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侯惇为什么是曹魏第一猛将

夏侯惇为什么是曹魏第一猛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15 更新时间:2024/6/12 15:37:09

其实曹魏的将领远不如蜀汉的出名,只有夏侯惇的地位和名声都比较高,而夏侯惇还被称为曹魏第一猛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夏侯惇是曹魏开国功臣,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据说曹操和夏侯惇的关系如同亲兄弟,两人之间能够不设防备。要说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也是非常受人尊敬,而且老百姓也非常爱戴夏侯惇,因为当时夏侯惇还为百姓修水利、去灾害,总之就是一位形象非常好没什么黑点的人物。

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夏侯惇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甚至还有被俘虏的不佳记录,为何会成为最受曹操倚重的曹魏第一大将?仅从战绩来看,夏侯惇在三国的名将中似乎并不瞩目。他最著名的事迹当属《三国演义》所杜撰的“拔矢啖睛”,以及正史所载的被吕布部将挟持为人质事件。很多人便会据此认为,夏侯惇只是一位有勇无谋的莽夫。

《军师联盟》中的夏侯淳但在正史中,夏侯惇则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绝非“肉票将军”或“独目将军”这类片面评价可以概括。他的这一地位在当时也从未有人质疑。仅从以下记录中,便可看出曹操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公元190年,关东各路诸侯建立讨董联军,曹操成为奋武将军,夏侯惇就是他麾下的司马。这个地位是高于曹仁夏侯渊的“别部司马”之职,并随曹操一同前往扬州募兵。

公元193年,曹操征讨徐州的陶谦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让担任河南尹的夏侯惇镇守后方。

公元216年,曹操征讨孙权归来后,命夏侯惇督二十六军负责防卫孙权。

此外,夏侯惇可与曹操同车出行,并有自由出入曹操卧室的特权,更是曹操部下中唯一领受东汉官职前将军的人者。这样的恩宠在曹魏诸将中无人可比。曹丕将也他封为大将军,正是对其最高地位的肯定。

《三国志》中的夏侯淳形象我们知道,战功并非评价历史人物地位高低的唯一依据。以我们熟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而论,彭德怀和林彪的战功显然要高于朱德。但是朱德却领衔十大元帅之首,并被印在旧版100元人民币上,其历史地位显然高于彭、林二人。原因无他,正因为朱德是解放军、共和国以及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有着无人能及的资历和威望,长期以来均是统率军队的二号人物,其功绩远非几场战斗可比。

夏侯惇成为曹魏第一大将的原因,正与朱德高居十大元帅之首的原因十分相似。他是曹魏政权和曹魏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也可与朱德在共和国的地位相比。

印有朱德头像的100元第四套人民币总体来说,夏侯惇能成为第一大将的原因包括:在曹魏诸将中资历最老,与曹操的关系最为亲密。夏侯惇本人是曹操的从兄弟,夏侯氏和曹氏的军队则堪称曹操的嫡系部队,与其他军队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三国志》才会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将领单独归类至《诸夏侯曹传》部分,而夏侯惇的传记顺序也位列所有人之首。

作为夏侯氏的族长,夏侯惇的地位也高于战功更多的夏侯渊。以至于在介绍夏侯渊时还要加一句“惇族弟也”。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淳夏侯惇是曹魏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他一生统军,为稳固后方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为讨伐董卓起兵时,与夏侯惇一同前往扬州募兵。此后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夏侯惇始终是他最信赖的人。当曹操在前线统兵作战时,夏侯惇则长期负责守护后方的重任,这足以证明他在内政和后勤方面的才能。

此外,夏侯惇甚至还曾卓有成效地主持了经济建设工作。在曹操的三个主要用兵方向——扬州、关中和荆州中,以扬州方向任务最为重要。负责管理这一方向的恰恰是夏侯惇。他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曹操大军在前线的物资供给。在非战时,则需要为日后可能爆发的战争,储备充沛的后勤物资。

曹操一系列外战的背后

都是夏侯淳的鼎力支持另外,在至关重要的官渡之战中,身为河南尹的夏侯惇虽然没有参加,但仍然完成了防备关中诸侯、巩固后方的重要任务。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夏侯惇对官渡之战胜利的贡献,并不会亚于留守许都的荀彧。夏侯惇对曹操十分忠诚,且有尊师重道、清廉不贪和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夏侯惇的谥号“忠侯”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他的忠心。他虽然常年身居高位,但为人简朴、毫无贪欲,有了钱财就分给他人。这样的品质想必也是得到曹操重视的原因之一。

