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曲家圣人关汉卿的故事

曲家圣人关汉卿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4/1/16 10:01:30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著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关于关汉卿的生平相当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祁州(在今河北安国市)(《祁州志》卷八)、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汉卿简介:被称为“曲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

  • 宋朝人评选的四大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09年,在甘肃发现了一份南宋时期的平阳木刻年画雕版,名为《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又称为《四美图》。这份年画雕版中,画的四位美人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将四位美女并列在一起的艺术品,也是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实物雕版。《四美图》中,我们所熟悉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

  • 靖康之耻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变,靖康之乱,是指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北宋与金军之间的一次著名事件。公元1125年,金军兵分两路对北宋进行侵略,北宋无力抵挡金军的攻打,被迫同意割让土地,赔偿银两,甚至还要捐献马匹等牲畜。北宋皇帝宋钦宗表面答应金国的条件,事后联络西夏抗金。金得知北宋“找寻”帮手,以北宋违

  • 朱熹轶事典故:朱熹和郑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熹和郑樵 南宋朱熹年轻时,从建阳到泉州同安县赴任,路经莆田时,于夹漈草堂见到了郑樵。年过五旬的郑樵对他以礼相待。席间,桌上只有一碟姜、一碟盐巴,朱熹的书僮看到心中暗暗不乐。朱熹取出一部手稿,请郑樵过目指正。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阵山风,

  • 晏殊的政治成就与文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政治成就 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

  • 晏殊:五岁就能作诗的神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天赋才华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其诚实与

  • 晏殊的晚年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

  • 晏殊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

  • 晏殊与晏几道的父子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晏几道是晏殊第七个儿子。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几道自

  • 晏殊的官场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官场时光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