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清朝建立后是如何对待明朝宗室的?有何变化

历史上清朝建立后是如何对待明朝宗室的?有何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4/1/14 1:51:17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顺治元年(1644)五月,清军入关。此时已执政大清国政的摄政王多尔衮,在政治上延续了笼络明朝官民的措施。这一时期,清朝为明朝崇祯帝后发丧、收用明朝降官、保护明朝陵寝、蠲免赋税等一系列措施。摄政王多尔衮在清军进京的第二天就传谕兵部,称“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不“改削”前朝王爵的政策,对那些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明朝宗王们来讲,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而不久后的顺治三年(1646),清朝大臣孙之獬奏言称“江西故明宗室数千人,聚居省城,不无可”,请敕令镇守将领“驱治”之。这是清朝大臣首次建议对明宗室采取强硬措施,而奇怪的是,提出者孙之獬自己也是明朝降臣。这一次多尔衮没有再延续之前的“恩养”策略,而是下令将“其宗室名色概行革除”,各省前朝宗室禄田、钱粮与民田一体起科,犯罪者和小民一体治罪。这一纸诏令,将曾经承认的前明宗室名号连同一切特权正式废除。顺治三年(1644)起到七年(1646)间,清军对明宗室展开了残酷的屠杀。比如顺治三年(1644),清军进入广州,执绍武帝,杀故明藩王十五人于东校场;顺治七年(1646),在惠州诱杀六王,且不论男女老少。

多尔衮的“恩养”政策到“尽皆诛戮”政策的转变,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又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前明宗室从云端一朝跌到谷底?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顺治元年(1644)到顺治三年(1646),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使得多尔衮改变了对待明宗室的态度。首先是顺治元年(1644),江南的福王已经在刘孔昭、马士英等人的拥护下成立了南明弘光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在江北虎视眈眈,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四川观望着局势。此刻的清朝面临许多威胁,而由于明朝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在江南地区根深蒂固的势力,多尔衮选择暂时放下屠刀,抛出了橄榄枝。

但是这只橄榄枝只是多尔衮的缓兵之计。就比如在顺治元年(1644)七月多尔衮曾给南明大学士史可法致信,在信中承诺福王若率众投降,则会保证他位在宗室“诸王之上”,但是仅仅是三个月后,多尔衮进军江南,向各地前明的文武官员宣告,凡主动投诚,不分官职大小,一律加升一级,而此刻对待福王的态度就变成了“若福王悔悟前非,自投军前,当释其前罪,与明国诸王一体优待”。随着清军逐渐站稳脚跟,对明宗室招揽的筹码也逐渐下降。所以可以说,多尔衮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执行“恩养”政策,这无非是非常时期采取的措施罢了。

而随着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惨死九宫山,南明弘光朝廷覆灭;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兵败,于凤凰山逝世,郑芝龙率部投降…清朝取得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上的优势,此刻的多尔衮就已经在慢慢改变对前明宗室的态度。

而除了大历史背景决定了多尔衮策略的改变,还有不少现实因素也都成为明宗室的催命符。第一就是当时许多反清揭竿起义的团队都试图“扶立明朝一人”(即拥立一位明朝的藩王),这样的事情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而前明宗室的存在,无疑为这样的现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那么对于清朝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威胁。为了杜绝这样的问题,清朝只能采用斩草除根这样残忍的方式。

而第二,则是清朝和前明宗室之间的利益冲突。清初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无疑也涉及到了前明宗室的大量庄田,可以说此刻的清朝和前明宗室,就好比狼盯上了肥美的羊。利益的冲突使得清朝不会顾忌太多,悬在前明宗室头上的那把刀下落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第三,就和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那个起因有关。这其中还有舆论的转变,而这个舆论的引导者大部分就是明朝降官,就如上文中提到了孙之獬。虽然之前是明朝官员,但在清军进入后率先剃发迎降,为表现出与前朝的决裂和对清朝的忠诚,在迫害前明宗室方面就显得尤为积极。

