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伏龙凤雏二人指的是谁,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凤雏二人指的是谁,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40 更新时间:2024/4/7 10:47:43

伏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荐才时所说。刘备后来将二人尽收麾下,按理说得天下加上了“双保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刘备得到诸葛亮、庞统后,对二人的能力深信不疑,刘备与诸葛亮初次谈话后即对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称“善”,并“与亮情好日密”,认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与庞统初次谈话后亦“大器之”,对庞统“亲待亚于诸葛亮”。刘备视诸葛亮、庞统为左右手,让他们帮助自己出谋划策。不过从之后的史实看,刘备对二人虽然重视,却未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二人的一些建议常被刘备否决。

汉末三国历史,汉末乱世,从董卓乱政之后,就进入诸侯割据时代,经过多年的征战,曹操、刘备及孙权脱颖而出,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天下大势几乎已经明朗,这个时候无疑是对人才吸纳和经济的发展为主。其中汉末一代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曾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多多益善的主人公是谁,韩信多多益善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多益善主人公:韩信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

  • 小明王是朱元璋杀的吗,小明王为什么是天下共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明王”是韩林儿。韩林儿是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其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途径

  • 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谁,七擒七纵讲的是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诸葛亮设计七次擒获孟获,然后又把孟获放掉,让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彻底归降诸葛亮。七擒七纵这个故事在国内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因为故事很精彩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七擒七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

  •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北宋时期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三苏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在唐宋时期,三苏是唐宋八大家当中的三位,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宋仁宗初年,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齐聚东京赶考。欧阳修在看完了苏轼的试卷以后,因为欣赏他们的文采,便把他们父子三人一同举荐给了宋

  • 杀胡令是谁颁布的,杀胡令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国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华大地,大肆的对汉人进行著屠杀和奴役。出于报复,汉人领袖冉闵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国,否则将把汉人以外的少数民族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冉闵与杀胡令: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

  • 古代匈奴人去哪里了,古代匈奴人指的是现在的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匈奴是汉朝给起的蔑称,本名叫淳维,如今散在并融入了世界的多个国家和民族。其中主要是融入了汉族和蒙古族。汉族中有几个姓氏,里面是有着匈奴血统的。首先是刘姓。在东汉时期,匈奴全面战败后,大量匈奴人南下内附汉朝,这部分人渐渐汉化。他们以汉匈几百年通婚为由,以汉朝皇室的外甥自居,并改为了刘姓,最终融入了汉族

  • 分崩离析是什么意思,分崩离析有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何解释成语“分崩离析”?有什么典故?【成语】: 分崩离析【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成语故事】:“分崩离析”这则成语的崩是倒塌;析是分开。形容国家

  • 负隅顽抗是什么意思,负隅顽抗有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何解释成语“负隅顽抗”?有什么典故?【成语】: 负隅顽抗【拼音】: fù yú wán kàng【解释】: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成语故事】:&ldquo

  • 三国司马八达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曾发动高平陵事变,从而曹魏政权尽落于司马氏手中,为以后司马炎建晋代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司马懿之父司马防生有八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司马八达,司马八达说的就是司马懿兄弟。司马八达分别是司马朗、字伯达,司马

  • 三国杨仪是什么结局?杨仪为何会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襄阳人。在蜀汉的文臣武将中,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对此,蜀汉丞相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激化。不过,最终的结果是,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