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彭城之战双方兵力是多少,彭城之战项羽是如何打败刘邦的?

彭城之战双方兵力是多少,彭城之战项羽是如何打败刘邦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34 更新时间:2024/2/18 22:46:26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各个诸侯来到各自的封国。其中,项羽回到彭城,去做西楚霸王。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但是,在项羽分封之后,许多人心怀异志,蓄谋反叛。同年五月,前齐相田荣和汉王刘邦在东、西两面同时起事,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兵出陈仓,首先与雍王章邯交锋。八月,击溃章邯,将其围困在废丘城中。同时派兵四出略地,在同月收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据有三秦之地。

在此基础上,刘邦以项羽杀义帝楚怀王为口实,分派使者向诸侯传檄宣称,愿尽发关中之兵,与诸侯共击项羽,为义帝报仇。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乘项羽胶着于城阳之际,率五诸侯军约计五十六万人,向楚都彭城进攻。由此,就彭城之战来说,正式爆发了。在彭城之战中,刘邦一方集中了56万大军,而项羽则只有3万兵马。那么,问题来了,彭城之战中,孰胜孰负呢?

首先,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在这场战役中,楚国大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在彭城之战中,双方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少于56万。在此背景下,项羽制订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由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即在胡陵至肖县采取包围闪击。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可谓是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此之前,项羽已经在巨鹿之战中创造了一个奇迹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项羽之所以能用3万兵马击败刘邦的56万大军,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刘邦骄傲自大,将士懈怠。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主力都在平定齐国的叛乱,所以,这让刘邦顺利进攻到彭城。因为胜利到来的太容易了,所以刘邦在楚宫住下,收项羽美人,将士日日置酒高会,欢呼畅饮。对于刘邦来说,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后,几乎是顺风顺水,不仅夺取了关中、中原之地,还一路进攻到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刘邦自己,还是手下的将士,难免都会逐渐懈怠。正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在彭城之战中,刘邦大军正是这样一群“骄傲的兵马”。所以,等到项羽大军还击的时候,刘邦及其麾下的将士都是猝不及防,从而迅速溃败。如果大家在彭城之战中都做好了准备,并积极应对的话,完全可以抵挡住项羽的冲锋。

另一方面,在彭城之战中,刘邦虽然拥有56万大军,却是乌合之众,其中一大部分是收集诸侯之兵,兵虽多却没有什么战斗力。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就像战国时期,山东六国组成联军讨伐秦国一样,虽然人多势众,可是因为来自于各个诸侯国,往往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等到秦国大军出击的话,这些诸侯国的联军通常因为各怀心思,所以迅速溃散。同样的道理,在彭城之战中,汉高祖刘邦率领的大军,也因为来自于各个诸侯,不仅战斗力参差不齐,而且没有较高的凝聚力。

更为关键的是,在秦末汉初之际,特别是自巨鹿之战以后,人人都有畏楚威势,致望风而丧胆,因此一见楚军来进攻时,便心存畏惧,不战而逃,自乱阵脚。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已经以少胜多,击败了秦朝的数十万大军,这让兵力占据优势的刘邦大军,没有心理上的优势。

最后,除此之外,项羽的战术指挥,以及项羽个人的勇猛,也是其能以少胜多的关键。面对敌人的数量众多,但是联军指挥却不协调的弊端,项羽采用了“擒贼先擒王”的战术,也即直接率领精兵进攻刘邦指挥的核心,咬定敌方主帅追着猛打。使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兵马进行抵抗甚至反击。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做到了知己知彼,这成为其获得胜利的重要前提。由于两方兵力悬殊,项羽决定将刘邦大军赶到河边,促使对方自相残杀,互相践踏,最后落水而亡。并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说到个人勇猛,项羽应该是正史中最为认可的猛将,其勇猛,甚至要在吕布、关羽、秦琼、程咬金等众多历史上的猛将之上。

