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廷敬和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陈廷敬和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45 更新时间:2024/1/20 13:52:54

大清自努尔哈赤开国,到皇太极一统关外,再到顺治入关以来,经过康雍乾三朝,国力鼎盛,盛世空前。期间名臣无数,有多尔衮,鳌拜,索尼,明珠,于成龙,马奇等,其中有两位汉臣内阁,一个是陈廷敬,一个是张廷玉。两者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但都是清朝汉臣楷模。

陈廷敬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得到了康熙近半个世纪的倚重,无论是为官之道,还是他的诗词,都十分得康熙褒奖。他一生曾担任过工部、户部、刑部和吏部四部尚书,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汉族大臣。著名的《康熙字典》就是陈廷敬主持编修的。

陈廷敬原名陈敬,祖籍山西晋城,他出生的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在顺治十五年考上进士,但是因为同榜中也有个叫陈敬的,后来顺治在他名字中间加了一个朝廷的"廷"字。

康熙继位之初,陈廷敬在户部任职,康熙让陈廷敬给他从户部支些银子花,陈廷敬说国库有国库的规矩,皇上也不例外,如果您缺钱花,等我领了俸禄,可以借给您。康熙当时很生气,认为陈廷敬看他年少没有亲政,故意为难他,就扬言说等自己亲政后,一定要杀了陈廷敬。后来康熙亲政后,陈廷敬一直惴惴不安。康熙得知后,安慰他,说自己年少不懂事,陈廷敬做的是对的。

康熙对于陈廷敬的品质一直非常认可,后来因为一件事情,康熙十分重视陈廷敬的能力。陈廷敬曾管理户部钱法,在经过一番调研后,他认为自古以来,铸造铜钱的重量都不同,铜钱和白银的兑换,朝廷规定和民间具体也不相同。很多奸商把朝廷铸造的铜钱熔化为铜,反而获利更多,建议朝廷减轻钱币的重量,尤其是铜的含量。康熙得到这个建议后,立即采纳,并且从此后,对陈廷敬另眼相看,让陈廷敬转任左都御史。

康熙时期,满洲八旗相比于当年在关外,已经腐化严重,没有了昔日八旗子弟战场上的雄风,最严重的是,他们普遍贪污受贿。陈廷敬一生清廉,他认为为官之道,如果连"贪""廉"儿子都无法自律,就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要知道,他这些话直指满族大臣,康熙认为陈廷敬正直可赞,最主要是他说的是对的,于是康熙决定整治吏治。

陈廷敬48岁时,曾经辞官回乡。当时他的亲戚因为贪污而被罢官,陈廷敬一直主张严惩贪官,因此他十分羞愧。于是他借口父亲年迈,辞官养老。康熙理解陈廷敬,免去了他的官职。3年后又用陈廷敬,后来做了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当时吏部为六部之首,文渊阁为文臣之最,陈廷敬已经是位极人臣。

陈廷敬61岁时,康熙命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和张书玉等人,编撰《康熙字典》,后来张书玉病逝,花甲子年的陈廷敬一人独挑大梁,经过六年的焚膏继晷,《康熙字典》完成,共收录77035个汉字,并且采用了笔画、韵母和声调的分类排列方式,为后期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历史作用不亚于《史记》和《永乐大典》。

公元1712年春,陈廷敬已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他不能上朝,康熙屡派太医来看。四月,陈廷敬与世长辞,享年74岁,康熙带领满朝的文物大臣前来祭奠,亲赐挽联,并让皇子为其扶官。

陈廷敬的一生经过28次升迁,游历官场50余年,宽大老成,被人成为:几乎完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康熙帝平定戈尔丹,收复台湾,平定三番,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是康熙所有的丰功伟绩,都有陈廷敬的影子,陈廷敬作为康熙的重要辅臣,作用不可或缺。

