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82 更新时间:2024/1/19 22:51:26

农村包围城市简介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的提出

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失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毛泽东率前委机关30人、警卫连130人,从长沙白田铺出发,傍晚到达株洲。毛泽东、古柏驻扎在港口街一竹器店、朱德彭德怀驻扎在恒和药号和志新昌布店。

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一次确立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

一、历史性

1、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坚决按照这条革命道路指引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和革命战争,开展各种革命运动,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到

1949年,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3、是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之一。

4、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榜样。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贯穿的基本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迪意义。 并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他们争取解放的信心和斗志。

二、现实性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上看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创新意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本身是一种创新。创新意识可以说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在国家政策上,从一国两制,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一系列新理论的提出保证了我国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二便是一切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一下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状况,我们不得不佩服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事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的英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国家逐渐开放了市场,努力融入世界经济体制中,使我国企业竞争力增强,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使得我们国家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快速前进,这是一条以前没有国家走过的却适合我国的道路。

第三就是极为重要的农民问题。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大多数,重视农民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意识到了农民问题的关键性,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

国家仍在不余遗力地解决农民问题,科技上杂交水稻的应用使农业增产,政策上又免税,下乡扶贫,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以使广大农民能够富裕起来。但如今很多农民的收入仍然偏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发达国家农业的高科技化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这将有助于农民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农村包围城市不仅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各个领域其现实意义将是深刻而久远的。

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的革命发展道路。在从具体实际出发,独辟蹊径的中国特色革命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胜利。

现当代,在当今社会主义中国,这个革命史上伟大的创造对于我们依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旧社会层面来讲,该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引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更好地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借鉴性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中国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出自这一战略原则。不过,这一战略原则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它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战略转移和地缘经济等战略意义,对今天经济建设、经营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1、让处于劣势地位的队伍保持有生力量。处于弱势地位的竞争者如果只会跟强势企业进行不自量力的对抗,结果就是覆灭。毛泽东主席形象的称之为:“叫花子与龙爷比宝”。

2、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竞争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的改变,这是主导企业竞争的标本力量。

3、战略性转移。 战略性转移即可以转移到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市场、也可以转移到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完全竞争市场、当然也可以开创尚未开发的具有消费潜力和购买力的新兴市场,这一切将取决于你所处的具体消费环境和实力。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两弹一星是哪两弹,哪一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后来随着中子弹等核武器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

  • 新中国70周年发展变化有多大,厉害了我的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中国耀眼的经济发展成就基础上的。从数量规模上看,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2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打响了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枪。时至今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过了86年的光辉历程,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光荣称谓却并非随着人民军队的诞生而确立,这一称谓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日渐发展壮大不断调整演变而来。土地革命时期: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

  • 知青下乡是哪年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青下乡是在1955年开始,返程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下乡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袁隆平谈获勋章感受 袁隆平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月29日,袁隆平在人民大会堂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共和国勋章。他告诉记者,在他得到的这么多奖章里,共和国勋章确实很“重”。“很激动,也是个鞭策。”他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还要攀高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袁隆平(

  • 揭秘“小平您好”横幅的诞生:横幅是偷偷带入场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平您好事件简介小平您好,该词汇起源于国庆35周年(1984年10月1日)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的口号标语。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游行队伍行进中打出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此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电视画面记录的瞬间。横幅的书写者,是北大东

  •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1、李家发李家发(1934年-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的22世孙,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敌机空

  • 中国近年来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技成就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科技成就二、歼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科技成就三、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

  • 楚汉之争的主要内容故事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简要概括: 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

  • 1984年阅兵为何给人印象如此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每次阅兵都有不一样的进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984年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很多人说,84年阅兵是最有气势的一次,满满的都是杀气。后来的阅兵规模更大了,武器装备更先进了,比起84年阅兵却有所不足,这是为什么呢?有种说法是,当年的受阅部队是从越南战场上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