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公子中的齐国孟尝君名为什么(田文曲折人生经历)

战国四公子中的齐国孟尝君名为什么(田文曲折人生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4/1/27 1:48:58

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名叫田文,是田婴的小儿子,而田婴又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威王非常喜欢田婴,不仅让其出任相国、大将军,而且还给了薛城,作为封地。

战国是个剧烈变化的时期,发生了许多兼并战争,造成了兼并的诸侯国内,有大量人才“失业”;而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自己继续开拓,增强竞争力,对于人才,有巨大的需求。

为此,魏文侯招贤纳才,先后网罗了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李悝、吴起等一大批人才,使得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强国。

齐威王在都城临淄设立了稷下学宫,其中孟子、淳于髡邹衍荀子等人都曾在此讲学授徒,齐国一时间成为了天下人才的汇集地。

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名叫田文,是田婴的小儿子,而田婴又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威王非常喜欢田婴,不仅让其出任相国、大将军,而且还给了薛城,作为封地。相较之下,同样是小儿子,田婴可没有对田文那么好。

田文的出生那天是端午节,在古人的观念里面,五月初五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是恶月恶日,这天出生的小孩,将来会克父母。加上,田文生母只是一个“贱妾”,边缘人物中的边缘,故田婴直接告诉田文生母,把这个儿子扔掉。

“戏份”不足的田文生母,违背了夫君的意志,背地里偷偷将田文抚养成人。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为田婴作为齐国的将军,常年在外带兵打仗,根本无暇顾及家中具体事务。

田文长大成人后,母亲费尽心思,托田文异母兄弟从中说和,田文才得以见到父亲。田婴当然非常愤怒,严厉地责问了一旁的“贱妾”。

田文不等母亲回话,率先发问,如果父亲相信古人那套说辞,那么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还是门户授予的,田婴一时语塞。

田文继续说道,如果是上天授予的,又何必在意古人那套说辞呢?如果是门户授予的,加高门户就可以了。小子竟然教训起老子,田婴非常不爽,呵斥田文闭嘴。

等到田婴消停了,田文故意说道:儿子的儿子是孙子,孙子的孙子是玄孙,那么玄孙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不上来。

田文接着说,父亲担任相国,历经三代国君。但齐国领土没有增加,但自己却累积了万金,门下也没有像样的门客。为何会这样?因为父亲家中姬妾可以践踏绸缎,门客却穿不上粗布。

这样一来,齐国只会在竞争中,逐步失去优势,而父亲却还在不断积累财富,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做的后代。意思是说田婴没有大格局,只顾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田婴听懂了,这小子有两把刷子,慢慢改变了对田文的看法。田婴先是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小试牛刀;后来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贤名在外,田婴便将田文立为世子;田婴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爵位,是为孟尝君。

其中“尝”取自田文最初分封的尝邑,“孟”是家中排行的老大,在这里很可能是说田文延续了魏文侯、齐威王的做法,在战国四公子中最早养门客。

纵观孟尝君一生,是个私心太重的人,自然格局也大不到哪里去,恐怕早已忘记了当年和父亲,那套义正辞严的说辞,或许这就叫做子承父“业”吧。为何这么说呢?

为己养“士”‍‍

战国四公子以养“士”而闻名于世,靠着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孟尝君延揽人才,门客一度达到了数千,但这些更多的是,为了一己之私。

在司马光看来,君子养士,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但与孟尝君有关的典故,如鸡鸣狗盗,狡兔三窟,都是出于孟尝君的私欲。

鸡鸣狗盗讲的门客钻狗洞、学鸡叫,帮助入秦为相被扣押的孟尝君脱险的故事。作为齐国的宗室,为何要入秦为相呢?当时执政的齐闵王与孟尝君,关系很微妙。一方面要借助孟尝君的威望展开外交,一方面又忌惮孟尝君权力过大。

于是齐闵王连消带打,派孟尝君入秦为相,与秦国结盟。而狡兔三窟则是以孟尝君,为秦魏两国看重相要挟,迫使齐闵王满足孟尝君的要求。

没有家国观念

心中只是装着自己,哪能容得下国家?正如上面所说,齐闵王与孟尝君很微妙,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变法,在利用与打压之间来回摇摆。公元前288年,孟尝君与齐闵王彻底闹僵,入魏国为相。

作为叔叔的孟尝君,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在其穿针引线下,联合了秦、赵、魏、韩、燕五国联军进攻齐国,为了让秦国同意,竟然露骨地跟秦相范雎说,如果你能劝说秦王,成功伐齐,就可以裂土封侯了。

当燕国大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进攻齐国,连下70余座城池,仅剩下莒和即墨,几乎灭国之时,孟尝君在做什么?其在一旁袖手旁观,坐观祖国山河惨遭蹂躏。有国才有家啊,孟尝君。

尽管战国是人才流动频繁的时期,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是司空见惯的,但那是一般世人为了一口饭吃。

而孟尝君不同,是齐国宗室,也没有伍子胥那样天大的冤屈,就这点节操吗?就这点觉悟吗?能不能有点担当?

