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孝恭:平定南方位列凌烟阁第二名的宗室大将

李孝恭:平定南方位列凌烟阁第二名的宗室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2/29 8:19:32

李孝恭的介绍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李孝恭的生平

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唐国公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下诏拜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连下三十余州。随后进击朱粲

大破其阵,俘获其众,诸将都说:“朱粲之徒杀食活人,是凶恶之贼,请将他们坑杀。”孝恭说:“不能这样。如今列城尽在寇境,如获敌则杀,以后还有谁归降呢?”全都赦罪释放。由此缘故,传檄所至之处,相继归附。

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被封为信州总管,承受制命可以权益授官。

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又献计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李渊非常欣赏他的计策,任命其为信州总管,进爵为王,并改信州为夔州,他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

李孝恭尽召巴蜀地区首领子弟收录任用,对外表示引荐擢用,而内心是将他们作为人质。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孝恭被任命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率水陆十二支军队从夷陵出发,击破荆门、宜都二镇之兵。

这时,萧铣的骁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进击。李靖劝告他说:“文士弘,是萧铣的健将,士卒精锐骁勇,现在荆门刚刚失守,他把精锐兵力全都派出来迎战,这是救败的军队,恐怕锐不可挡。我们应当暂且把战船停泊在长江南岸,不与敌人交锋,等到他们士气衰落,然后出击决战,一定能攻破敌军。”

李靖的避其兵锋,挫其锐气,然后一战可擒的战术是很正确的,但李孝恭由于连战告捷,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没有听从他的劝告,遂命李靖留守军营,自己率兵出战。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交战,孝恭军大败,即逃奔南岸,损失很大。文士弘获胜以后,即纵兵四出抢掠,兵士肩扛手提,多有收获。

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遂不失时机,迅即指挥唐军出战。文士弘军一时难以收拢,措手不及,结果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获得舟舰四百余艘。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李孝恭带领大军继续进攻,李靖又击败萧铣的骁勇大将杨君茂、郑文秀,俘获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接着又占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解开战舰放于江中。

诸将说:“所获船舰应当为我军所用,弃船就会资助贼寇,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孝恭说:“萧铣的辖境,南至岭表,东达洞庭,地势险要战士众多,如今萧铣沿江镇守将士众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来,我军就会内外交困,舟船虽多,又有何用?如今萧铣已败,不会马上进兵,往返打听情况,就可延缓其救兵,那么我军就能顺利地攻下江陵了。”不久萧铣救兵到达巴陵,见空船,果然迟疑不进。

萧铣自度救兵难于急至,就对属下说:“天不助梁,数次亡国。如果战至力屈而降,唐军必因军士死伤而大杀城内百姓。怎能因为一人之故而使百姓遭殃呢。现在城池还未被攻拨,我先出降,可能会保全民众。众人失我,何患无君!”于是他亲自巡城下令投降,守城军士都号哭不已。萧铣祭拜太庙后,率官吏赴李孝军门请降:“当死者惟有我萧铣,百姓无罪,请勿杀掠。”李孝恭把萧铣用囚车送至京师。

李孝恭平灭萧铣后,被拜为荆州大总管,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李渊大喜,下诏画工图其击破萧铣之状以呈进朝廷。

李孝恭治理荆州有方,大力开置屯田,创设铜冶,以便利百姓。不久迁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那时岭表地区还未平定,他便分别派遣使者抚慰,其投诚归附者有四十九州,使朝廷号令畅通于南海之滨。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的部将辅公祏反唐、杀王雄诞、率部占湖州。孝恭率兵前往九江,李靖、李勣、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全都受他指挥。出发之前,大飨将士,杯中之水忽变为血,在座者脸色尽变,孝恭举止自如,从容不迫地开导说:“祸福无门,惟人所招!我没做什么负心事,诸位不必为我如此忧心。辅公祏恶贯满盈,如今依仗朝廷威灵以问罪致讨,杯中之血,乃是贼臣授首的征兆而已!”一口饮尽,众心遂安。

辅公祏部将冯惠亮等人守险邀战,孝恭坚守壁垒而不出战,派出奇兵断绝贼寇粮道,贼众渐饥,夜逼其营挑战,孝恭坚卧不动。第二天,派出羸弱兵卒前往贼营挑战,令卢祖尚挑选精骑严阵以待。

不一会儿羸兵退却,贼寇追击败卒甚为嚣张,与祖尚之军相遇,交战一场,大败其众。冯惠亮退守梁山,孝恭乘胜攻破梁山别镇,贼众赴水死者数以千计。

武德七年三月二十八日(624年4月21日),辅公祏穷蹙,放弃丹阳逃走,孝恭派出骑兵穷追,俘获辅公祏于武康。二十九日,李孝恭杀越州都督阚棱,江南平定。拜扬州大都督,江淮及岭南诸州都归他所统摄。