前明宗室在清朝残酷的打压下不仅失去了土地房屋和财产,甚至失去了自由和姓名,在不停的诱杀和追杀之下,导致越来越多的前明宗室不敢投诚、不敢与人接触,无奈隐姓埋名或出家入道。而这样的人生悲剧不过是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历朝历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这样残酷又心酸的故事,与朝代无关。

标签: 宗室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公务员系统中的特殊人物师爷,收入不稳定,地位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师爷,清朝,历史解密

    严格说来,师爷并不能算是公务员。但是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在官府里行使公权力,也就可以归属于公务员范畴。他们和现在政府部门里的临时工很像,但是影响力比临时工要大得多。在古代,通过朝廷任命的官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吃皇粮"的人,最低级的是九品,在县级,也就只有县令和他下属的捕头或县尉,而很多处理具

  • 薛道衡因思念家乡写出一首诗,后两句让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薛道衡,隋朝,历史解密

    从小到大,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了,大家也都知道,古代有许许多多的诗人。最早的古诗在西周就有了,可以说起源很深了。古诗还有诗歌,有好多种类之分。有四个字一句的,五个字一句的,七个字一句的等等,常常成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我们常见到的就是这三种。不过早在诗经之前,就有一些比较分散的民间流传的诗词歌曲

  • 清朝的王爷平时有哪些娱乐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王爷平时有哪些娱乐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句老话叫,贝勒爷有三宝,核桃扳指笼中鸟。几年前,穿越题材大行其道时,穿越成一个清朝的王爷,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身为王爷,进可争夺皇位,退可逍遥富贵,无论怎样都是人生赢家,简直不要太“爽”。事实上,当一个清朝

  • 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胤祥的侠王称号主要是拜二月河先生在小说《雍正皇帝》和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宣传所赐,历史上的胤祥称不上是侠王,历史上的胤祥就像他哥哥雍正赐给他的谥号“贤”字到很贴切,说他是一个贤王倒是比较符合,下面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胤祥。胤祥的

  • 古代没有暖气,古人怎么过冬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古代没有暖气怎么过冬?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北方气候差异如此明显,那么我们也会很好奇在古代,在这样的寒冬腊月那些古代的达官贵人,没有暖气和空调是怎么过冬的呢?在这里我们要谈一个不是很光彩的历史。即使到了现代,我们也会嗤之以鼻。因为古代的有些荒淫无道的皇帝会用女子的身体给他们自己取暖。而这

  • 如何评价“一条鞭法”?它的内容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条鞭法,明朝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和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

  • 范蠡是怎么机智的营救自己的儿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范蠡救子的故事吧。范蠡率兵战胜吴国洗刷了越国亡国之耻后,对于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共苦的越王勾践不抱空虚的幻想。战火一熄,他就辞去将军之职,携带西子姑娘,来到边城陶地,做起布匹、粮食、陶器等生意。战场上有过人表现

  • 明朝的七品小官,沈炼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七品小官,沈炼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耿臣,沈炼。提到沈炼现在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明朝的一个七品小官,尽管是七品小官,但是在明史上专门给他列传。七品小官在明朝多得多如牛毛,能够立传足见他的特殊之处。01沈炼,浙江会籍青霞人。少时聪颖,念书很好。深得考官青睐。后高中进士,

  • 雍正最荒唐的儿子,为何被乾隆晋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最荒唐的儿子,为何被乾隆晋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底继位的雍正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之君,整日忙于政务的他,相较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在后宫的妃嫔数量上,雍正的后宫显得逊色很多。终其一生共计有30位妃嫔,但有明确史料记载并且身居一宫主位者只有8人。

  • 明朝时期,文官与武官的地位有着怎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权力基本都集中在君主手中,这也使得朝中文官与武官的地位不停地变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明王朝结束了原本元代末期的黑暗统治,朱元璋重新建立了大汉的政权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上的建设,同时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之中,朱元璋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吸取了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