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甄宓为什么输给郭女王?甄宓的死和郭女王有关吗?

甄宓为什么输给郭女王?甄宓的死和郭女王有关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60 更新时间:2023/12/13 16:05:58

甄宓,即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 ,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是魏晋流传最广的赞颂女子容貌的一段话。其作者是枭雄曹操之子曹植。而被称颂的女子之原型,则是曹植的嫂嫂甄宓。

有趣的是,甄宓虽凭借美貌引得曹植顶着冒犯兄长的危险撰文称赞,亦得到魏文帝曹丕的宠爱,还为曹丕生下一子一女,却没能斗过曹丕的另一位后妃郭女王

一、 曹丕与两位奇女子

汉灵帝中平四年(187),曹操于谯县(今安徽亳州)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这个命中注定的曹家掌中宝即是后来替曹操完成代汉自立之夙愿的魏文帝曹丕。而后来左右曹丕之后宫的郭女王和甄宓,则一个已四岁,一个已六岁。

郭女王,字女王,是东汉南郡太守郭永的二女儿。因为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天资聪慧,是“女中之王”,所以郭永给女儿取了“女王”这个字。(就这一点而言,郭永本人也算是一个奇男子了。)初平二年(191),年仅五岁的曹丕在曹操的敦促下开始学习骑射,而郭女王则命途多舛地先后失去父母,在颠沛流离中渐渐长大。

建安十八年(213),已经二十七岁并纳有好几位妾室的曹丕纳了已经三十岁的郭女王。郭女王此前是否已经婚配,由于史料的有限,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鉴于曹丕向来只看重女子的容貌而不在乎她们的出身和才情,郭女王能被曹丕接纳,大抵也是因为她即便已经三十却依旧堪称佳人。

甄宓,相传名为宓,史称甄夫人。她和郭女王类似,早早地在混乱之中失去了父亲。兴平元年(195),十四岁的她因为容貌过人而被彼时正得势的袁绍之子袁熙迎娶,与多年以来的艰苦生活暂时告别。但好景不长,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死后,袁氏在与曹操的斗争中连连败退。至建安九年(204)秋,甄宓居住的邺城终也为曹操攻破。甄宓的命运即又一次发生变化。

在攻破邺城时,曹丕奉命前往袁氏居所,因而成了第一个见到甄宓之容颜的曹魏核心。他惊讶于甄宓的美貌,对这位比自己大好几岁还已为人妻的美人心动,故终将其迎为妻子。后来得知此事的曹操死对头孔融,还曾专门写信给曹操,嘲笑曹丕贪图美色而迎娶甄宓。

在成为曹丕的正妻后,甄宓为曹丕诞下一子一女,也就是后来继承曹丕之帝位的曹叡,以及曹丕唯一的掌上明珠东乡公主。身为正妻,甄宓还有着宽广的心胸,对曹丕的其他妾室十分宽容,甚至鼓励她们力争上进。然而可惜的是,甄宓的正妻之位随着郭女王的到来而逐渐动摇。两个因容貌而尊的女人,就这么在曹丕的枕边上演了一出大戏。

二、 甄宓失宠与郭氏上位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是为魏文帝,改元延康,后又改元黄初。彼时甄宓仍旧是曹丕的正妻,按例是最有可能成为皇后之人。但《魏志·后妃传》却记载,在曹丕称帝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这段记载里的两位“后”,一位正指郭女王,一位则是指甄宓。

其实直到黄初三年(222)重阳节,曹丕都未曾立后。在原本以大度而称颂的甄宓心生怨言时,郭女王在众妾室中虽无人能及,却一直都被甄宓压着一头,只能拥有仅次于甄宓的位置。

但也正是这段记载道出了甄宓与郭女王的斗争。因为几年来一直被甄宓“压”着,女中豪杰郭女王在心中已积攒了太多不满。凭借不输于甄宓的容貌和与甄宓全然不同的外向性格,郭女王本就深得曹丕宠爱。黄初元年(220),山阳公又给曹丕敬献了两位讨他欢心的美人,郭女王便抓住机会逼得甄宓对花心的丈夫曹丕心生怨言。

相比专心讨曹丕欢心的郭女王,作为正妻的甄宓常常要为家事操心。因而在曹丕称帝前,夫妻二人的感情本就被生活而渐渐消磨。现在野心勃勃的郭女王还有意挑起二人的矛盾,甄宓的失宠也就逐渐变得无法扭转。

黄初二年(221)夏,还未受到册封的甄宓去世。对此,《汉晋春秋》载“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传闻甄宓的死是由于曹丕派出了使者,以命甄宓自杀。而撺掇曹丕手刃发妻的正是郭女王。

