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决定软禁50年失去自由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决定软禁50年失去自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50 更新时间:2024/2/26 1:39:14

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两个时刻可以杀掉张学良,而且可以拿出比较靠谱的、说得过去的理由。

第一个时刻:“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特别是在1931年12月,张学良公然违抗中央政府“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放一枪一弹撤出锦州。当时国内舆论就有要求枪决张学良的。一个可参照的案例是,1937年底,韩复渠因擅自撤离山东战场而被枪毙。

第二个时刻: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下令杀害包括蒋介石侄子蒋孝先在内的67名警卫。事后,蒋介石完全可以以“劫持领袖,背叛党国”的罪名处其死刑。

以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必然让蒋对张学良恨得牙痒痒,为不直接杀掉呢?须知,“西安事变”中的另一位主角杨虎城,可是被灭了门的。考诸事实,至少有八个原因让蒋不能对张学良下手。

第一,1928年4月,蒋介石领导第二期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占领了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已不愿再动刀兵,拟采取和平手段解决。蒋介石与奉系通过多轮谈判达成一致,当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成就了蒋统一中国的大业,蒋对此是感激的。

第二,1930年5月,以蒋介石为一派,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一派,双方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一场争权夺利的混战,史称“中原大战”。蒋介石投入军队约60万人,反蒋兵力高达80万人。

当时,双方都极力拉拢置身事外的张学良。如果能争取东北军加入己方,那将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使战争胜负的天平朝自己一方倾斜。张学良经过权衡,正当中原大战胶着之时,于9月18日发表通电,明确宣布拥护蒋介石,旋即派东北军12万人入关。东北军入关,使战局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阎锡山部队力疲不当,一触即溃,迅速西退。

10月中旬以后,阎锡山、冯玉祥相继宣布下野,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完胜。张学良再次选择站在蒋介石这一边,蒋不能不对他表示好感。此战后,蒋予张学良以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不能不说是一种酬谢。

第三,蒋、张两家还存在着复杂的私人感情。1930年底,张学良携妻子于凤至赴南京接受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委任,在此过程中,美龄的母亲认于凤至为干女儿,宋美龄与于凤至又结拜为金兰姐妹。随后,蒋介石与张学良也结为“把兄弟”。坊间还有传闻,张学良与宋美龄存在秘密恋情。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宋美龄就曾为张学良的生命安全做过担保。

第四,蒋介石知道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整个事变的策划者是杨虎城,张学良虽然参与,但不是主谋。

第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认罪态度较好。其实扣留蒋介石不久,张学良就后悔了,“深悔孟浪,彷徨无策”。

12月25日,蒋介石获释后,曾再三阻止张学良同行。张学良自言:“我思为了国家的纪纲,领袖的尊严,我既肇此祸乱,不能再计及荣辱生死,甘愿牺牲自身,以维国法,以炯后人。遂违命陪同莅洛,转去南京。”张的认罪态度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蒋对他的愤恨。

第六,如果杀掉张学良,蒋介石不能不考虑后果。作为地方实力派,数十万东北军只听张学良号令,不听中央调遣。杀了张学良,东北军能归顺蒋介石吗?蒋不会如此乐观。东北军最有可能的行动有两个,一是起兵反蒋,二是投靠共产党。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不是蒋介石愿意看到的。

第七,事变发生后,远在英国的于凤至立即致电张学良,要他一定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并释放蒋及其随同人员。当时并不是没有杀掉蒋介石的计划,而张学良给予抵制,确实保护了蒋的性命。

第八,因为张作霖打下的基础,张学良家庭显赫,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如果杀了张学良,容易引起国际舆论的反弹,反置蒋于不利地位。

1936年12月31日,张学良获刑10年,随即被蒋特赦。他虽免予牢狱之灾,但仍未能获得自由,从而开始了长达50年的软禁生涯。话说他的软禁之地,不是公馆就是别墅,当然,也少不了美女相陪。这就是蒋对他的全部惩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水滴石穿下一句是什么,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滴石穿的下一句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水滴石穿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补充:水滴石穿释义: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 曹魏五子良将的结局,曹魏五子良将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跟随曹操建立曹魏的五位将军,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陈寿在编撰《三国志》的时候,将这五人放在一个列传中记载,所以被称之为“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彼时,曹魏五子良将在能力和战功上,完全不输蜀汉五虎上将。以下,就让我

  • 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秦桧为什么跪在岳飞墓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许多人对秦桧的印象都是比较深刻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在许多影视作品里的秦桧都是一副奸臣的形象,他也因为害死了当时的大忠臣岳飞而被冠以了千古罪人,其雕像一直跪在岳飞庙前让人唾弃,那么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秦桧被称为千古罪人的最大原因就是害死了岳飞,岳飞在当时一直主张抗金收

  • 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谁,呕心沥血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谁?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李贺呕心沥血: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

  • 汪直简介生平(明代著名海盗),汪直的个人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汪直(明代著名海盗)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明朝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徽州绩溪人)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喻什么,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廉颇将军的身体可还好,能不能上阵抗敌。当年赵悼襄王听信谗言,用乐乘取代廉颇为将,廉颇忿忿不平把乐乘赶走,又怕赵王怪罪,逃往魏国避难。九年后秦攻赵,赵王想要重新起用廉颇,就派内侍唐玖前去拜访。廉颇为了显示自己身体不错,当着唐玖的面,干下一斗饭和十斤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喻

  •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朱高炽死后是谁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引自网络》明成祖朱棣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 伏龙凤雏二人指的是谁,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伏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荐才时所说。刘备后来将二人尽收麾下,按理说得天下加上了“双保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多多益善的主人公是谁,韩信多多益善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多益善主人公:韩信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

  • 小明王是朱元璋杀的吗,小明王为什么是天下共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明王”是韩林儿。韩林儿是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其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