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最后一刻荆轲有没有放水

荆轲刺秦王最后一刻荆轲有没有放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4/2/4 2:44:24

荆轲刺秦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令人深刻的故事之一,荆轲重义轻生,为了燕国甘愿冒险刺杀秦王,他也明白这个任务肯定是有去无回。不过最后荆轲刺杀失败,他没能把握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导致自己被侍卫所杀。不过当时荆轲究竟是真的刺杀失败,还是故意放水呢?荆轲从小练习剑术,为了刺杀一事想必已经演练过上百遍,最后竟然以失败告终,难免让人产生疑问。荆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成为了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秦王嬴政一心想要统一中原,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吞并战争。秦国军队势如破竹,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其它六国,结束了两百多年诸侯称霸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击溃了赵国都城邯郸,一路向北,直逼燕国。燕国命运危在旦夕,太子丹心急如焚,就找来勇士荆轲商议对策。太子丹感到事态危急,此时,联合其它国家一起来抵抗秦国已经不可能实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威逼刺杀秦王。

侠肝义胆的荆轲接受了太子丹的建议,可是,接近秦王又谈何容易?

想让秦王接见,这得需要得到秦王多大的信任,于是,荆轲想到了逃亡燕国的秦将樊於期。当时,秦王正重金悬赏樊於期的人头,要是能拿上樊於期的人头和秦国一心想得到的燕国肥沃土地督亢的地图,那么,面见秦王,很可能胜券在握。

于是,荆轲会见了樊於期,向他说明了来意,深明大义的樊於期立马献了其项上人头。之后,太子丹还给荆轲准备了一把浸过毒药的尖锐匕首,就这样,荆轲带着那珍贵的头颅和燕国难得的督亢细图,背负着他的使命,踏上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旅途。

这场战争虽然没有血雨腥风,但是,它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意义非同寻常。

直到前227年,荆轲肩负燕国的重任,带着全国老百姓的重托,踏上了远去秦国的路途。望着易水河畔众人期盼的眼神,荆轲百感交集,他曾经深爱着的燕国土地,深爱着的燕国人民,此刻他就要远离他们了,这一去也许将是永别。

他真的不想离开,不想离开他深爱的国家,不想离开他深爱的人民。但是,如果他不离开,那么,他所深爱的国家和人民也许将会万劫不复。所以,纵使有千万种不成功的理由,纵使结局会不尽人意,他也要为之一搏,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因为,他太眷恋这里的一切,面对着相送的人们,他吟唱出了悲壮的歌曲: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西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走了,走的义无反顾,走的头也不回,尽管他伤心欲绝。

去往秦国的路途遥远而漫长,一路上虽颠簸劳累,但是,荆轲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的疆土更使他坚定了远去的决心。国家的希望,人民的寄托,他身负重任,牵挂太多,他告诉自己决不能回头,决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但凡有一丝希望,他都要拼个鱼死网破。

因为,他不能让易水河畔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变成无助、失望,甚至是绝望。几经辗转,荆轲终于来到了秦国,凭着樊於期的人头和千金难买的地图,荆轲很快得到了秦王的接见。尽管秦王还是颇感怀疑,但是,对于胸怀大志,雄韬伟略的秦王来说,即使风险再大,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主动送上门的绝好机会。

这巨大的诱惑,他实在是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所以,他很快接见了荆轲。荆轲终于看到了王位上居高一等的秦王,此刻,他对秦王只有满腔的怒恨:为什么你秦国疆土广大却还要来侵占别人的领土?为什么有能力一统天下的人偏偏是你秦王?满怀愤恨的荆轲向秦王走近,准备向秦王呈上了樊於期的头颅和藏有匕首的那份地图。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就这短短的几步距离,荆轲突然领悟了:多少年以来,诸侯割据,争霸战争从未间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各个国家都是封闭的发展,没有了文化交流,阻止了华夏文明的进步。在这样的形势下,的确需要一个有能力统一天下的君王,华夏只有统一,才能稳步发展,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要统一就要付出代价,就要流血牺牲。

此时,如果他杀死了面前这个卓越非凡的君王,他就会愧对华夏,如果,他放过这个君王,他就会愧对燕国。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最完美的方式,就是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他的这个心愿。所以,当燕国地图翻到最后露出匕首的那一刻,荆轲拿起匕首刺向了秦王,但是,他故意偏离了要害部位,没有杀死秦王。可愤怒的秦王却没有饶恕他,立即拔剑刺向了他。

昔日田光赞荆轲曰: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如此之人竟然刺秦失败,所以,我经常听人说,荆轲完全可以杀了秦王,但他却故意放过了杀秦王的时机。为什么?可能,每个英雄的心中都有一个“大义”,所以,他们懂秦始皇的用意,故而,放过了一个又一个可以杀死他的机会,这可能,就是电影《英雄》里所向表达的意思吧。

