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国忠是个怎样的人,杨国忠是如何祸乱朝政的?

杨国忠是个怎样的人,杨国忠是如何祸乱朝政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918 更新时间:2024/3/25 7:01:19

杨国忠,唐朝时期奸相,是造成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人之一。

然而天宝年间,虽然唐玄宗日渐怠政,虽然李林甫专权擅势,但大唐依然延续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人均粮食达到了七百斤,与1982年的水平相当,国力达到了封建统治的顶峰。那么,杨国忠这个家伙到底干了点什么,他得有多坏,才能把这么厚的老本折腾光呢?

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

其一,乱

李林甫为了排斥异己,任人唯亲,一直兼着吏部尚书,杨国忠也是一样,但他比李林甫还不学无术,上台后没多久就将选官工作搞得一塌糊涂,还美其名曰是提高效率。

按照惯例,吏部选官有三步:首先,吏部要组织面试、笔试,按照身、言、书、判四项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综合判断,然后给出任职建议,并附上资历、声望等说明材料。

第二,要进行“三注三唱”,也就是三次公示,如果候选人对任职不满,或者社会各界对候选人有不同意见,均可提出,吏部将予以调整。

第三,吏部将初定名单交由门下省审核,如无不同意见,上报皇帝御批。

这个程序专业而繁琐,一般要耗时半年左右。因为官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家国与万民的利益,朝廷不能不慎重。但是杨国忠上台后,为了表现自己精明强干,能力过人,硬是将这一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与提速。

他撇开吏部绝大多数官员,只叫几个下级令史到家中,一会就拟好了所有的任职名单。三注三唱、门下封驳的程序全免。他通知所有的候选人,以及门下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还有尚书省的官员统统到场,然后将候选人一个个叫进来当面询问有无意见。大家都没有见过这阵势,全都蒙圈,一条意见也没有。于是当场就宣布任命决定!

于是乎,原来需要半年才能结束的官吏选拔,在杨国忠的提速下,一天时间就全部搞定。于是乎,天下一片哗然。

天下百姓嗷嗷待哺,数千仕子翘首以盼,各地才俊引领而望,而如此重要的吏部铨选,凭几个低级令史,便一笔定了乾坤。公平何在!天理何在!

面对如此草率的选官制度,很多名士对朝廷失去了信任,其中一个叫张彖的进士,名气很大,别人都劝他拜谒一下杨国忠,或者贿赂那几个掌大权的令史,他却说:“君辈依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然后愤然隐去。

看来张彖的估计十分乐观,他还想着皎日出生,不曾想,大唐没有迎来皎日,却来了安禄山的大锤。

其二,狂

杨国忠与堂妹虢国夫人,也就是杨贵妃的二姐有私情,同宗兄妹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十分羞耻,但杨国忠却满不在乎,甚至同虢国夫人公开打情骂俏,被别人私下里称为“雄狐”。就连写《新唐书》的老夫子欧阳修都爆了粗口,骂他“施施若禽兽然”。

为了在堂妹面前抖威风,选官时杨国忠让虢国夫人姊妹坐在屏风后面,自己则在前面对着满堂官员呼来喝去,候选人进厅后,没人面试,却听到屏风后妇女们叽叽喳喳的笑声,杨国忠还指着维持秩序的三品吏部侍郎对堂妹说:“我这个紫衣小吏如何?”对三品大员来说,这是何其大的侮辱!而杨国忠,就是这样的轻狂。

曾几何时,大唐宰相何其庄重。宋璟一身正气、张九龄风度翩翩、就连李林甫也算不威而怒,令安禄山心惊胆战。而杨国忠呢,据《旧唐书》记载是“攘袂扼腕,颐指气使。”典型的小人得志。

其三,怨

怨是指杨国忠搞得民怨沸腾。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与南诏的战争。天宝九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南诏起事,唐军一败涂地,而杨国忠遥领着剑南节度使,这事太伤宰相大人的面子。于是,杨国忠一再命令从中原募兵,攻打南诏。但是中原百姓承平日久,有非常害怕南方的瘴疠,听说去了就是九死一生,所以没人应募。

