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王伐纣背后的历史真相:周灭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武王伐纣背后的历史真相:周灭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81 更新时间:2024/1/20 6:27:51

“自古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这一句话成为后世之人在反抗暴政的时候常常说到的一句话。自夏王因为宠爱妺喜被商部落推翻之后,商的末代君王纣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而自己的掘墓人最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小部落,这与自己祖先当初的情形极为相似。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道,周武王“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饹周。”他便邀集天下诸侯,“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在打败商纣王的军队之后,武王接手了天下,即位之初,便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力图挽回商纣王暴政以来的局势。

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首先是“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以稳定天下大势。

其次是“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让那些因为纣王无道招致关押或者卖做奴隶的人,恢复了自由身。

再次是“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类似于打土豪分田地,将商纣王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全部返还给贫苦百姓。……

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天下局势立马大定,周武王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西岐。周武王采取的这些手段成为了后世的许多开国帝王在治理国家时的准绳,在天下新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来稳定自己的统治。

然而,总有一些人去质疑周武王,认为周武王是乱臣贼子,觉得武王伐纣是以下乱上,并且给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观点是商朝的科技比周武王所在的部落更强大,证据就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比西周时期的大盂鼎科技含量更高。

这里所说的科技含量就是他们的规格以及纹饰。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达832公斤。而大盂鼎,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从数据上说,司母戊鼎确实要比大盂鼎漂亮,但是数字上的大小就真的能够够说明一切么?

要知道,商朝和西周都处于青铜器时代,两件青铜器在重量上的差异并不能够说明谁比谁更强大。至于青铜器上的纹饰,全在于工匠的审美水平和心思技巧,与科技发达不发达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

如果说纹饰好看的话就意味着科技发达,那么今天的科技肯定要远远落后于古代了,因为今天的很多东西都在于其实用性,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少了很多了。

另一个观点就是西周的发家史很不光彩,因为他在发动针对商纣王的讨伐之前,已经发生过许多次的战争了。

如在《竹书纪年》记载了西周的发家过程:“武乙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皞,马十匹;三十五年,周公季伐西落鬼戎;文丁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

如果以发家史来说明西周比商朝落后,或者后进文明打败先进文明,或者因为在强大的过程中打败了周边的许多国家或者部落就很不正义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不要存在了。更何况当你的文明还没有达到碾压别的文明的时候,本身就存在矛盾和融合的地方,这样的论点很明显有失偏颇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观点,除了有人故意标新立异博出位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否定自己祖先的某些事情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毕竟周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具有承上下的作用,全盘否定了西周的历史和作用,就等于斩断了中华民族的根,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真是令人可耻。

那么,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其实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那就是“有道伐无道”,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而不是某些所谓的专家信口开河的原因。

在《史记》、《荀子·议兵》、《韩非子·喻老》等诸多记载中,商纣王都是一个暴君,特别是在《墨子》一书中,对于商纣王的评价是更为全面:“昔者殷王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上诟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万民,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刳剔孕妇,庶旧鳏寡,号啕无告也。”

种种迹象都表明,商纣王被灭,纯粹是咎由自取,即使没有周武王,也会有其他部落的王来推翻他。大家说是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夏朝以前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历史,从夏朝开始,似乎都比较清楚。夏朝之前,则感觉茫然一片。知道之前有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样一些部落首领,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都不清楚。而且,按照《史记》上讲的,夏朝之前是禅让制,夏朝之后是世袭制。政治制度怎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 商朝五大猛将盘点,商朝五大猛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邬文化《封神演义》中人物,于演义第九十一回出现,是一个身高数丈的大汉,使用的一根排扒木作为兵器,曾在孟津夜袭周营,大破诸侯联军,杀死龙须虎,后卒命于蟠龙岭,入封神榜。死后被封为力士星。在《封神演义》中第九十一回出现,是一个身高数丈的大汉,使用的一根排扒木作为兵器,曾在孟津夜袭周营,大破诸侯联军,

  • 历史上的周文王:一代明君,演化周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公元前1046年,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追谥姬昌为文王。天授元年(

  • 宋襄公泓水之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春,宋、齐、楚三国君主会于齐,在宋襄公的强烈要求下,三国同意于同年秋在宋国召开诸侯大会。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约楚成王以及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之君在盂(今河南省睢县西北)会盟,齐国和鲁国借故未到。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轻车简从赴会,以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

  • 宋襄公简介宋襄公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襄公,名兹父。他的出生年月不详,他是春秋时宋国君。宋襄公其实并非家里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这个哥哥是庶出的,而宋襄公的母亲是宋桓公的正室,因此这个太子之位当然是宋襄公的,不出意外他还会坐上宋国国君的宝座。这样的事情放在谁的身上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偏偏宋襄公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在即位的时候,

  • 如何评价宋襄公的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宋襄公作如下评论: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同时司马迁认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用现代的眼光看来,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

  • 秦穆公墓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秦穆公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建都雍城的十九位秦君中最为贤明的一位。关于他的事迹在《东周列国志》、《诗经·秦风》等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海内外游人

  • 秦穆公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秦穆公在位期间协助晋文公夺取王位,实现秦晋联盟(“秦晋之好”典故的由来)。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也想称霸诸侯,于是秦晋联盟瓦解,秦晋开始对抗!但是秦穆公崤之战中败于晋军后,

  • 历史上钟无艳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钟离春一心只问政治,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而中国也留下两句成语“丑胜无艳”和“自荐枕席”。帮助

  • 西施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施,子姓施氏(生卒年不详,一说卒于前473年),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