隋灭乱起,李氏家族除李世民带兵纵横天下外,宗室中只有李孝恭一人能独当一面,并立有大功。孝恭两次击破大寇,北起淮河,东包长江,越岭而南,尽归他统管。因而想以威名夸示远俗,便修筑宅第于石头城中,设立哨所往来巡察以护卫自己。

有人诬告他谋反,因此被召还京师,颇受有关部门追究盘问,既无证据,便被赦免为宗正卿。赐予实封一千二百户。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年,迁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河间郡王。

李孝恭的结局

孝恭性情奢侈豪爽,后房歌姬舞女达一百余人,然而待人宽恕谦让,没有骄矜自得之色,故而李渊、李世民都对他十分亲待。

功成名就之后,这位王爷不喜反悲,对左右说:“我住的大宅子真是太宏丽了些,应该卖掉再买座小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后,诸子有才,守此足矣。如果这些犬子不才,也免得这么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别人。”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得急病一下死掉,时年才五十岁,正当壮年。李世民亲自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孝恭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名,仅次于长孙无忌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唐司空河间郡王孝恭”。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孝恭。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孝恭亦位列其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不当姑苏大才子,只做寿宁好县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冯当官的时候已经年过六十,当的是县令,当官的目的很明确,为了立功,这看起来怎么有点变味了,红果果的沽名钓誉啊。路上下雨,家仆说先生过来躲雨啊,老冯置若罔闻偏要东张西望,结果被泥石流砸伤脚,编剧来这么一出桥段,除了告诉观众老冯很蠢之外就是浪费观众的时间。还没到县城,前任县官就主动跑来送上官印然后跑路

  • 明朝画家仇英都有哪些作品,仇英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仇英是我国明朝时期的知名画家字实父。善于花人物图,尤其是仕女图。在水墨和白描上都有很深的功底,能够有效的结合多种笔法把画作表现得更加贴切。吴门四家之一的他又被称为“明四家”。仇英是美术史上少有的平民出生的画家,自幼贫寒的他,年幼辍学,之后做过漆工,而后收到了周臣的赏识被收为徒弟,而在历史的记载之中仇

  • 贾岛最出名的5首诗,看看你都读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剑客》1、原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2、翻译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二、《寻隐者不遇》1、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翻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

  • 兵器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古代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兵器挝的介绍挝又称镐、骨朵、锤、椎。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挝的使用方法融有长矛、大斧等长柄重械的技法。兵器挝的使用挝头似斧脑可宕击,挝笔似斧刃可用斧之劈撩之法,伸直之挝指则如矛尖,用以戳扎,挝柄似矛,杆可拨可撩。挝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

  • 为何古代皇帝废长立幼多被大臣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

  • 红军十大军长,三位元帅,一位大将,牺牲的都是元帅种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1军军长许继慎,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1930年3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很多人误以为,红1军是属于红一方面军,其实不然,它隶属于红四方面军。可惜,许继慎被张国焘错误杀害,不然绝对是元帅人选。红2军军长贺龙,贺龙既是红2军军长,又是红2军团总指挥,后来还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共和国第五大元帅。

  • 中国十大将没有萧克,他为什么没有评上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5授衔内幕:毛泽东为何不让萧克做大将?萧克将军虽然排名在上将的头一名,其实以萧克的资历和职位来讲,这个安排还是有点委曲了。虽然在大将评衔时林彪曾致信毛泽东希望突出井岗山在我军历史上的地位,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也确实有四位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罗瑞卿)是从井岗山上下来的,可大将里面原有的分配给

  • 除了“十大大将”,还有这12人计划授大将军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授衔,大家都不陌生,历史客栈也写过不少文章了,今天再来回顾一下当年评选大将的细节。今天的人都知道我军有十大大将,跟十大元帅一起,都是我军德高望重、战功卓著的国之重器。不过,除了“十大大将”这种说法,其实当时还有两个方案,分别为15位大将和22位大将。这次授衔是由总干部部负责

  • 中国最牛独立团,共出5位元帅16名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成立,广大贫苦农民之所以能够迎来翻身做主的这一天,最应该感谢的便是那些为了抗日战争,为了解放事业而英勇作战的革命先烈们。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够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在我们党所带领的工农红军革命队伍中,有这么一支作战队伍,它为我们党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领导

  • 这位上将当众向大将泼冷水反被提拔,身为上将却要听中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中,刘震上将是属于后生晚辈,因为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他才四十岁!刘震上将刘震上将出生在1915年,1931年参加红军,第二年便入了党。当然这时的刘震还是个战士,跟韩先楚等分在了红25军,一分队一班,当时的班长正是日后的开国中将陈先瑞,而徐海东则是副军长。在一次战斗中,25军打了个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