、马嵬坡兵变。唐朝的覆亡看起来已无可避免,那个曾经称霸整个东亚的庞然大物,终于将要迎来自己的死亡。

但有人不甘。当唐玄宗躲在蜀中的时候,太子李亨为救国难,在朔方宣布登基,是为唐肃宗。唐肃宗掌权后,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开了轰轰烈烈的帝国保卫战。

而此时,安禄山已经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其一手建立的大燕也全被安庆绪纳入囊中,此消彼长之下,伤痕累累的大唐终于迎来一口喘息,但这也只是一丝丝渺茫的希望而已。

至德二载,安庆绪麾下大将尹子奇领十三万兵南下,河南诸镇纷纷陷落,而那些被视为帝国救星的名将们则把目光投向了东都洛阳与原首都成安,毕竟,这两个地方的政治意义太过重要,只有夺回它们,才配称得上大功。

唐廷之所以撑到现在,其实全靠大运河这条生命线。正是通过它,江南的物资和赋税才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让唐廷得以支撑这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尹子奇的目的,就是在于切断这条生命线,从而以此为跳板,占据富庶的江南,为大燕获得金库与粮仓。

此时此刻,拱卫汴京大运河段的所有屏障城市几乎都已落入燕军之手,而唐军主力无暇他顾,尹子奇的眼前,唯有一座名为睢阳的小城,孤零零横亘在自己与大运河之间。某种意义上,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的陷落与否,便代表着整个大唐是否终结。

就是在这一前提下,张巡带着三千残兵,进入了睢阳城。张巡接任睢阳主帅之位后,先杀叛徒田秀荣,而后出其不意的主动出击,于城外大败来犯的敌军,挫其锋芒。尹子奇大惊之下,率众围城,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睢阳保卫战自此展开。

五月,围困睢阳的敌军于城外割麦充军粮,张巡命部下佯攻数次,弄得燕军疲惫不堪。学乖了的燕军再不理唐军的假动作,决定专心割麦,殊不知再一次落入张巡的圈套。张巡趁此敌军麻痹大意的机会派出敢死队直捣尹子奇大营,斩下敌军帅旗,这才搬师回城,弄得尹子奇暴跳如雷。

七月,围城战已进入白热化。通过张巡和睢阳众将士铜墙铁壁的防守,尹子奇始终不能攻陷这座小小城池。但尹子奇也不是无能之辈,反正自己粮草充足,大可不用硬攻,这番思量下,尹子奇就干脆把睢阳围的如铁桶一般,意图饿死守城众人。

这一战略果然收到了奇效,围困数月之后,耗尽城中粮食的睢阳城已到强弩之末,城中连树皮、皮甲、纸张、虫蚁等但凡能入口之物均已耗尽,如此惨况下,张巡仍然死守不降,甚至把自己的爱妾都杀死煮熟,以供守城将士食用。这也直接导致张巡在事后遭遇了连番骂名,称他为食人的衣冠禽兽。

就算如此,张巡依然没救下睢阳城。十月,在粮食耗尽,援兵不至的情况下,睢阳城终于被尹子奇攻破,张巡宁死不降,最终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就在睢阳城陷十几日后,唐军已趁燕军主力被困在睢阳的时候攻陷了洛阳,失去洛阳的燕军在全局上已陷入被动,再也无力南下,最终失去了胜机,不久便兵败如山倒,被唐军一一剿灭。

在这个过程中,张巡凭一己之力与不满一万的残兵,竟然抵挡了十三万大军十月之久。看似是一个奇迹,但我们但凡深思一下,文人带兵的艰难、断粮坚守的决心、求援不得的委屈、杀妾烹煮的悲伤,便会深知这里面所包含的重量。一个人要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坦然承受这一切,才能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我们常说,为官者有两大境界,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纵观张巡的一生,身为文官,廉洁奉公,没有丝毫贪腐之事;身为武将,领兵抗敌,毫不吝惜这一身皮囊。

于国,他无愧天地;于君,他忠贞不二;于民,他死而后已。他是一位真正坚守了“气节”二字真义的人。也只有如张巡一般,在国家危难之时,以一腔颅血,勇作中流砥柱之人,方能成为英雄,受百代敬仰,万世传颂!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唐朝睢阳之战吃人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睢阳之战,既是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常清楚。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及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认为张巡是个英雄人物。正所谓“闲坐安居高阔谈,说时容易做时难

  • 历史揭秘:李白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仙李白来自西域的说法,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据有关碑铭记载,李白的父亲名为李客。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名字呢?陈寅恪先生解释说,那是因为李白的父亲是西域人,西域人的名字与华夏不同,所以称他为“胡客”,也就是外乡人的意思,“客”并非他父亲的本名。李白本来出生于碎叶,即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

  • 李白身世和皇室是否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

  • 揭秘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唐代宗李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宗李豫,生于726年,初为广平郡王,于763年登基,是为广德元年,在位17年,逝于779年,享年53岁。他玄宗时在宫中当皇孙应该是享过几天福的,及至跟着这亲爷爷跑上了路便一路地悲催了起来。他是肃宗李亨的长子,也是唐王朝第一位以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其母亲为李亨的妃子吴氏,吴氏系罪臣之后,地位卑微,

  • 唐玄宗为什么要改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一共有三个年号:登基第一年的年号是先天;第三年改为开元;29年后又改为天宝。唐玄宗从开元改元天宝的原因: 一、天宝,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据说是唐玄宗认为功业已就,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二、开元29年,唐玄宗的同辈兄弟死两人,为了避晦气,改

  • 唐太宗为何要砸魏征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

  • 唐末为何会爆发黄巢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末人民生活的困苦。唐代后期,江南的社会经济虽有某些发展,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对人民的压榨“惟思竭泽,不虑无鱼”。僖宗时翰林学士刘允章指出当时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民无法生活,只有起来反抗地主阶级及其政府。859年(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裘甫领导浙东农民起义;868年十月,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

  • 为什么说唐朝是最开放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最繁荣开放的一个都城,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观历史,前后都难以有一座城市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时代如果国内混乱,统治秩序动摇,对内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对外来文化,一定会排斥拒绝。唐朝在强盛时,政治上有健全的宰相制度,敢于听取尖锐的“异见”,文化上张开双臂,接纳东西南北的各方文

  • 唐朝通关文牒简介:作用相当于现代护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游记里每一集电视剧的结尾大多都是,唐僧取出一个叫做通关文牒的东西,然后所到的那些国家都会很快的盖上自己国王的印章,师徒一行四人离开,继续下一段探险。这里面大家就有点好奇了,这个通关文牒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些国家都很顺从的在上面盖上印章?毕竟唐僧师徒也并不是什么钦差大臣。而对于这四个和尚的要求

  • 十三太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十三太保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