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霍去病死后惨遭灭族的原因

揭秘霍去病死后惨遭灭族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15 更新时间:2024/1/18 17:30:09

霍氏一族的发迹,始于汉武帝时期,在宣帝霍光辅政期间达到顶峰。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战神”,因为抗击匈奴屡立奇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他的舅舅,正是大司马大将军兼驸马卫青,姨母是武帝皇后卫子夫。

此时霍家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卫青、霍去病两人当时均称得上战功赫赫、权倾朝野,关系也甚是亲厚,但却从不肯养士、结党。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兄长的关系任奉车都尉,负责保护武帝的安全,也得到了武帝的信任。

霍去病虽然能征善战,却命不太好,24岁便英年早逝了,仅留下的一个儿子也夭折,于是霍去病这一脉,到此基本已经断了。

从“武帝托孤”起,霍光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汉武帝统治后期,政治比较混乱,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乱被杀死,武帝临终前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霍光接受汉武帝遗诏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刘弗陵的辅命大臣,和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政,从此掌握了汉朝政治的最高权力。

此后霍氏家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昭帝时期。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政事的决定权,几乎全在霍光手中。霍光继续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内富足,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粉碎了燕王刘旦的政变,汉昭帝对于霍光不仅依赖,而且信任,此时霍氏一族在朝中做官的便为数不少。

第二阶段是汉昭帝死后。昭帝没有子嗣,霍光先是拥立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但又因荒淫无道将其废黜,后立刘据之孙刘病已,即汉宣帝。霍光仍然大权在握,小女儿霍成君后成为皇后,子孙也都入朝为官,霍氏的风光,达到顶峰。

霍光死后皇上和太后亲自为他送葬。但在他死后三年,霍氏竟然被灭族。

班固曾赞叹:“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将霍光比作周公旦和伊尹,赞誉不可谓不高。

司马迁也曾说:“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的确,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深谋远略的政治家。

然而不能庇其宗族,是什么原因?其家人为所欲为,数次挑战王朝底线,他却置若罔闻,甚至听之任之,最后落得诛灭全族的下场。

而所谓王朝的底线,到底是什么,霍家人到底又挑战了几条?

其一,霍光大权在握,危及皇权。司马迁说:“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霍光专权太长时间,而且多置亲党于朝廷,搞得满朝文武不是姓霍就是和霍家有关系的人。

且不论霍光自己有没有逆反之心,皇帝会怎么想?天下到底是姓刘还是姓霍?所以宣帝深深忌惮霍光,每次他入朝拜见,宣帝都觉“如有芒刺在身”,表面上还要作出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的姿态。灭了霍氏的想法,恐怕此时就有了。

其二,霍光妻子显毒死皇后许平君。霍光这辈子最大的失败,就是娶了这么个老婆,她的恶毒用人类的语言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许平君是宣帝贫贱时的妻子,同宣帝也是恩爱非常。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登上皇后宝座,霍显买通医官在许皇后怀孕期间下毒,许后生下皇子刘奭之后便死去,霍成君顺理成章成为皇后。

霍光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震惊,想要告发妻子,恐累及霍氏家族又作罢。霍显还屡次想杀许皇后所生太子,但最终也未能得手。皇后和太子都敢杀,还有什么坏事是霍家人做不出来的?宣帝很聪明,不可能猜不出这些是谁干的,心里肯定恨不能把霍显千刀万剐,但忌惮霍家势力,还得装出一副宠爱霍成君的样子,也真难为了他。

其三,霍氏家族胡作非为。霍光死后,霍显不但私自扩大霍光陵墓,而且大兴土木,最后还不守妇道与外人私通,其子霍山霍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霍云则称病不见皇帝,打猎游玩,指派一名家奴替他上朝,虽然朝中无人敢斥责他的行为,但如此漠视皇权,不论是皇帝还是文武百官莫不义愤。要知道,得瑟越快死得越早,更何况霍家那棵大树霍光已经倒了。

其四,发动政变,意图谋反。霍光死后,宣帝已经下定决心除去霍氏,他并没有首先追究许皇后死因,而是先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调整了霍氏亲信的职位,暗中削夺了他们的实权。

眼看着大权旁落,霍家人开始有了危机感,与其让皇上灭掉自己,不如先下手为强。他们谋划要利用太后设宴的机会,将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等召来,再让范明友、邓广汉等人用太后的旨意将他们处斩,然后废掉皇帝,立霍禹为帝。

但是这个阴谋被宣帝发现了,除了霍山、霍云自杀之外,其余霍家人均被斩首弃市,因与霍家有关联被定罪诛灭的达数千人。自此,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灰飞烟灭。

