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钮钴禄氏熹妃的争议

关于钮钴禄氏熹妃的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17 更新时间:2024/2/8 11:10:46

对于清史稿中关于熹妃晋封熹贵妃的记录,不少人存有质疑。从现行史料看,仅在雍正八年和硕端柔公主下嫁时,内务府有关筵宴的请旨中有贵妃钮祜禄氏字样。

在清朝,贵妃定员二人,是位在皇后之下第二等的嫔妃,地位殊尊,加上雍正朝嫔以上的嫔妃人数很少,几乎全都是登基时所册封的第一批妃嫔,也就是原府旧人。在雍正登基后入宫的嫔妃惟有诞下弘曕的刘贵人被晋封为嫔,其他全都是较低阶的贵人、答应、在。

因此像贵妃的册封礼这类在雍正朝应属于后宫的重大典礼不可能毫无纪录留下。而按例,晋封贵妃会制作新的金册,也会有册内容跟册封礼的纪录,礼部、内务府应该都会留下相关请旨纪录,但至如今都未发现任关于熹妃钮祜禄氏晋封贵妃的册文与册封礼的纪录,因而熹妃是否真的晋封贵妃一事仍是未知数。较有可能的情况是,熹妃虽未正式册封为贵妃,但在后宫得到了贵妃级别的待遇。

在雍正八年时,年贵妃早已逝世、齐妃又因为弘时之故已失宠,因而熹妃实际上在后宫资历与地位也仅次于皇后,加上其所生的弘历更已被雍正秘定为皇太子,身为后宫资历排序第二又是未来帝母,熹妃虽未正式晋封贵妃,但获得贵妃等级的待遇也是合于情理。

面承雍正帝册封嫔妃口谕的贝子允祹,因速记、简写受封者钮祜禄氏为“钮氏”,字迹潦草,交官吏撰拟谕旨草稿,形近而讹,误写为“钱氏”,草拟册文,也沿用“钱氏”二字。在将册封文镌刻于“金册”以赐予受封者时,才发现误写,主管此事的允祹难辞其咎,因而在册封嫔妃之事上因“误写妃姓”而被惩罚,为此允裪被革去了贝子,降为辅国公。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钮钴禄氏有几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皇后钮钴禄氏,有7人。生前获封的5人,死后追尊的2人。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她的妹妹温禧贵妃也是康熙帝重要的嫔妃之一。雍正皇帝的熹贵妃,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

  • 清朝官员头上那颗珠子值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的官员有九品到一品,一品官员的帽子都是红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被视为吉祥之物,红宝石也是非常少见的。二品官是用的珊瑚,是有机宝石,珊瑚的颜色是白色的,但是宝石级别的珊瑚为红色,粉色,仅次于红宝石,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三品官员是用蓝宝石,是宝石级别的刚玉,出来红色的宝石之外,其余颜色的宝石都被称

  • 乾隆皇帝到底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为我们没办法从真实的图片了解到历史,只能从出土的文物来推测。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人物,现代人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到他们的真实面貌,也没有留下来的比较还原的画像。皇宫内的画师技艺那自然是无比精湛,只不过因为中国古代大部分都是水墨画,而且作画的“模特”又是皇上,所以很

  • 满族人为什么后来都改汉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1912年时,清朝灭亡了,中国进入了连年战乱的时代,但是原来的那些皇族过得并不好,他们失去了原有的显赫的光环,逐渐沦为底下人,甚至遭到人们的唾弃。 在清朝灭亡后,还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景象,就是清朝的贵族把自己的满族姓改成了汉族姓,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满族人,那么为什么清朝灭亡后,他们就赶紧改名换

  • 清朝人的辫子代表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史料记载,清军在入住中原以后,下令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一律都要留辫子,甚至出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由此可见当时的政策对于留辫子的要求极为严格。当然,在这其中,清朝人的辫子也有特殊的含义。1.代表了满人对于汉人的征服。由上至下推行的留辫子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对于留辫子

  • 满族八大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满族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1.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家族是清圣祖康熙帝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的娘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清王朝的“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清太祖努尔哈赤

  • 明英宗为何能两次登基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英宗是明朝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两次登基为帝。很多人奇怪,中国古代皇帝几乎都是父死子继的,就算有禅位的皇帝,也没有听说过再次登基的,为何明英宗就当了两次皇帝呢?明英宗之所以两次登基成为皇帝,与两次事件有关,也与两位太监有关。让明英宗失去皇位的,正是明朝历史上的耻辱事件——土木堡之变。

  • 乾隆后面的一位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后面的一位皇帝是嘉庆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读作: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

  •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说为侍女)。此时,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弘时一人,所以

  • 和珅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大红人。他“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被擢升为御前侍卫。但自此之后,和珅深得乾隆的宠信,平步青云,任军机大臣长达二十年之久,可谓空前绝后。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珅“善解高宗(乾隆)意”,且常出奇招。从这个角度说,和珅可谓历史上少有的善解人意的心理“大师”。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