最终,荆轲死了,死的无怨无悔,燕国的人民没有怨他,只是觉得秦王太过于强大。在国家危急时刻,是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燕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他。荆轲刺秦王虽然失败了,但是,荆轲为历史谱写了华丽的英雄篇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辛弃疾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和苏轼同名并称“苏辛”。相信大家在课本中已经学过不少辛弃疾写的词,虽然他的词没有那么浪漫但却十分豪迈。辛弃疾大部分的词都具有爱国思想,所以他的精神也影响了不少人,到了南宋中期以后,就已经形成了一股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南宋处境堪忧所以很多人都在辛弃疾的词中获取了力量,其中蕴藏

  • 乐毅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乐毅是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也是燕国能够崛起的首席功臣。当时乐毅辅佐燕昭王,统领燕军和其他五国接连攻破齐国70余城,从而创造历史,也是古代战史中以少胜多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算是为燕国报了当年齐国伐燕之仇,不过等燕惠王上位以后,乐毅却被频频猜忌最后只能转投赵国。其实从战绩来看,乐毅也可以算作是战国时期的一

  • 廉颇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大家在上学时应该有学过“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其中表现出了廉颇勇于认错,敢于承担的性格。实际上廉颇在战场上更加勇猛,他是赵国名将,长平之战前期就是靠廉颇的指挥多次抵御了秦国的进攻。廉颇还曾率军伐齐,并且取得大胜,有人说如果把长平之战的指挥权交给廉颇,或许赵国最后就不会如此惨败了

  • 春秋军事家先轸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位名气不大但却十分有实力的军事家,他的名字叫先轸。先轸辅佐晋文公和晋襄公两位主公,这段时期也可以说是晋国的巅峰期。先轸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便是在城濮之战、崤之战先后击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对阵秦国时更是全歼秦军。而先轸更是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元帅头衔后还亲自带兵出征的统领。下面就为大家

  • 赵奢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奢是战国末期著名将领,也被后世称为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虽然赵奢是赵武灵王的儿子,但他早期只是一名征收田租的官吏。赵奢为人公正,因此避免不了会得罪人,但他还是选择秉公办事因此深的民心。而赵奢一生最出名的战役便是在阏与之战击败秦国,当时秦国国力强盛位居七雄之首,赵奢却能击破秦军立下大功。下面就为大家讲

  • 刘邦和朱元璋谁开国的难度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底层出身,最后逆袭当上皇帝的人物。他们从小的经历有相似性,但刘邦早期的日子应该是要比朱元璋好过一些,毕竟元朝末年就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而刘邦应该还是能吃饱饭的。两人称帝路上,各自需要面对的对手都十分强大,他们能成功逆袭可能存在一定的运气,但也需要匹配相应的实力。很多朋友好奇刘邦和

  • 顾和搏虱如故道出人心难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顾和是晋朝官员,出生于吴郡吴县,祖父是东吴荆州刺史顾容。其实顾和的一生并没有太多波澜可讲,只是在《世说新语-雅量》中有记录一个关于顾和的故事,名叫顾和“搏虱如故”。“搏虱如故”这个故事主要道出了一个人世常态,人心是最难看透的,可能也只有那些胸怀宽广、博学多闻的人才能把一个常态给看破。下面就为大家简单

  • 北齐开国功臣段韶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段韶善于骑射,从小就被称为有将帅之才,后来得到高欢重用并且视为心腹。段韶在战场上的确没让高欢失望,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壁,立下无数战功。段韶作为北齐开国功臣,为北齐立下的汗马功劳天地可鉴,而且参与朝政段韶也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不过历史上真正能获得不错结局的开国功臣并不多,段韶到最后也要靠“自

  • 关羽虽为一代名将,性格却有致命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关羽绝对能排进三国所有人物中的前三名。实际上古人对于关羽的崇拜还要更加狂热一些,毕竟在演义中关二爷的待遇基本上和男主角一样。不过关羽虽然是一代名将,但他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关羽性格存在一定缺陷。可能你要是身在三国,想要跟关羽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关羽也因为自己刚直的性格得

  • 商鞅变法对普通百姓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鞅变法是由商鞅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原本商鞅想在魏国实施,但魏惠王并没有采纳,此后商鞅便来到了秦国继续推行自己的变法。也正是在秦国商鞅遇见了自己的知音秦孝公,在秦孝公的帮助下商鞅顺利将自己的改革措施推向整个秦国。此后秦国国力逐渐强盛,不过从宏观来看商鞅变法的确是秦国崛起的基础,不过对于秦国百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