三、 绝色们的身后事

甄宓的死到底有多少是郭女王的手笔,至今还无人能得出证据充足的定论。但在甄宓死后,曹丕力排众议而立郭女王为后也是事实。且十分讽刺的是,甄宓所生的曹叡也认了郭女王为养母。黄初七年(226)曹叡即位,也是郭女王首先被尊为皇太后,甄宓被追封为文昭皇后。

在魏明帝即位的头几年,虽然郭女王并不乐意,但曹叡依旧出于对母亲的思念而给了甄宓的家人许多封赏。甄宓的侄孙女后来还成为了曹魏第三位帝王曹芳的皇后。

而反观郭女王。她虽然在与甄宓的斗争中赢得了后位,也为自己的家人争取到了种种荫蔽,却给自己落下了谮害甄宓的口实。尤其是在甄宓因为曹植的《洛神赋》而美名传了一代又一代时,郭女王作为甄宓的对手就经常被拿来衬托甄宓。赢得了曹丕一时的心,却输了千古美名,也不知郭女王有没有为此捶胸顿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将庞德实力怎么样,庞德选择归降曹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庞德绝对是三国中,猛将中的佼佼者。庞德,字令明,其勇武过人,本是马腾的属下,后随马超征战。后来马超归降刘备,庞德则归降曹操。在襄樊之战时,曹仁被关羽所困,庞德欲带兵去解樊城曹仁之围。当时,由于庞德的故主马超在刘备那里,他的哥哥庞柔也在刘备那里,所以有的人就对庞德有所猜疑,觉得他会趁机投靠刘备。但庞德

  •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为何失误,最后让司马懿死里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如果在上方谷一役上杀掉司马懿,那也许诸葛亮之后也不会去世了。对于诸葛亮来说,火烧上方谷的计划原本天衣无缝,一向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也落入到了诸葛亮的圈套当中。只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把大火全部扑灭最后让司马懿死里逃生。肯定有人认为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最大的失误就是因为没算到下大雨,其实

  • 历史上著名的黄天荡之战是怎样的,黄天荡之战宋军主要将领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29年,金军再次南下并且攻破南京,宋高宗只能继续南逃,但金军依然紧追不舍。1130年,宋军在南京栖霞水域阻截金军,黄天荡之战就此展开。在这场战役中,宋军主要将领是韩世忠还有他的妻子梁红玉,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听说过他们的事迹。那最后的结果宋军先胜后败,但黄天荡之战对于宋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

  • 李成器是什么身份,李成器为何把皇位让给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皇子们来说,皇位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梦想了,生活在皇家的人,为了夺得皇位,可以不择手段,即便是杀掉自己的亲人也在所不惜。但是唐朝时期却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当皇帝的人,但是为什么他居然坚决要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自己对这个皇位没有任何的想法呢?一、一个教训。这个教训就

  • 三国王平是个怎样的人,王平为何选择投靠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蜀汉虽然相对弱小,却是名将辈出。其中,就五虎上将来说,更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这五虎上将,无疑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在蜀汉建立前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等人则陆续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当然,对于蜀国来说,并没有一下子进入到武

  • 历史上的刘娥是什么样的,刘娥的才能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最近热播的古装传奇剧《清平乐》中,以宋仁宗的一生为历史主线,从而展开剧情。在剧中,我们知道宋仁宗才十三岁的时候就即位了,由皇太后刘氏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到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去世后,才开始亲政。那么,历史上的刘太后是什么样的呢?历史上的这位刘太后可以说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了。从蜀地孤女到

  • 三国谁是第一猛将,与吕布在虎牢关前大战的人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分天下,三国时期的国家有三个,分别是曹魏政权(曹操),蜀汉政权(刘备),东吴政权(孙权),这三个政权都想统一天下。战乱年代,打天下就需要武将。三国时期,武艺高强者也有很多,还有人按武力值编了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从这个排名,我们可以看出

  • 三国时期张飞是被谁杀死的,张飞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志》当中对于张飞之死描写的极为简单,只知道张飞乃是被张达和范强所杀,之后两人便顺江而下投奔了孙吴,至于两人如何杀死张飞、又是如何逃走根本没有交待。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记载进行猜测。张飞的性格,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关于张飞的性格,《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中记载&ld

  • 崇祯帝为什么不逃跑,崇祯帝为何选择了自杀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带领大顺军闯入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悲情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明朝的统治。很多都对此不解,崇祯帝为什么不逃跑反而要绝望自杀呢?其实逃跑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唐朝几次被攻破首都长安,皇帝更是三番五次的逃跑,这也没有什么影响。李自成从西安向北京进发还是需要一定的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和谁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在某一处先有过失,但却在另外一处却有所得到。直白点的意思就是:虽然一开始这地方失败了、做错了,但后来却在另外一个地方成功。就好比做生意,虽然卖鞋子亏钱了,但后来转卖衣服又赚钱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颇像&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