无论是不忠、弑后杀太子还是谋反,每一条追究下来,当时都是灭门的死罪,都是不能触碰的底线,然而霍家人却无视这样的规则,致使数十年基业,毁于一旦,甚至背上千古的骂名。

这样的道理,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同样适用。无论你多么有背景有权势,也要悠着点,别太忘乎所以,别太张狂,别太不可一世。否则,不断挑战政治和法律的底线,且不说会锒铛入狱,彻底葬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毁了上辈人辛苦经营的基业,甚至也会断送子孙后代的前程。

我们必须牢记这样的原则:无论多么牛,都不要去挑战政治和法律的底线,挑战做人的底线。千万不要做霍家人的模仿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廷敬和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清自努尔哈赤开国,到皇太极一统关外,再到顺治入关以来,经过康雍乾三朝,国力鼎盛,盛世空前。期间名臣无数,有多尔衮,鳌拜,索尼,明珠,于成龙,马奇等,其中有两位汉臣内阁,一个是陈廷敬,一个是张廷玉。两者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但都是清朝汉臣楷模。陈廷敬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得到了康熙近半个世纪的倚重,无论

  • 刘邦艳遇:逃难时路遇美人,成就一代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兵败如山倒后,刘邦逃命的过程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他福大命大,凭着老天和天生利嘴都一一化解开来。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也许是老天觉得这一次给他的磨难太多了点,考虑到他毕竟是赤帝下凡,将来不好交代,于是马上给他弄了个艳遇来。想必大家都喜欢看艳遇的故事

  • 陈廷敬为什么要将自己儿子罢官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中,康熙23年,陈廷敬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身份奉旨彻查顺天府乡试舞弊案。当时大学士、内阁次辅纳兰明珠举荐一代文宗徐乾学为副手襄理查办此案,得到了康熙的认可。此次案件虽然说最主要责任人是索额图及其党羽。但是纳兰明珠的势力实际上也是穿插其中的,所以此案的复杂性在于,明索两党其实在科考舞弊案

  • 刘邦有多狠?为了活命舍弃自己的亲生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刘邦在项羽的地盘乘着逃命的空隙摘下了“楚国第二国花”戚姬(第一国花非项羽的虞姬小姐莫属了),也算是对项羽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报复了。第二天天刚亮,刘邦就该起程了,否则楚军寻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刚没走多远,就碰到了刘邦走散的亲兵护卫队,更绝的是这数百名亲兵护卫队中还留有他的马车,于是大家把刘邦弄到

  • 陈廷敬家族为什么一门九进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是于2018年9月10号在央视八套开播的清朝古装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正直铁面无私的清官陈廷敬坐上相位,经历众多磨难整顿吏治的故事。剧中主人公陈廷敬曾是康熙的老师,很受康熙敬重,因受康熙之命处置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从而卷入了明珠党和索额图党的党争,一度被罢官,最终查处了明

  • 霍去病打匈奴用的是什么战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那么霍去病究

  • 智囊张良是如何转败为胜,化腐朽为神奇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死一生的刘邦到了下邑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两件很头疼的事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第一件事是他兵败如山倒后,原来投降到他的手下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还有一件事就是刘邦的老爹和结发妻子在避难的过程中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相对于第一件事来说,第二件事更令他头疼。刘邦知道有了他

  • 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里陈廷敬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浩然正气,往往是指那些刚正、正直、正义以及正大等层面的态度行为。它们,展现了正能量的精神风貌。影视作品,对于这类元素是常有呈现的。很多时候,作品是通过人物角色以及其行为行动等,去进行诠释和演绎。进而,反映出人物角色的精神品质。雷献禾与王菁执导、陶泽如与朱宏嘉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剧作《一代名相陈廷敬》,

  • 《一代名相陈廷敬》:清朝第一位状元 麻勒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相陈廷敬》里最让人过瘾的剧情还是朝堂上的剑拔弩张,步步惊心。剧中的陈廷敬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与之对应的则有贪污腐败的索额图、明珠党,但除此以外任希鸿饰演的麻勒吉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廷敬正直无私,麻勒吉则与他分庭抗礼,老戏骨对戏,十分精彩。历史上的麻勒吉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历史上的麻勒吉

  • 《一代名相陈廷敬》:陈廷敬为什么被称为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清两季,自胡惟庸之后,就再无丞相了。但是在清朝有很多人曾经被民间称为宰相或者某相。譬如大家熟悉的刘墉,因为戏说的缘故被称为”宰相刘罗锅”;比如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但事实上他们都没有当过宰相,清朝也从未设置过宰相一职!而被称相的,在康熙朝更是比比皆是!比如索额图被称为索相,纳兰明珠被称为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