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焚书坑儒中被冤枉的秦始皇:只是反对者的口号

焚书坑儒中被冤枉的秦始皇:只是反对者的口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60 更新时间:2024/2/12 7:15:09

历史中的秦始皇

作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建立了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秦始皇对于我的吸引力和魅力超越了历代君王,真正的千古一帝。历史对于秦始皇的评价褒贬参半,其中最容易拿来说事儿的就是“焚书坑儒”,在中学历史课本、教科书和历代古书的“儒生们”抨击嬴政老人家昏庸无道的斗争武器,自古至今,不绝于耳。从小接受各种砖家、学者熏陶我们,自然对他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其实不仅是我们,历朝历代的平头百姓们一起被忽悠了1000多年。

焚书坑儒的历史基因

关于焚书坑儒的辩论从古至今一直有,其实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用极其严谨的评史态度写下了“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他老人家准确地说明了,焚的古籍主要是《诗》《书》,坑的都是术士(炼丹求仙之士),和儒生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来说,研究汉以前的历史,研究《史记》是必修课,为什么作为研究正史和历史真相的主力军儒生集团,放着白纸黑字的不管,非要把屎盆子往自己脑袋上扣呢?

历史的真相往往和我们看到的流通结果有较大的出入,王莽的篡位、隋炀帝的昏庸无道、袁世凯的疯狂复辟登基的真实原因都比较复杂。这些暂且按下不表。焚书和坑儒分别发送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就前后脚的事,挨着的。在《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作者曹三公子,写史风格类当年明月,较之更深刻阴暗)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评述(论证材料均出自正史,非小道消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件事的起因。

一、焚书

往往这种重大历史案件背景原因都是复杂的,但导火索都是明显的,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那样,就这么风风火火的来了。在嬴政统一六国后的嬴政三十四年大寿宴会上,淳于越博士向嬴政和李斯发难(这里的博士是官职,大体类言官,能提意见但没什么实权),欲托古改制,循古制,封建诸侯,恢复藩王制度度。

在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历史背景,在秦以前的统一王朝,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土地不完全归王室所有,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诸侯只要定期向王室上缴一定的进贡即可,当然在出现国家安全时需要出兵保护王室,承担战争的义务,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制的基础。

当中央无法有效约束地方的时候,战国七雄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秦始皇嬴政在上台后,和李斯一起在未统一六国时就开始设立郡县制度,取消了“分封制”,统一后更加推广,使各郡县(相当于现在的省市制度)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秦中央直接任免和派遣,不再世袭罔替,权力受限,提高了中央集权的执行效率和控制力。

这一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羽毛立马引起了李斯集团的巨大反弹,对于力排众议废除封建制,开创郡县制的李斯而言,这是他在政治上的得意之作,意在立法百代,流芳千古。于是上书大老板嬴政,言道:这些老儒生天天捧着史书以古非今,我看必须把秦朝以前的史书都烧了才行,还有那些诗、书、百家之言也烧了,但有利于国家生产发展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还得留着(这是李斯上书的原话)。作为幕后大老板嬴政批道:可。意思就是,我看行。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秦火焚书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古人竹简刀笔,著书匪易。不比今日,每年都有数十万种著作出版面世。这就决定了,帝国焚书的品种不可能太多,大致为以下两种:一是史官非秦记者,即六国之史记,以其多讥讽于秦。二是诗书、百家语。尤其《诗》、《书》,乃是淳于越之流以古非今的武器仓库。烧之等于缴械,等尔等还怎么援引去。所以焚书的目标对象是很明确的。

执行这一决定自然需要依靠法律政令,和清朝建州女真入关后的“剃发令”如初一辙,于是焚书令随之出台,如果私藏禁书,抗拒不交的,后果为“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也就是要接受黥面和修筑长城的劳役的处罚,在刑罚严酷的秦朝,算的上轻刑了,并不严厉;“如敢议论诗书者,弃市”,就是掉脑袋。

“以古非今者,族”,也就是更为更为严重的满门抄斩。和私藏罪比起来议论的刑罚严重的多的多。由此可见,焚书这件事的最大目的还是限制言论自由,国家刚刚统一对于统治者而言最怕的也就是这个。

另一方面,除了民间私藏的,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图书馆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只要秦帝国存在千秋万世,理论上这些书都应该一直完好地保存下去。然后,诸多古籍湮灭无踪,后世永不得复见,这却要特别感谢我们的项羽先生。众所周知,项羽先生是习武不爱读书的,生性爆戾,其肩负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重担,以第二名的骄傲战绩攻入咸阳之后,先是屠城,然后烧杀抢掠,临走一把大火,烧尽秦王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整个国家珍贵的古籍藏书,就此付之一炬。

