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七一五政变的发动及影响

七一五政变的发动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58 更新时间:2024/1/25 13:37:55

七一五政变简介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或视之为“清共”的一个环节)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

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1926年至1928年)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蒋中正等领导)及武汉(汪精卫等领导)两政府。

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乃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七一五政变的发动者

一、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

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

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汪精卫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

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

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七一五政变的经过

1927年7月14日晚,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召开秘密会议,接受了汪精卫提出的“分共”主张,决定将《统一本党政策案》和《统一本党政策决议案》提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实行。

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二届常务委员会第20次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汪精卫、孙科、谭延闿、顾孟余、陈公博等17人。

汪精卫在会上宣读了共产国际5月指示,并就其内容发表了长篇讲话。他认为,共产国际提出开展土地革命,由下级没收地主的土地,违背了国民党关于由国民政府下令没收土地的主张,与“三民主义相冲突”。并攻击说湖南是按照共产国际的训令去做的,“怪不得湖南闹成这个样子”。

他指责共产国际提出要在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中“多增加工农领袖”,“简直是破坏本党的组织”。他攻击共产国际关于武装工农、改造旧军队的指示,“是根本动摇我们的军队”。

他歪曲组织以有声望的国民党人为首的革命军事法庭的目的,说什么组织特别法庭,不要共产党同志参加,由老党员组织,就是“让国民党做刽子手”。

汪精卫声称,“综合这五条而论,随便实行哪一条国民党就完了!”这是共产党“破坏国民党的阴谋”。汪精卫提请会议讨论决定两个问题:

一是派负责任的重要同志到苏联的莫斯科去,重申国民党的联俄政策“乃是三民主义联合共产主义,三民主义的中国联合共产主义的俄国”,“若是丢开了三民主义那就不是联俄而是降俄了”。

二是对共产党应采取一个“处置办法”,因为“一党之内不能主义与主义冲突,政策与政策冲突,更不能有两个最高机关”。

孙科、顾孟余、谭延闿等发言,认为“共产党同志加入国民党是要使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化”,“将国民党作为共产党的工具”,国民党的主义、政策、组织“差不多都受了容共的影响”,因此,不能不对共产党“加以相当的制裁”。

会议根据汪精卫的提议通过了3项决定:

一、在一个月内,召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政治委员会主席团所提出的意见并解决之;

二、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开会之前,中央党部应裁制一切违反本党主义政策的言论行动;

三、派遣重要同志前赴苏俄,讨论切实联合办法,其人选由政治委员会决定。

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与共产党决裂,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七一五政变的影响

一、南昌起义及镇压

武汉国民政府于7月15日的进行分共事件,令其与中共的矛盾升温。7月19日,中共及共青团对国民党及汪精卫续行攻击。

26日,国民党采取严厉措施,免去各机关中的中共党员职务。决定组建自己武装的中共于8月1日在南昌发动起事,而中共方面则一直称大革命的失败才导致了军队建立。武汉方面决定予以镇压,被舆论评价“较南京政府之清党似犹过之”。

二、宁汉合流

汉方在分共的同时,并未放弃讨蒋。而蒋中正主持北伐不利,徐州失守。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又软硬兼施,终于逼迫蒋中正与胡汉民、张人杰等人决定下野。

李宗仁领衔发电庆祝汉方分共,当时蒋中正仅列名第四位。8月13日蒋中正正式下野,8月底9月初武汉国民政府机关陆续迁往南京。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七一五政变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著名历史事件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二八事变的经过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

  • 慕尼黑会议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慕尼黑会议简介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慕尼黑会议的实质慕尼黑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大国的分赃会议。慕尼黑会议是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

  • 田氏代齐的典故和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氏代齐的典故是怎样的?田氏代齐的过程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田氏代齐。田氏代齐的典故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公元前545年,陈国公族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齐国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

  • 吴起变法的主要历史过程和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以下为您介绍吴起变法。吴起变法简介吴起变法,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

  • 三家分晋的过程与与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典故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

  •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究竟是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具体身份是什么?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本文来说说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马王堆汉墓的墓主是谁呢?马王堆汉墓的墓主是谁呢?从墓中随葬的印章、封泥、器皿上的铭文证实,在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利苍。据史料推算:长沙相利苍于应于高后三年

  • 要离刺杀庆忌的典故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离刺杀庆忌的典故是怎样的?要离刺杀庆忌有什么历史意义?以下为您介绍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要离简介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生活在吴王阖闾时期。其父为职业刺客,要离为屠夫,后由于成功刺杀庆忌,为春秋时期著名刺客。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

  • 吴越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越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吴越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吴越战争的故事。吴越战争简介吴越战争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

  •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生平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孟尝君是谁?怎样去评价孟尝君?以下为您介绍孟尝君。孟尝君简介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

  • 春申君黄歇生平经历及其受到历史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申君是谁?春申君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春申君。春申君简介黄歇(前314年-前238年),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