因此,项羽在彭城之战中身先士卒,自然会激烈手下的战斗意志。与此相对应的是,刘邦在被楚国大军追击,在自己都溃败的背景下,刘邦麾下的数十万兵马,无疑是群龙无首,从而四散而逃了。总的来说,对于秦末汉初之际的彭城之战,此战对项羽来说以完胜结局,在大的环境方面,原来归降刘邦的盟军此时又背叛刘邦,或则投靠项羽,比如塞王,翟王等诸侯,有的则重新脱离刘邦的控制走向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馀。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正所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没能借助彭城之战的威望来彻底消灭刘邦,这让后者得以卷土重来。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兵败被杀到底是因为什么?关羽之死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羽,字云长,蜀国著名将领,位居五虎将之首,武艺高强,一生重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关羽的勇武自然不用多说,其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的下场也的确令人唏嘘,不过我认为关羽的战败被杀几乎是注定的结局,原因有二:一是荆州战略地位太过重要,孙权必然要夺之,但关羽显然没有意识到;二是关羽过于自傲,过于苛责致

  • 诸葛亮去世后留下多少财产,诸葛亮的年收入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的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自人类诞生在这无尽的宇宙当中,便衍生出了灵智,正是这般灵智才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不断获取与认知的过程当中,为

  • 蜀汉后期小五虎将分别是谁,小五虎将实力如何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名将众多,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东吴有十二虎臣,再加上各种统帅型的人才,真可谓乱世出英雄。不过在魏蜀吴三国之中,相比较魏吴两国来说,蜀国整体上劣势很大,很大一部分在于人才匮乏。有人说自从夷陵之战之后五虎上将去世四个之后,蜀国就没有可以接班五虎上将的人才了,特别是青年一代,

  • 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原因,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采纳子午谷奇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

  • 郭嘉被称为鬼才实力有多强,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身边有一谋士,被史书以“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来概括,在称赞上似乎要超于诸葛亮等人。这位正是曹操最信赖的一位谋士郭嘉。后人有云: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即后世有人根据史料推测,诸葛亮在当时虽是小有名气,却一直婉拒出仕。极有可能是慑于郭嘉的才华和能力。郭嘉成为谋士以来,

  • 曹操不敢称帝的原因,曹操不当皇帝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实际上已经具备做皇帝的实力,却没有走出这一步。他顾虑什么,让这位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乱世奸雄没有成为曹魏开国之君。首先,赤壁之战打乱了曹操的称帝计划。如果没有赤壁之败,曹操十有八九会称帝,因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赤壁之战后,曹魏整体是在战略收缩状态,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取。这就说明,赤壁战

  • 朱厚照建立豹房是用来做什么的,豹房的建立是哪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他在位期间因荒疏朝政,荒嬉无度,导致原本已经危机四伏的社会经济不断恶化。要说明朝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肯定是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了,可是明孝宗同样也是不遑多让的,他虽然说在军事方面比不上朱元璋和朱棣,但他在治国方面却非常的有一套,更加难得的是明孝

  •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谁,汉光武帝刘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经过战争所开辟的一个新的疆土,那么有战争就会有杀戮,必定会造成许多人伤亡。所以这个皇帝的手里也必定会沾染上许多人的鲜血。就像历史上的秦始皇为统一六国就造成了许多杀戮,也是经过战争所把六国都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大王朝。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并没有经过战争,也没有杀一位功臣的皇帝。

  • 乾隆帝为什么能长寿?乾隆帝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他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以来最为长寿的一位皇帝。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提到清朝,就不得不想到我们后世一直传颂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一代代发展后所达到的最繁荣时期,是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所打造的。在

  • 三国张苞的实力怎么样,张苞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要去界定三国的分水岭在什么时间的话,那应该是以关羽的死为界限,划清了三国前和三国后。在关羽死之前,刘备军事集团的实力达到最为鼎盛,三国格局已然成为两强一弱的局面,但是关羽败走麦城,丢失荆州之后,蜀汉的实力便开始走向下坡,最终导致了魏强于吴,吴强于蜀的历史格局。大约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的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