杨国忠急了眼,到处抓壮丁,凑人数。结果造成部队战斗力低下,从天宝九载到十三载,唐军一败再败,前后折损了二十多万青壮年。由于杨国忠瞒报军情,玄宗不知真相,百姓也得不到响应的抚恤,十分凄惨。杜甫在《兵车行》中形容道:“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二是天宝十三载,秋雨连绵,下了一个多月,玄宗忧心忡忡地问杨国忠灾情如何。而杨国忠拿了几株十分饱满的麦穗对玄宗说:“雨虽然大,但庄家长得挺好!”于是朝廷没有赈济遭灾的百姓,造成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三是杨国忠敛财的本事突出,这也是玄宗重用他最重要的原因。杨国忠除了担任右相、吏部尚书外,还兼任着四十多个专使,专门负责巧立各种名目,盘剥民脂民膏,以供皇家日益剧增的开销。而且他自己也贪了很多,活得很爽。

传说杨国忠挥金如土,以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女婢“肉阵”取暖;以“楼车”载女乐。他的府邸比皇宫还要壮丽。

综上所述,杨国忠可谓坏到了骨头里。那么,怎样的人生观驱使他这样做呢?用他自己的话讲:“吾本寒家,一旦缘椒房至此,未知税驾之所,然念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极乐耳!”这句话可概括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用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的话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常清是个怎样的人,封常清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常清,唐朝时期名将,是名将高仙芝部下判官,二人常年驰骋在西域广袤的土地上,震慑着西域诸国,合称大唐的“帝国双璧”。封常清是大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他与高仙芝常年驰骋在西域广袤的土地上,震慑着西域诸国,二人合称大唐的“帝国双璧”。著名诗人岑参写诗称赞封常清

  • 三国文聘的实力怎么样,文聘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曹魏时期的名将。为何说是名将?我们可以从其死后追谥的壮侯,窥见一丝。曹魏时期,追谥为壮侯的人不在少数,其中的典型是徐晃被称为有周亚夫之勇,五子良将。曹休曹家千里驹,虎豹骑统领之一。庞德与关羽大战不分胜负的猛人。张合,河北四庭柱,五子良将。许褚,曹操的第一保镖,与马超打得天翻地

  • 如果韩信造反能成功吗,韩信能战胜刘邦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是中国古代“兵权谋家”的代表,为汉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被后世视为兵仙、神帅,历朝历代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很有趣的设想,如果韩信果断拥兵自立,能打得过刘邦吗?事实上,韩信还真有过几次自立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成,那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第一次是在韩信、张耳东出井

  • 黄巾起义是如何发生的,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末年时期,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的爆发,是农民阶级反抗东汉腐朽统治的革命力量不断积聚的结果,也是东汉末年此伏彼起的农民起义发展到高潮的表现。张角等黄巾军领袖,为了发动群众,一举推翻东汉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

  • 刎颈之交的故事主人公,刎颈之交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刎颈之交讲述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接下来分享刎颈之交的故事及成语意思,供参考。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

  • 座山雕的原型是谁,民国时期的座山雕到底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智取威虎山》这部经典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了。在我国早年期间,《智取威虎山》是以样板戏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到了现在已经可以从电影中了解到了。这部作品捧红了两个人,不是什么明星,而是两位在作品中的角色,一个就是主角杨子荣,另一个便是大反派BOSS“座山雕”。在电影中我们看

  • 首次登月行动是哪一年,美国登月行动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距今50年前,1969年7月20日,美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阿波罗11号的成功将人类送上了月球,成为了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时刻。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50年前人类首次登月的计划吧,看看美国当年为何要登月?50年前的登月行动是真实存在的吗?美国为何要登月?二战结束

  • 罗斯威尔事件的真相,1947年罗斯威尔事件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罗斯维尔事件,相信对军事、历史以及科幻很感兴趣的朋友们都会去津津乐道这个“神秘”的话题。罗斯威尔事件是发生于1947年7月5日,如今已经过去了72年的时间,但是时间似乎并没有让这次事件的神秘感消退,反而是谜团越来越多。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根据

  • 拿破仑远征俄国为何失败,拿破仑远征俄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拿破仑,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欧洲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枭雄。在拿破仑征服欧洲的道路上,很多学者认为他远征俄国成为了他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那么当初拿破仑为何一定要将俄国拿下呢?事实上这其中最大原因是他完全低估了俄国人的战争理念,他认为俄国人跟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很快就可以屈服。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

  •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王朗之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中,记载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原文摘录如下: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佬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