有贵族血统的孟尝君田文,却有不堪回首的童年,不知道是否在这期间内,扭曲了“三观”,以至于仅仅为了出口恶气而引狼入室,坐观祖国大好河山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由此说惨遭孟尝君是“齐奸”,应该不为过,这是其一生最大的污点。

即便有多大的贤名,在此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是不能够原谅的。

天下国家之事,败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盖小人之骨柔,其气馁,其愿意易售,其营垒亦易破。

唯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业已为众所推,其自负也常亢而不肯下。于是为深刻,为褊浅,为执拗,不能舍己从人,以佐国家之急。

这段论述的出处已很难追溯,但却颠覆了对于君子、小人的传统认识,认为小人危害更小,但君子却自负才高,一旦掌握权力,不能“舍己从人”,坚持已见,造成了决策盲点,最终致使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故说“天下国家之事,败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关于这点,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阿斗最聪明(阿斗不傻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公元223年即位,是公元263年属国灭亡,在位长达40年。在蜀国创业元老纷纷凋零的形势下,刘禅依然维系蜀国社稷长达29年,并且朝局相对稳定。刘禅在位40年,放在中国封建帝制的大背景下,40年也是排得上号的。东汉末年各地豪强纷纷拥兵割据,虽然汉朝还有天子,其实早已名存

  • 孔融为什么弑母(孔融弑母是一个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孔融为什么弑母,孔融弑母是一个谣言。这个谣言的出处可能是孔融提出的“亲子无亲论”,这句话是这样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父子之间有何情意可言?说白了只是情欲发泄后的结果罢了

  • 唐朝甘露之变是哪个皇帝(唐文宗李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唐文宗,李昂,甘露之变

    唐朝甘露之变是哪个皇帝,甘露之变是唐文宗李昂和大臣李训、郑注密谋诛灭宦官的计划。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他们掌握禁军,掌管皇帝的废立,甚至弑君,宪宗和敬宗就死于宦官之手。文宗即位以后,不愿意忍受宦官

  • 李纯是唐朝的第几代皇帝(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唐朝,李纯

    李纯是唐朝的第几代皇帝,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是唐顺宗李诵长子。唐代自中期以来,中央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政治局面混乱。唐宪宗是唐朝中后期一位锐意进取、颇有作为、颇具特色的皇帝。他继位后整顿科举,减省官员,加强财政管理。以法度制裁藩镇,先平西川刘辟、江东李锜,使魏博田弘正归顺。复平淮西强

  • 元和中兴是指谁在位(唐宪宗李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元和中兴是指谁在位,元和中兴是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805-820年)。唐宪宗是唐朝中后期一位锐意进取、颇有作为、颇具特色的皇帝。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卓有成效地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不失时机地开展平藩斗争,终于再创一统局面,史称“元和中兴”。不过在唐宪宗晚年时期,迷信方士求长生,

  • 霍去病的妻子是谁?(霍去病没有娶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霍去病的妻子是谁?霍去病并没有娶妻,而唯一的儿子霍嬗的生母,并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所以极有可能是府中地位比较低下的婢女所生的。不过这个霍嬗在10岁的时候就死了,也因为霍嬗之后就霍去病没有直系后代,冠军侯的侯位也被皇帝收回了。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史书中记载曾记载霍去病有2个孙子,名为霍云、霍山。奇怪的是并没

  • 霍去病有没有子女(霍去病的儿子霍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霍去病有没有子女,霍去病有个儿子,名为霍嬗。在霍去病20岁时,霍嬗出生,霍去病并没有娶妻,据说霍嬗是他和府里一个侍女生的。霍去病死后,其子霍嬗袭冠军侯爵位,为侍中,颇受汉武帝疼爱,有意等他长大以后用为将军,继续霍去病的功业。但是,六年以后的元封元年(前110年),只有10岁的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后

  • 东方朔的妻子是谁(岁更其妇,一年换一个老婆,换了40多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东方朔的妻子是谁?岁更其妇,一年换一个老婆,换了40多个。东方朔也算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葩,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妻子是谁,但却有“岁更其妇”的典故,同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就有这样的记载:“徒用所赐钱帛,取(娶)少妇於长安中好女。率取(娶)妇一岁

  • 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鲁迅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

  • 李白是因为什么死的(李白因过度饮酒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李白是因为什么死的,李白因过度饮酒致死。公元761年,61岁的李白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但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李白之死众说众说纷纭,有3个版本:1、是醉酒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这个说法广为流传。甚至他的好基友杜甫也是这样认为的,还写诗寄托哀思。2、醉酒猝死,在《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