一代学士,一朝名臣,一生清廉,一世楷模,陈廷敬,廷之肱骨,敬之文贞。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族大臣。他祖籍安徽桐城人,桐城历来是安徽文化重地。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和陈廷敬都在内阁,关系较好,算起来,陈廷敬是张廷玉的叔辈。两位汉臣一前一后,放佛是命中的注定,时代的交接。

张廷玉在康熙晚年进上书房,第一是因为他才思敏捷,康熙只要说出意思,张廷玉就能理解下笔写文章,包括草拟圣旨;第二是他是张英之子,康熙想扶持一个汉臣代表,所以张廷玉甚得康熙器重。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很多大臣选择站队,连上书房同僚佟国维和马奇都未能独善其身,只有张廷玉,始终站在康熙的立场上。所以他也得到了康熙很好的保护。

雍正在位13年,相比于康熙的61年,雍正身边可用的人才确实无法和他阿玛相比,但是张廷玉是雍正时期的瑰宝,雍正继位后,张廷玉为上书房大臣,后来兼任军机处大臣,可直接处理军政。

雍正继位之初,张廷玉兼任礼部尚书,并且为太傅,可以直接教育皇子。雍正临终前,张廷玉为托孤重臣之一,雍正曾多次重赏张廷玉,据记载,清代所有大臣所受赏赐的黄金白银,没有一个有张廷玉的多。所以张廷玉虽然为官清廉,家境还算殷实。

如果说康熙把张廷玉看作良佐名士,那雍正就是把张廷玉看作肱骨之臣,雍正虽然勤政,但是他在位期间事物繁多,很倚重张廷玉,大多数政事都是张廷玉拟好处理方案,待雍正审批的。有句话叫:"军令出王府,政令过张相",就是收,雍正朝前期的所有军令基本上都是怡亲王允祥先安排,而政令都是张廷玉先过目的。

有几日,张廷玉生病,雍正不堪案牍之苦,雍正说:"我的肱骨不太舒服",于是满朝文武百官,都来上请按奏折,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张廷玉病了,雍正把他比作自己的胳膊和大腿了,雍正本身并未生病。

张廷玉兢兢业业,鞍前马后为雍正,他在主持编撰《圣祖实录》的时候,删除了很多对当时的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不利的言辞。雍正不太看重科甲出身的官员,他的得力干将,李卫田文镜、鄂尔泰都不是科举出身。但是雍正对张廷玉很例外。多次当着众人的面,说:衡臣(张廷玉的字)配享太庙。

张廷玉的晚年比较凄凉,这与雍正和乾隆的用人方略很有关系。本文不做这方面叙述。

陈廷敬和张廷玉同位汉臣,都位极人臣,得康熙或雍正重用。他们都为官清廉,深得后世尊敬。陈廷敬74岁得皇子扶棺,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冥冥之中,两位大臣跨越百年,相继为清朝服务一个世纪。

但是,他们所处时代不同,陈廷敬仕途初于顺治,得意与康熙钟爱,张廷玉为官始于康熙,得康熙欣赏后,主要政绩在雍正朝。康熙和雍正时期,政治环境和官场文化风格迥异,使得他们的才能有稍许差异,例如陈廷敬的财税思想比较超前,他倡导钱税改革,对康乾盛世的繁荣有很好的铺垫。而张廷玉同时具备杰出的军事思想,有萧何之才,他在军机处的排名,仅次于十三爷允祥,无论是年羹还是岳钟麒,对张廷玉都十分敬重。

他们的作用不同,陈廷敬是康熙的得力大臣,但是康熙朝绵长60载,从未依靠某一个大臣治理天下。雍正不同,他疑心很重,他用张廷玉是百分之百信任,张廷玉在雍正朝也是缺一不可的。

他们的晚年各异,陈廷敬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生较为平顺,最后善终的内阁大臣,死后康熙甚为惋惜。而张廷玉历经三朝,乾隆时期他屡遭羞辱,这一点多为后事评论家们创作的题材。

