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四相:四位治国能臣撑起蜀汉江山

蜀汉四相:四位治国能臣撑起蜀汉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4/1/9 20:02:50

蜀汉四相的介绍

蜀汉四相也被称为蜀汉四英其中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蜀汉政权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


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听闻刘备攻打成都,且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留关羽留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至江州,打败并生擒了巴郡太守严颜刘璋被迫出城投降。成都攻下后,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汉延康元年(220年),刘备即帝位,任诸葛亮为丞相、 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蜀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继位,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出师北伐。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蜀汉四相之二蒋琬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司马。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长,后因为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用。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调蒋琬入任尚书郎。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辟蒋琬为东曹掾。后迁为丞相参军。

建兴八年(230年),蒋琬任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执政,任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刘禅命蒋琬为大司马、开府治事。蒋琬采取闭关息民政策,使国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谥曰恭。死后葬于涪城西山。

蜀汉四相之三费祎

费祎,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今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三国时蜀汉大将军,深得诸葛亮所器重。

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州,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立太子时,费祎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后迁太子庶子。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后,任黄门侍郎。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北伐汉中,任命费祎为参军,以奉使称旨。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

建兴八年(230年),费祎转为中护军,后又任司马。当时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后,费祎为后军师。不久,费祎代蒋琬为尚书令。

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费祎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病请求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刘禅便任命费祎兼任益州刺史。

延熙十五年(252年),刘禅命大将军费祎开府治事。费祎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死后,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昭化知县吴光耀所立,墓志铭为其长女所书。

蜀汉四相之四董允

董允,字休昭,泸县嘉明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尚书令。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郡太守,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

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后任太子洗马。

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转增剧,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担任尚书令,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

延熙九年(246年)逝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田豫:连刘备都欣赏的曹魏北方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豫的介绍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

  • 白马义从:义之所至生死相随的三国轻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马义从的介绍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乌桓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 无当飞军:蜀汉的少数民族特种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无当飞军的介绍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王平,最后一任统帅是张嶷。张嶷身先士卒,最后与无当飞军一起战阵亡。无当飞军的建立蜀汉政权原来就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的

  • 秃发树机能:比吴国蜀汉还让晋朝头疼的鲜卑族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秃发树机能的介绍秃发树机能(?—280年),晋朝时期人物,秃发鲜卑族首领。“凉州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他在祖父寿阗死后接替大首领位置。率部反抗西晋王朝,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晋武帝惊呼:“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咸宁三年十二月,秃发树机能为晋将马隆

  • 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除了周亚夫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联合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这六位宗室诸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场西汉王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被平定。汉景帝能在短时间内平乱,名将周亚夫功不可没,这位再造汉室江山英雄也从此名垂青史,为

  • 舍我其谁的汉武大帝为何“轮台罪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春秋时期还有华夷之间风俗不同、语言不通的困难,但经过春秋时期的思想准备,以及战国时期的混战,除北方偏远的地方外,在相对封闭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进行了充分的融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文同书、车同轨等措施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西汉建立后,在继承先秦灿烂文化的基础上,除西域边疆外,在前所

  • 老上单于:使匈奴空前强大的草原头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上单于的介绍老上单于,挛鞮氏,名稽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子。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鬻立,号老上单于。在位时曾攻打月氏,占据全部河西地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单于挥兵十四万直抵彭阳,其先锋人马火焚大汉回中宫,远哨铁骑逼近长安。汉文帝当即下令反击,调集重兵,老上单于畏

  • 刘邦被十万匈奴围困山西,最后汉皇室怎么解决匈奴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一起我国的功劳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后接连达四百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二百年,全盛时统辖的人口约六千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刻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混为一谈。只是我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

  • 秦赵两国本是血亲,为何秦国要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秦王政继位。秦王政继位后,采纳谋臣尉缭、李斯的建议,用重金收买六国权臣,破坏诸侯合纵,在军事上实行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以实现统一天下。公元前236年秦国乘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将

  • 三年蛰伏,一次对话,一场战争,楚庄王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穆公驰骋于广袤的西部土地上,中原老大的位子仍然由晋国把持着,这时,楚庄王抢饭碗的来了。先说背景,楚国一直是南方大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向中原靠拢,周桓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提高楚国待遇的申请书,被无情地拒绝了,熊通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二话不说就自己称了王,是为楚武王。东周以来,中原霸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