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明说介子推

清明说介子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85 更新时间:2024/3/30 6:42:45

清明时节,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想起介子推,就会陷入一种复杂的心情。

介子推是春秋中期的晋国人,早年追随因受迫害而流亡国外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期间,重耳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有时竟处于饥寒交迫、钱尽粮绝的窘境,于是不得不挖野菜,讨饭吃。

一次,重耳在以野菜充饥时,悲从中来地慨叹好长时间没有吃过肉了,几乎都忘了肉的滋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恰好在重耳身边的介子推怀着一颗愚忠之心,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做了一碗肉汤,亲手捧给了重耳。喝下肉汤的重耳很快知道了真相,虽然感觉不舒服,但他还是非常感激这个臣子。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重兵护送下,回到晋国,登上了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之初,对随从流亡,有功于复国的臣僚论功行赏,但是并没有封赏那些在生活上服侍照顾他的人,当然也就没有赏赐曾经“割股侍君”的介子推。

有一些人坐不住了,比如一直负责晋文公生活起居的壶叔,就去自言功劳领取赏赐。介子推不愿主动求赏,而且对那些邀功请赏者颇为不屑,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上天无意灭绝晋国,扶持公子重耳登上王位完全是上天的旨意,而有的人却以为是靠了自己的力量,这难道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钱财,被说成是盗贼,更何况把上天的功劳据为己有呢?下面的人把自己的欺骗当作符合道德的行为,上面的人又对其给与奖赏,上下相互欺骗,我难与他们相处啊!总而言之一句话,他觉得“举世皆浊我独清”了。此言一出,不仅堵死了自己获得封赏的道路,而且将自己推进了隐居之门。

“得即高歌失即休”,在成为被晋文公遗忘的角落之后,万念俱灰、失望透顶的介子推不得不负气带着老母亲悲壮地躲进绵山隐居起来。

介子推的言论不久传到了晋文公的耳中,晋文公这才想起了那碗特殊的肉汤,想起了那个特别的厨师兼服务生,同时他肯定对介子推不负责任的言论感到些许不快,于是,他采取了和介子推的“割股侍君”一样决绝的做法放火烧山,想用熊熊烈火把自命清高的介子推从绵山之中逼出来。结果很悲惨,死要面子的介子推和他那苦命的老母双双殒命在大火之中。晋文公后悔了,于是就有了纪念介子推的寒食和清明节。

两千六百年前的忠臣义士介子推,其心可嘉,其行可叹!


下一节:孔子孟子的那些故事

更多先秦历史故事》》》先秦历史故事大全介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上最牛的谶语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谶语”,就是事后应验的话,固有一语成谶之说,但狭义的谶语,也就是人们经常提起的谶语,则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政治预言。史上最早的谶语是西周末年的“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服,几亡周国。”周宣王姬静听到童子拍手而歌,知道必有女人干政,祸起山桑木做的弓和野箕

  • 贾府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到贾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红楼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宁二府,但笔者在此要写的这个一千七百年前的风流贾府,其权势和财富绝对在前者之上。这个贾府的当家人名叫贾充,是晋武帝司马炎最宠信的大臣,官至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或国防部长,比贾政的官职高得多,也重要得多

  • “竹林七贤”谁是最吝啬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谁是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天字第一号吝啬鬼?莎士比亚剧中的夏洛克?不对。莫里哀剧中的阿巴贡?不对。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也不对。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也不对。莫非是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还是不对。到底是谁呢?这个家伙应该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和前面五位相比,王戎至少有两个

  • 张翰弃官回乡究竟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晋时期的张翰在历史上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但他为了故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而辞官归乡的故事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时见于诗词散文之间。张翰放弃仕途回家做老百姓真的是为了鲈鱼脍和莼菜羹?鲈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鱼,以吴淞江所产最为有名,小学语文课本中便有“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历史上唯一的张姓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谈起中华民族的姓氏,人们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张王李赵遍地流(刘)。毫无疑问,张是中国的一个大姓,但不知什么原因,五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中张姓建立的王朝却寥寥无几,严格说来,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张氏王朝。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初期,西晋衰亡,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在北方及西南的巴蜀地区,先后出现

  • 宋徽宗与明崇祯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徽宗和明崇祯帝生活时期相距500年,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颇有“名气”的亡国之君。与此同时,宋徽宗的“不能为君”和崇祯的“勤勉图治”同样“名垂青史”。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多才多艺之君:独创中

  • 中国皇帝的寿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从三皇五帝时的黄帝算起,直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先后出现了558位帝王,包括396位皇帝,162位国王。如果从秦始皇算起,直到1911年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2100余年,共有皇帝335人,其平均寿命是41岁。据现存有关资料,如果按照朝代顺

  • 从“诛十族”到“瓜蔓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棣夺取皇位后,马上颁布了一个奸臣榜,建文朝廷的六部九卿大臣全部榜上有名。他举起屠刀,一批批屠杀了那些不愿投降他的人。在这场血腥镇压和大屠杀中,死得最惨烈的当属方孝孺。为了捍卫他的价值观与道德理想,方孝孺付出了“十族”的代价。这是“靖难之役”中最惨绝人

  • 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不忍细看。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光洁圆润全然不见,入目全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于是,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更何况,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上避、为时政忌。因此,读史时,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

  • 历史细节 历史不能细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是什么?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人说“历史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大智慧。谁掌握了这种文化和智慧,谁就可以掌握了历史,谁就能够创造历史”。由此可见,历史或许真实,但也存在着欺骗我我们的情况。本期,小编带读者们擦亮眼睛,走进历史的微观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