夏侯淳没有本事是不可能被曹操“唯才是举”的至于战功不足和被俘虏的黑历史,也并不会对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产生太多负面影响。在夏侯惇已经一目失明的情况下,作为他的领导,曹操想必也不会愿意让自己信任的心腹冒着再瞎一目的风险去领兵冲锋陷阵。

从夏侯惇所得到的封赏,以及曹操“唯才是举”的风格来看,一个平庸之辈是绝不可能受到曹操如此信赖的。他的功绩虽然不显露,但对曹魏政权的意义同样重大。最后,汉末到三国时代的名将被俘之事本就常见。关羽、吕布、太史慈、张辽、张郃黄忠庞德姜维等人都曾当过俘虏,其中一些人在被俘之后甚至还转投阵营。总之,夏侯惇的历史功绩与他的历史评价应该说是大致相符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阮籍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阮籍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那么小编给大家说说这个人写的一首诗吧,这首诗叫《咏怀诗》了,看到这想必大家应该就清楚了这个人是谁了,他是三国时期的在魏国这边的一位大文豪大诗人了,那么有的人想问这个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而且他的性感特点又会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阮籍这个人其实

  • 历史上明朝万历皇帝为何批评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两个相隔了数百年的皇帝,一个是唐朝的盛世开创者,另一个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属于有些争议的人物,有功有过。万历皇帝朱翊钧还曾经对唐太宗进行过一番评价,这些评价都不是什么好话,朱翊钧就在朝堂之上公开批评李世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 慈禧为什么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新疆作为边境之地,远离政治统治的核心、中央区域,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外来侵略的地区,新疆就曾经被别国占领,甚至宣告在此处的统治权,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面对这件事情,清政府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然而在究竟要不要收复新疆的问题上面,却出现了两种声音。最后拍板的人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她为何要统一左宗棠

  • 刘备有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的四位当中,不管是什么事情,或者是选择什么人,自然应当是择优,在一群人当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人。汉末三国,刘备称帝之后没多久就因故病逝,他选择的继承人却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眼中扶不起来的刘禅,他的形象也一直都是带有一点“痴傻”的成分。那么既然如此,刘备又为什么要选择刘禅作为接班人?刘备总共有几个儿

  • 诸葛亮独揽大权却加速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独揽朝中大权,但是这并没有让诸葛亮的日子变的好过,反而让他离死亡越来越近。这也暴露了诸葛亮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太爱操心,不懂下放权力。虽然也说明了诸葛亮非常有责任心,但时间长了只会事倍功半,而且诸葛亮的身体也完全吃不消。实际上早有人提醒过诸葛亮,要懂得放权别操心一些没必要的事情,但

  • 朱棣是明朝最厉害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只是在明朝中选最厉害的皇帝,那朱棣肯定是最强候选人之一。朱棣被称为具有世界眼光的皇帝,不仅开创了永乐盛世,更是把明朝的文化带出了世界。朱棣能够当皇帝也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最后还是做到了。朱棣建立自己的权位,不仅让国内的文化多点齐放,还于很多周边国家发展成了还有关系。毕竟朱棣的野心并不小,也让封

  • 陈到是个怎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陈到这个人其实大家应该不是太熟悉这个人,这个人其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的武将了,如果你熟悉蜀汉历史的人还是知道这个人,这个人其实是蜀国那个店,而且他有点武力值爆表的意思,那么他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陈到武力值水平到底如何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陈到这个人其实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武将了,但是

  •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将昔日的那些功臣们诛杀殆尽的事情,一想到这里,一定有非常多的人认为,朱元璋实在是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念往日的情面。虽然说担心功臣掌握的权力大了,将来会功高盖主,但是也不至于如此狠心,完全可以夺了他们的权力贬为庶民嘛,这样难道还不够吗?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这样做

  • 诸葛亮算不算三国杰出的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拥有的头衔很多,包括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外交家、发明家等。诸葛亮当过蜀汉丞相,独揽朝中大权,算是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了。诸葛亮写的《出师表》国内所有学生在上学的时候都会学习,所以文学家也说得通。外交家和发明家也是根据史书中的一些相关记载而给出的评价,唯独军事家可能就要打一个问号了。毕竟诸葛亮的

  • 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很多人提到他的时候一定会联想起另一个名字,杨贵妃杨玉环。的确,他们之间的故事相比于李隆基的其他事件更为人所熟知,但这并不代表李隆基这辈子只有这么一件事情,毕竟他也是一代皇帝。李隆基晚年时候身为太上皇,然而日子却过得十分凄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李隆基晚年会这般凄凉?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