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神秘的谶纬学说是怎么发展的?

历史上神秘的谶纬学说是怎么发展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63 更新时间:2024/3/18 9:48:54

历史上神秘的谶纬学说是怎么发展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01

在古代历史的发展中,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权利的合法性,往往就会利用天命以及各种奇怪的预言,尤其是谶纬之术。像东汉时期的王莽,其政权并非是合法的。为了维持自己的正统,就利用了谶纬学说。那么,谶纬到底是什么,这种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神秘。

02

谶纬学说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谶纬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其实谶和纬其实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

。谶就是“一语成谶”的谶,通俗的意思就是代表,某件事情发生之前就有的征兆。纬呢,又是另外一种含义,

本来经纬是经学的一个支派

,随着经学的发展独立出来。

随着谶语和经学的发展。两者开始连用

,并且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德终始说等阴阳学说也逐渐与其相结合。并且相关的说法有很多是类似的,比如三皇五帝,方位也是有五个方位,五德相匹配的也是五种颜色,将著名的山也称为是五岳。不仅如此,在其他的各个方面,说法也是一致的。

谶纬的说法

谶纬思想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已经开始悄悄的萌芽

。由于儒学的发展,这也为经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阴阳学说的融入,也将这种思想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到了汉朝时期随着经学的发展,谶纬学说开始流行开来。

尤其是董仲舒的思想,还为汉武帝所采纳

,这也为皇权的正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将皇权的合理性认为是天命,宇宙的一部分。

尤其是到了东汉的王莽时期,谶纬学说愈演愈烈。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叫做孟通的平民在挖井,不小心挖出了一块石头,定睛一看,石头上写着几个大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也就是说,将来的王莽会当皇帝。为了邀功,他就将其交上去了。

王莽是当朝太后王政君的侄子,也就是说外戚。但是他背地里早已经琢磨着要取代汉王朝,但是苦于没有合理的说法。看到这块石头之后,王莽高兴的将其交给王政君老太后。但是太后对此并不在意。

03

王莽对谶纬的利用

后来,王莽摄政,成为名义上的皇帝,但是并没成为实际上的皇帝。这时就有一位

汉朝宗室的叫刘京

,对皇帝说:“在初始元年,一个亭长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天使,还对这个人说,现在摄政的统治者就是将来的皇帝。”

这一年,四川的一个太守,也向王莽汇报了一个情况。当地挖出来一个石头做成的牛,上面也刻上了一行字,但是不知道究竟写的是什么。王莽于是派人将其运到宫中,一阵风刮过之后,留下了一份帛书,上面写着:

“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畏天命,畏圣人之言。”

至此,王莽继位的合理性已经成熟,便登上了帝位。但是一些一些投机者便开始利用谶纬学说。当时有一个叫做哀章的投机分子,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耗钱买来一块铜,在上面写上了一行大字,王莽是真正的天下之类,写上当朝大臣的名字,然后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为了避免别人发现,还胡乱的加上了几个人名。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终于引起了王莽的注意。在王莽正式称帝之后,这位投机分子哀章还真的被封官。为此,王莽还召集一大批文人,

将经学与谶语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谶纬学说。

经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了皇权的正统性,为什么王莽还要利用谶纬学说呢?

王莽继位,他将自己继位说成是延续了舜禹时期的禅让。所以说,他的继位是经过了汉朝统治者的授意。

虽然说汉朝时期的经学已经为皇帝继位的合法,提供继位的合理性。但是从这种说法上看,他的继位明显是不符合儒家的需求。为此,他只能让其他人帮忙将原来的学说加以改造。

谶纬学说也就成为王莽篡汉的合理依据,正是在王莽的鼓动之下,谶纬学说开始发展。这也正是王莽对权力的渴望所带来的产物。

东汉时期的发展和衰落

谶纬学说在此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像东汉时期的光武帝刘秀,也是利用图谶的预言,成功的建立了东汉。

在王莽统治时期,当时发生了严重的蝗灾,人民苦不堪言,百姓揭竿而起,很多人落草为寇。刘秀所在的南阳,也爆发了灾荒。这时的刘秀就在卖谷子。当时有一个叫做李通的就对刘秀说,自己发现了一个图谶,其中写道:“刘氏复起,立氏为辅。”

劝他利用刘氏的身份,与其联合起来,推翻王莽的伪政权。刘秀刚开始婉拒,但是李通对其软磨硬泡。而王莽看到天下的局势已经乱了,于是便加入了起义的队伍中,在当地起兵,这时的王莽才20多岁。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为了保证自家刘汉王朝的正统性,也就利用图谶的学说,想要统一人民的思想,他就命人删除了王莽谶纬的相关说法。在继位之后,还充分的利用谶纬学说。他继位之后,要选下一任大司空。

当时的《赤伏符》中,就写道:“

王梁主卫作玄武

。”因此,王莽就选择了当时的王梁,作为当朝的大司空,还将其封为武强侯。这与王莽的做法是类似的,除此之外,光武帝刘秀在许多的大事小事上充分利用谶纬学说。

在光武帝刘秀的大力推崇之下,谶纬学说兴盛起来。当时很多儒家的学者,纷纷学习谶纬的相关学说,成为当时重要的一种学术思潮。当然,在儒家的学者中也不乏反对者,认为谶纬的学说并非是正统的经学,认为是一种异端学说。