但无论如何说,康乾盛世里,晋城陈廷敬和桐城张廷玉功不可没,作为读者的您,觉得他们俩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艳遇:逃难时路遇美人,成就一代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兵败如山倒后,刘邦逃命的过程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他福大命大,凭着老天和天生利嘴都一一化解开来。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也许是老天觉得这一次给他的磨难太多了点,考虑到他毕竟是赤帝下凡,将来不好交代,于是马上给他弄了个艳遇来。想必大家都喜欢看艳遇的故事

  • 陈廷敬为什么要将自己儿子罢官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中,康熙23年,陈廷敬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身份奉旨彻查顺天府乡试舞弊案。当时大学士、内阁次辅纳兰明珠举荐一代文宗徐乾学为副手襄理查办此案,得到了康熙的认可。此次案件虽然说最主要责任人是索额图及其党羽。但是纳兰明珠的势力实际上也是穿插其中的,所以此案的复杂性在于,明索两党其实在科考舞弊案

  • 刘邦有多狠?为了活命舍弃自己的亲生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刘邦在项羽的地盘乘着逃命的空隙摘下了“楚国第二国花”戚姬(第一国花非项羽的虞姬小姐莫属了),也算是对项羽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报复了。第二天天刚亮,刘邦就该起程了,否则楚军寻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刚没走多远,就碰到了刘邦走散的亲兵护卫队,更绝的是这数百名亲兵护卫队中还留有他的马车,于是大家把刘邦弄到

  • 陈廷敬家族为什么一门九进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是于2018年9月10号在央视八套开播的清朝古装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正直铁面无私的清官陈廷敬坐上相位,经历众多磨难整顿吏治的故事。剧中主人公陈廷敬曾是康熙的老师,很受康熙敬重,因受康熙之命处置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从而卷入了明珠党和索额图党的党争,一度被罢官,最终查处了明

  • 霍去病打匈奴用的是什么战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那么霍去病究

  • 智囊张良是如何转败为胜,化腐朽为神奇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死一生的刘邦到了下邑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两件很头疼的事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第一件事是他兵败如山倒后,原来投降到他的手下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还有一件事就是刘邦的老爹和结发妻子在避难的过程中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相对于第一件事来说,第二件事更令他头疼。刘邦知道有了他

  • 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里陈廷敬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浩然正气,往往是指那些刚正、正直、正义以及正大等层面的态度行为。它们,展现了正能量的精神风貌。影视作品,对于这类元素是常有呈现的。很多时候,作品是通过人物角色以及其行为行动等,去进行诠释和演绎。进而,反映出人物角色的精神品质。雷献禾与王菁执导、陶泽如与朱宏嘉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剧作《一代名相陈廷敬》,

  • 《一代名相陈廷敬》:清朝第一位状元 麻勒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里最让人过瘾的剧情还是朝堂上的剑拔弩张,步步惊心。剧中的陈廷敬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与之对应的则有贪污腐败的索额图、明珠党,但除此以外任希鸿饰演的麻勒吉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廷敬正直无私,麻勒吉则与他分庭抗礼,老戏骨对戏,十分精彩。历史上的麻勒吉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历史上的麻勒吉

  • 《一代名相陈廷敬》:陈廷敬为什么被称为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清两季,自胡惟庸之后,就再无丞相了。但是在清朝有很多人曾经被民间称为宰相或者某相。譬如大家熟悉的刘墉,因为戏说的缘故被称为”宰相刘罗锅”;比如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但事实上他们都没有当过宰相,清朝也从未设置过宰相一职!而被称相的,在康熙朝更是比比皆是!比如索额图被称为索相,纳兰明珠被称为明相

  • 《一代名相陈廷敬》:小康熙为什么说要砍掉陈廷敬的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童年时光的男孩子让人很不省心,去大街上看一看基本上就了解了,不少男孩子长大后看起来温和懂礼,而童年的他们往往会让其父母亲戚气的牙牙痒。那么古代名人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说下康熙童年的小故事。小康熙曾经对教导他的老师说:你现在看不上我这个人,等到我可以亲政的时候就要砍了你的头,那么这个老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