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96 更新时间:2024/4/2 22:09:28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百闻不如一见:谓听百次不如见一次,表示眼见比耳听靠得住。语出《汉书 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 金城 ,图上方略。 唐 唐甄 《潜书 审知》: 若用兵之道,非身在军中,虽上智如隔障别色,故曰 百闻不如一见 。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不久之后,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赵充国欣然同意。

于是宣帝派人问赵充国: 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该派去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让我先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

于是,赵充国赶到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形势。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据此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 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

赵充国向宣帝奏报,宣帝和大臣们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赵充国的方案,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百闻不如一见的出处

荀子 儒效》: 闻之不若见之。 《汉书 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冉闵是怎么死的? 一代战神冉闵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冉闵是怎么死的?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无极东北)、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击灭冉魏的战争。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

  • 皇姑屯事件真相解密,皇姑屯事件是日本还是苏联制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皇姑屯事件真相,前关东军军官,日军中尉神田泰之助为主拍摄的照片,神田也是策划这一事件的主谋之一,他和他的助手以日本人那种典型的细致,再现了 爆杀张作霖 事件的始末。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30分,奉系军阀首领、统治东三省的 东北王 张作霖所乘坐的旅客列车行驶至沈阳皇姑屯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

  • 冉闵真的是汉族英雄吗,冉闵生平战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冉闵,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没于此

  • 画蛇添足的道理故事,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 画蛇添足 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 齐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下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或为 巴蛇吞象 。传说古时四川有一条蛇,头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头象,三年之后名胜的骨头才吐出来。比喻人心不足,贪午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成语出处:《山海经 海内南经》: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战国楚 屈原《天问》: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人心不足蛇

  • 鲜卑族是现在的哪个民族?鲜卑族的后裔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作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鲜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

  • 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英布是怎样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汉传奇热播,三国杀游戏热玩,这些都将历史上有名的争夺带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也将那些历史上的人物的生平挖掘出来了,故事的开端与结局都伴随着背景。英布的故事由此开端。汉王十一年,吕后诛杀淮阴侯韩信,引起了英布的惊慌。同年夏,又杀梁王彭越,将他剁成肉酱,分赐给诸侯。英布得到后,大为恐慌,怕祸及自身,于是暗

  • 问鼎中原的典故故事,问鼎中原是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 鼎 字也被赋予 显赫 、 尊贵 、 盛大 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

  • 东施效颦的故事和意思,东施效颦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

  • 狸猫换太子的真实故事,包青天之狸猫换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狸猫换太子》──一出包公戏,把宋仁宗生母之谜渲染得充满了奇情异彩,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至今仍然在舞台上震撼人心。狸猫换太子据说,包公外出巡察,突然,一阵怪风吹落了他的乌纱帽。“咄!咄!咄!好大的胆!”“谁呀?”他的随从王朝、马汉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