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权谋”之一的劫粮道是怎么回事?

古代“权谋”之一的劫粮道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63 更新时间:2023/12/22 10:36:35

古代“权谋”之一的劫粮道是怎么回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网上许多所谓“权谋”斗兽中,劫粮道这个算是出场率极高的一种“权谋”。似乎只要使出这一招,不管自己有多大的劣势,也不管对面是什么样的敌人,都能一招制胜。当然了,历史上使用劫粮道这一战术大获成功的例子虽说确实不少,但是为何这种事却还是被古代的军事家们称之为“奇谋”呢?本期就让我们借着国家有关节约粮食的三令五申,来说说古代劫粮道的那些事。

如果光这样说可能大家还没有实感的话,那其实参考一下古代战争中的兵力部署就很容易理解了。古代战争中动员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军队,他们真正被投入到前线用于作战的部队数量,其实只占了整个动员人数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大多数的兵力,都被用于后勤,以及后方各个据点城市的守卫。如果用一个现代一点的说法的话,那么古代的劫粮道,实际上就等于派一支部队迂回绕过敌方前线,进入敌占区后,在完美避开所有的后方戍卫部队的眼睛的情况下,迅速攻下有重兵把守,关键是还筑有城墙的粮草屯放地。

而且即使是能摸进敌人的后方,无论是运粮的粮道,还是屯粮的仓城,其实也都是结结实实的硬骨头。首先古代的运输给养的军队,绝非是像影视剧种那样松散的后勤部队,而都是些正八经的战兵,或者说整个运输队,其实就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

三国时期的季汉名将赵云就曾多次负责押运粮草

换言之,想要在完成一次劫粮道的任务,虽说可能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难度其实和在正面战场上打败敌人没啥区别。比如说西楚霸王项羽的成名战——巨鹿之战,其实他的破釜沉舟,首先攻击的并不是章邯率领的围攻巨鹿的秦军,而是当时王离率领运粮的部队,整个过程更是“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既然劫粮道不容易,那么直接去点对面屯粮的仓城呢?嗯……虽说有着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堪称教科书式的点敌军粮草的操作,但是哪怕只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老爷们应该也有印象,火烧乌巢这一计策,并不是曹操自己一拍大腿决定,而是来自袁绍手下,投靠而来的许攸献策。

许攸在整个“火烧乌巢”中的作用,其实完全可以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许攸对曹操的进言“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从这句话中,很明显作为二五仔的许攸,与其说是献了什么奇策,倒不如说是献上了袁绍军的重要情报。这其中不仅告知了曹操袁绍军辎重的囤积地,而且也说明了当时袁绍军后方的状态。正是依赖这些情报,曹操才能制定计划,进行“火烧乌巢”的奇袭。

不过即使有许攸的情报打底,曹操的这次火烧乌巢操作,却也依然是相当惊险,这里直接引用一下《三国志》中引用的《曹瞒传》的原文“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

可以说曹操火烧乌巢行动的成功,除了袁绍军“屯军无严备”外,曹军的这支精锐进入敌军腹地,依然能表现的安然自若,同时极有可能还从许攸处得知了袁绍军内部的口令暗号,才能成功到达乌巢,再通过放火扰乱戍卫的部队,最终完成“杀士卒千馀人”和“尽燔其粮谷宝货”。不得不说曹操的这支奇袭军队不愧是精锐,都是把潜行和无双都点满了。

总结一下,如果某位将领真的头铁,一定要发动一场劫粮作战,那么他就必须要满足以下的条件:首先,他的军队必须战斗力足够强悍,不仅能够完成渗透潜行这类高难度的任务,而且还有着能够以少败多的强悍战斗力。第二,再情报方面,想要完成劫粮,必须在情报方面有着压倒性优势,这不仅是知道敌军的运粮道路或是囤积地点,同时也要非常熟悉敌军后方道路和地形,至少要做到不会在敌人后方迷路,甚至最好还要清楚敌人的后方军事部署或者军队口令。

