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6 更新时间:2024/2/8 10:53:20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进谏,与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也正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效仿他向君主进谏,这种传统美德一直被保留到了现代,对别人说实话,给出真诚的建议。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做人其实是很累的。身边没有一个人肯说真心话,说大实话,听到的全是夸奖皇帝做的好的好话,看到的也是人人阿谀奉承的样子。活得一点都不真实,没有人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幸运”,也没有人能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谏。

关于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有很多。贞观元年,李世民初登帝位,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前前后后问及魏征的意见共两百多条;贞观六年,长乐公主要出嫁了,李世民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们纷纷同意,还说要比长乐公主的姑姑永嘉公主更多。

只有魏征说这是不合礼数的,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夸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魏徵进言:“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

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后来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比,于是建了层观,常看向妻子埋葬的地方,但是魏征进言到,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同样重要,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

还有很多很多跟这些事情类似的事情。但是魏征进言也不是次次都那么顺利的,直谏本来就冒犯天子,让天子颜面扫地,作为一个正常人,当你做决定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一旁指指点点个,说你这么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好,你会不会烦?相信太宗当时对魏征的感情一定是又恨又爱的,这种关系,稍有差池就会溃散。

有时候太宗气不过,还扬言“魏征总是让我下不来台,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直谏也是有风险的。魏征死后,太宗伤心以后再没人敢和他唱反调了,还给魏征建了一块“魏征碑”。但是,后来太子李承乾谋反,魏征在世时又属于太子党,加上魏征曾经给太宗引荐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都是太子党,这两人联合太子制造了这场政变,太宗于是怀疑是不是魏征也是其中的一员。魏征没有了长孙皇后的护佑,死后还被太宗推倒了墓碑。想必唐太宗心里早就想找个机会收拾魏征了,只不过没有机会。

后来,太宗执意要攻打高丽,想起曾经魏征说的不要攻打高丽,他就大为不爽,势必要拿下高丽,但是最后他还是失败了。回想起魏征的话,他觉得万分自责,下令重新修建魏征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怎么整治官场贪污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官场,中前期相对来说比较干净。李世民(唐太宗)当皇帝时所创造的“贞观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贪官最少的一个时期。李世民当时的治贪、反腐手段也意思,发现贪官不是惩罚,而是实行“羞辱疗法”。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国功臣,又是李世民夺取皇位而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中的得力干将长孙顺德,收受了下人的丝

  • 宿卫制度:唐朝对质子制度的完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汉朝处理民族关系中大放异彩的质子制度,到了唐代有了空前的发展。唐代遣送质子入唐的国家和质子的人数都大大超过了汉朝。虽然唐代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实行羁縻制度,但是质子制度仍是对外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唐朝与汉朝相比,民族政策比较开明,能够比较平等的对待少数民族政权,这是唐代民族政策的发展,也是质子地

  • 杨广弑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在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危时,太子杨广写信向杨素询问文帝的病情,杨素回信给太子时,宫人却误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大怒。同时,文帝的宠妾宣华夫人告诉他,太子杨广欲行非礼。文帝这才下决心将太子杨广废掉。于是令柳述、元岩紧急召前太子杨勇前来,准备让他继承皇位。杨素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报告杨广,

  • 唐朝贵族为何不愿意娶皇家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驸马爷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出场率颇高的角色,他们在登科及第后,还能迎娶皇家公主,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但在现实中,驸马爷却是一个士子们纷纷逃避的“苦差”,这种情况在唐代尤为显著。唐朝公主在成年后,无一例外面临着嫁人难的问题。在外人看来本是香饽饽的驸马,为何会在唐代落入这样的窘境?虽然李唐皇室自称陇西李

  • 门阀制度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

  • 沈珍珠的历史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珍珠,睿真皇后,沈姓,名字不详。吴兴人氏,唐代宗为广平郡王时的妾室,唐德宗生母,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后追尊为皇太后。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被选入东宫。时肃宗李亨为皇太子,赐沈氏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唐代宗)。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的身份选

  • 唐代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其实出现了很多的状元,但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年龄最小的状元,他不仅年龄最小,而且去世的也非常早,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他的名字就叫做莫宣卿,或许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字,都感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其实莫宣卿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是他的一些生平是值得让人学习的。在很小的时候,莫宣卿就被当地的人称为

  • 唐昭宗李晔:唐朝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者和史学家,总是对亡国之君们抱有深刻的敌意和蔑视,假如从其废墟上创建的王朝乃是为读书人们所推许的,则会变本加厉,甚至编造出许许多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扣屎盆子),故而这些可怜的亡国之君在身死国灭之后往往还要背负上诸如残暴不仁、荒淫无耻、昏庸无能等罪名。然而,凡事皆有例

  • 历史上的唐朝也发生过蝗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长安地区大旱,随即出现了蝗灾,大量的庄稼被蝗虫啃食一空。唐太宗李世民来到郊区庄稼地里,看到遍地都是蝗虫,就咒骂蝗虫道:“民以食为天,你们这些虫子,却把庄稼吃了,就是不给百姓活路啊。我是皇帝,百姓若有错,都冲我来吧,你们这些蝗虫若是能听懂,来吃我吧,不要去祸害百姓。”说着,太

  • 李纯:唐朝最惨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纯自从继位以来,就在政治上有十分大的成就,不仅惩戒了一些不作为的官员,还提拔了一些有才能有作为的官员。百姓们对于这个皇帝还是很满意的,觉得自己的日子总算是有了一些盼头。除此之外,他还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就是为了收复藩镇割据掉的土地,他在位期间也是收复了许多的土地,结束了多地的割据势力。他还任用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