所以刘大魁在《焚书辨》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

单就秦国焚书而言,其所引起的实际损失,可能也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严重。《汉书-艺文志》所载677种著作,其中约有524种,即77%,现在已不复存在。这个事实说明,汉以后的几个世纪,特别在印刷术流行前,文献损坏所造成的总的损失,也许甚至大于秦代的焚书。因此,可以想象,即使没有焚书之事发生,传下的周代的残简也不可能大大多于现在实际存在的数量。

另外关于焚书,李斯也并非始作俑者。前此孟子有云:诸侯恶周礼害己,而皆去其典籍。《韩非子》也云:商君教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说明之前很多人都因为讨厌那些老顽固们借古非今干过这事。

以满清为例,大兴文字狱,倒霉的便不仅是书,更包括了著书者和藏书者。因触犯忌讳,生者凌迟杖毙,诛灭三族,死者剖棺戮尸,挫骨扬灰,如此案例已是不胜枚举。仓颉造字而鬼神哭,莫非鬼神早有先见,知有满清之劫,故而预为号恸乎?

文字狱之兴起,正值所谓的康乾盛世,持续近百年,时间之长,祸害之烈,株连之多,处罚之惨,力度之大,实属空前。

仅1772至1788年的乾隆文字狱,所列的2320种禁书和其他345种部分取缔的书中,只有476种幸存,不到所列数的18%,而这还是发生在印刷术业已普及的情况之下。

满清在焚书禁书之余,却也修书,即《四库全书》。然而,这其中又有猫腻。说起来,他们用的也是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但他们褒的都是谁呢?不仅他们自己,连过去的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等,也一并褒赞在内。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关系,他们何必做这份人情?原因很简单,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华夏而言是异族,是侵略者。而在编纂过程之中,对那些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汉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则是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比如,岳飞《满江红》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经过删改之后,变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对此,鲁迅先生曾评价道,“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于是有叹,“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

古书就是这么没的。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秦国会强打起来:源自“耕战”国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之初,魏文侯重用李悝开展变法运动,改革政治,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并同时联合赵、韩两国,积极对外进行集体扩张,北灭中山,西取秦河西之地,给秦国构成致命威胁。文侯死后,其子武侯即位。然而对于秦国而言,来源魏国的威胁并没有随着文侯的死而消失,据《吴子》记载:武侯时期,秦国曾起倾国之兵伐魏,而吴起仅以

  • 武汉会战为什么会输?真相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

  • 百团大战: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最大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百团大战时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

  • 百团大战真相:揭秘百团大战为何饱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百团大战真实战绩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营长以上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缴获各种

  • 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名单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二期,1924年8月、10月、11月分批入学,1925年9月6日毕业,毕业生450名,由严重任总队长,张治中为副总队长。分为五个队:步兵科两个队,炮兵、工科,辎重科个一个队。学习期间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的战斗,毕业后部分派往第一军。辎重科王公遐 浙江黄岩 1903 联勤总部第2补给

  • 九锡:历代篡位者追求的标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何为九锡九锡(cì,通“赐”)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记载见于《礼记》。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lù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二曰衣服

  • 武汉会战谁是总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汉会战的最高总指挥是蒋介石.此次会战,长江北岸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因病住院动手术,由白崇禧于1938年7月17日代理战区司令官。武汉会战大事记(1938年)6月5日武汉最高军事会议决定调集130个师、百万大军防守武汉。蒋介石任作战总指挥,辖第九、第五两个战区。12日安庆失陷,武汉会战开始。26曰马当

  • 武汉会战对于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汉会战开始的时间是1938年6月11日,一共持续了将近五个月,到10月27日结束,也就是说武汉会战一共打了一百五十天。在这一百五十天内,日军对我国安徽、河南、江西、湖北等地展开的大肆的侵略,最终已成功占领武昌等地结束了这场战役,武汉会战打了多少天这一问题已无争议。1、武汉会战的影响体现在此次会战让

  • 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总指挥官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总指挥是司令员,先后有四任他们分别是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杨勇。详细情况: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到1958年年底全部撤出朝鲜,历经8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前后有四任司令员,他们分别是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杨勇。志愿军的首任司令员是功勋卓著的彭德怀

  • 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如果不抗美援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我们当时不进行抗美援朝,那将一定会有以下几个结果:1、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一个国家将不复存在,朝鲜半岛将会是一个统一的韩国。2、我国在出兵前,美国统帅麦克阿瑟曾狂妄地宣称,到哈尔滨去过圣诞节。并且不断地侵犯我国的领空,对我国的东北进行轰炸和破坏。所以,美国军队在吞并朝鲜后,一定会对我国东北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