当然了,除了上述这些自身条件外,想要能够完成劫粮的任务,最最关键的,还的是敌人自己要么是军事部署上,像第三次清缅战争中的明瑞那样头重脚轻,要么是像袁绍在官渡之战那样管理松弛。不然要是对上一个部署完备,心思缜密的主将,就算自身条件再硬,最后想要成功依然难度巨大。最后嘛还是那句话,奇策奇策,玩赢了才叫“策”,玩不赢那可就是作死的一百种奇怪姿势了!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英法百年战争里的“鲱鱼之战”(BattleoftheHerrings),法军试图袭击英军运输队,结果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因为己方糟糕的指挥,而被对方反杀……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时期除曹蜀吴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燕国,汉朝,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公孙家见到各地开始陷入混乱,直接割地自立,开始了长达近五十年的割据岁月。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大部分人脑海当中都熟悉的一句歌词,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也是重点讲述在东汉末年之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征战不休。但实际上,东汉末年分成的并不是

  • 高平陵之变中,蒋济为何选择支持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曹魏军权、政权都落入司马氏手中。在此次政变中,曹魏老臣、时任太尉的蒋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司马懿一族未必能政变成功。蒋济的保证也是曹爽主动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根据《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 汉武帝在位期间战争频发,为什么没有导致汉朝灭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西汉,历史解密

    刘彻,即汉武帝,他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战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这样的情况,尤其体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汉朝大举攻略北方,使得当时北方的匈奴走向了衰弱,并一举控制了

  • 大明第一才子杨慎和嘉靖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第一才子杨慎和嘉靖的关系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出自明朝的一位状元之手,这位状元被誉为“明朝第一才子”,他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曾在朝为官,颇有声望。这个人就是杨慎,他遇到的那个君主

  • 大臣上朝迟到,皇帝为什么还赏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大臣上朝迟到,皇帝为什么还赏他?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古往今来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君臣之间的关系:伴君如伴虎。要是皇帝高兴,天下太平,要是惹怒了皇帝,那结局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也正是因为君主专制的关系,大小官的升降都受命于皇帝。而今天我们就是要讲述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众所周知,历

  • 司马懿的个人能力如何?真的不然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司马懿和诸葛亮就是两个死对头,两个人可以说是再三国晚期就是一直在斗,其中出现了许多经典战役,比如说被后人称赞诸葛亮厉害的摆空城的战役。那么这一战就真的如那些人所吹嘘的,诸葛亮是多么多么的厉害,司马懿又是多么多么的无能吗?其实非也,根本就不是司马懿无能他的机智你们无法想到。首先来

  • 田忌赛马最后获胜的人是田忌 孙膑和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田忌,孙膑,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田忌赛马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田忌赛马后,田忌和孙膑的结局是什么?其中谁才是最后的大赢家?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是特别熟悉的,这是中国历史上面非常有名的一个通过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故事,而对于这一个故事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了,不过对于

  • 阿拉巴马红肚龟有哪些形态特征?一般都分布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世界,阿拉巴马红肚龟,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对阿拉巴马红肚龟有了解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阿拉巴马红肚龟相关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阿拉巴马红肚龟品种简介阿拉巴马红肚龟阿拉巴马红肚龟系中小型水龟背甲长35~45cm,阿拉巴马红肚龟小时候龟壳颜色很鲜艳,长大后就会变得暗淡无鲜艳色彩整体偏灰黑(野生环境下),人工

  • 历史上神秘的谶纬学说是怎么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神秘的谶纬学说是怎么发展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01在古代历史的发展中,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权利的合法性,往往就会利用天命以及各种奇怪的预言,尤其是谶纬之术。像东汉时期的王莽,其政权并非是合法的。为了维持自己的正统,就利用了谶纬学说。那么,谶纬到底是什么,这种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神秘。

  • 南宋废帝刘子业到底是个什么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废帝刘子业到底是个什么奇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强迫亲姑姑为妃,与自己的姐姐淫乐,15岁刘子业做出来的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出来的。刘子业(449年—465年)字法师,他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母亲是文穆皇后王宪嫄,公元453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