虽然,但是出现了反对的呼声,但是谶纬学说依然在迅猛的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扶持。由于谶纬学说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就为统治者所接受。儒家的学者也对其进行附会,这也是当时的一种风尚。

东汉时期的《白虎通义》,就是儒家的经学与谶纬学说共同发展的产物

,但如此也导致了一些弊端。由于这本书中有很多思想是对古文经的批判,也成为儒家以此作为统治的一种工具。由于这本书本身的局限性,也就逐渐失去了支持的力量。

05

结语

随着谶纬学说的越来越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谶纬学说也逐渐的被许多统治者给抛弃。因此我们看到谶纬学说的发展和衰落,与统治者的的相关政策是离不开的。

像西汉时期,汉武帝对经学的重视,再到王莽统治时期对谶纬学说的利用,以及到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视。一旦不适用于统治者的,就随之衰落下去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宋废帝刘子业到底是个什么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废帝刘子业到底是个什么奇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强迫亲姑姑为妃,与自己的姐姐淫乐,15岁刘子业做出来的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出来的。刘子业(449年—465年)字法师,他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母亲是文穆皇后王宪嫄,公元453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464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为何刘禅会抄他的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魏蜀吴三足鼎立。尤其是魏蜀,期间爆发了大多战争,诸葛亮六出祁山,奈何天意弄人,终未能助刘禅光复汉室,但是他对蜀国的贡献毋庸置疑,若没有诸葛亮这个人物,蜀国可能在历史上就不存在。诸葛亮先后辅助刘备和刘禅父子,他的存在使得蜀国在这乱世纷争的世界得以立世。当然,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这个人

  • 晋元帝司马睿的妃子:郑阿春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阿春,东晋,历史解密

    郑阿春(?-326年),河南荥阳人 ,临济县令郑合孙女,安丰太守郑恺长女,晋元帝司马睿的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生母。郑阿春少时父母双方,先嫁渤海人田氏,田氏死后守寡。建兴三年(315年),晋元帝司马睿在担任丞相时纳郑阿春为妾。太兴元年(318年),晋元帝称帝,封郑阿春为夫人。永昌元年(323年),晋

  • 崇祯的皇位是接手自己哥哥的 崇祯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嫂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崇祯和嫂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解决皇嫂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汉族所建的封建社会,它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明朝“皇帝守门,君王亡国”的豪迈精神,更是打动人心。明朝最后一任的崇祯,自从他继任兄长天启帝后,为了维

  • 十六岁就成大唐公务员,王勃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十六岁就成大唐公务员,王勃有多厉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676年的一个冬日,唐高宗百无聊赖,正在胡乱地翻朋友圈。翻着翻着,突然他看到有人在圈里推送关于滕王阁的文章,发文的人还特意备注:“此乃一千古奇文,值得所有亲一看。”高宗一听,急忙问:“为什么?!”大臣说:“今年夏天,王勃已在

  • 湘军打仗有多厉害?曾国藩将一个细节做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湘军,清朝,历史解密

    自金田起义之后,太平天国声势日隆,而由于清朝承平日久,腐朽落后,八旗军和绿营都不堪重用,屡战屡败。鉴于江忠源等人的经验,清政府决定鼓励地方办团练以保境安民,一天之内任命四十三名在籍官员为钦办团练大臣。然而大浪淘沙下来,只有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取得了成功,其中成功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学者的研究的重点。湘军

  • 明朝时期宦官干政的现象有多严重?权势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干政几乎成了君主体制下的一个代表性特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宦官是伴随着我国的整个封建时期而存在的,其在历朝历代中都起着不同的功效。正常情况下,宦官只是皇帝的工具人,被其所任意操控,但每当皇帝年幼、或智商不够的时候,就容易被宦官反压着,以至于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在这漫

  • 揭秘:清代皇子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现在流行一句话:“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清代,皇帝对于皇子的教育更是不敢马虎,他们不仅慎选师傅、制定规矩,而且亲自督查皇子的功课。康熙帝在回忆对太子胤礽的教育时曾说道:“自古帝王,莫不以预教储贰为国家根本,朕恐皇太子不深通学问,即未能明达治体……自幼时勤加教育,训觑礼节,不使一日遐免。”清代在确

  • 明朝初期著名的空印案最后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初期著名的空印案最后什么结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自古以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古代封建王朝400多位帝王中,作为佼佼者的朱元璋,更是对自己得来不易的皇位倍加珍惜。有别于“禅让”、父死子承、兄终弟及等传位方式,朱元璋则是从一个放牛娃起底,最终逆袭成帝的典型代表,甚至说是无出其右。在

  • 雍正后宫酒量最好的妃子,活了96岁高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后宫酒量最好的妃子,活了96岁高寿,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打造出了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而在这三位皇帝中,又当属雍正最为忙碌,将自己玩乐或是亲近女色的时间悉数都用在了批阅奏折和处理政事上。雍正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但让他成天面对那些批不完的折子,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