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方记载内容:大批中国百姓火烧圆明园

西方记载内容:大批中国百姓火烧圆明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95 更新时间:2024/3/2 5:38:37

谈及圆明园,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这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化的铁证。然而西方的一批资料,却揭开火烧圆明园真相,以至有学者感慨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甚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量中国百姓参与了抢劫和火烧圆明园。

首先看一个问题,英法为何火烧圆明园?

根据《清史稿·邦交志》记载,英法火烧圆明园,完全是为了丧心病狂行为。然而,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篇《评清史稿:邦交志》的文章,提到的内容却颠覆传统认知。

英法派人与爱新觉罗·载垣(康熙六世孙,怡亲)商谈,但爱新觉罗·载垣“阳许之,而阴谋害之”。

次日晨,英、法译者归营报告,途遇僧格林沁之马队,英人被捕者二十六、法人十三,经二十日之监禁虐待,英人得生归者半,法人仅五名,后英人之焚圆明园者,即以报复也。撰《邦交志》者,何必隐讳其词若此?

根据蒋廷黻的记载,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抓住了英法使者,并虐待致死20余人,几乎一天杀一个,所以火烧圆明园是出于报复心理。但令人奇怪的是,清朝遗老编修的《清史稿·邦交志》中,却将这一段彻底不提隐瞒了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史学大家蒋廷黻提到一句,“英人之焚圆明园者,即以报复也”,这里说的是英国人火烧圆明园,而非英法联军。

那么,蒋廷黻考证的火烧圆明园原因,和火烧圆明园的真凶,到底可不可信呢?西方的一批资料,证实蒋廷黻了观点。

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本世纪初时,走访了英法两国一些图书馆、档案馆,陆续收集了参与圆明园暴行的英法联军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多资料在中国史学界从未出现过,最终写成了《186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2005年翻译成中文。

10月18日……英军到处张贴布告,宣布:(英军)格兰特将军下令捣毁圆明园,以报复英国俘虏所受的虐待。

长期在晚清中国海关工作的美国人马士,他所写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提到“(英国全权公使,见下图)额尔金伯爵希望破坏圆明园宫殿的建筑中,把它视为有些俘虏曾被虐待的地方,并作为计划损伤(大清国)皇帝个人尊严的一种办法”。

可见,火烧圆明园的起初原因,就是为了泄愤,因为外交人员遭到清政府的虐杀,当然骨子里透露的是不比清政府文明的野蛮。然而问题在于,英法外交人员都遭到虐杀,究竟是英法一起动手纵火,还是单单只是英国?

无论是《1860:圆明园大劫难》,还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或者其他一些西方资料,比如法国随军翻译埃利松的《翻译官手记》,都证实了这么一点:法军早于英军一天到达圆明园,所以法军先抢、英军其后,最后英军放火;而且,侵华英军不顾法军的反对,独自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英法联军中的一员,参与抢劫的法军阿尔芒·吕西,在《军旅回忆:1860年征战中国之私密家信集》中,留下过这么一句话,可谓是最大的证据。

世界第八奇迹(圆明园),我们刚刚将其洗劫一空,英国人又刚刚将其付之一炬。圆明园,这历经了数朝数代的杰作,是我平生所见最漂亮的东西,今生今世,再也无缘一见了

在《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英军的吴士礼中校也留下一段证词。

我们的盟军抢完了,也烧了多处宫殿,却反过来抗议我们……他们认为将圆明园完全捣毁,简直是哥特人的野蛮行径,令人诧异的是,当我们的高卢盟友将那里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时……这种评价居然没有闪现在他们向来堪称敏锐的头脑中。

可见,真相非常明确,圆明园主要是英国人烧毁。至于法军,前期有小规模纵火行为,但都得到了控制,对圆明园建筑整体损害不大。

然而,如果说法国人抢劫、英国人纵火,这显示出英法野蛮行径的话,那么还有让中国人难堪的一幕,这就是大量中国百姓也参与了抢劫和纵火。

《翻译官手记》中记载,英法组成委员会,准备商量物品价值,以便平均分配时,“海淀的中国(大清国)百姓已经越过围墙进入公园(圆明园).......进入园林中的宫殿”。这一记载得到晚清汪康年所写的《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佐证。

相当一部分中国的普通民众直接参与了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行动......邻近乡民及海淀贫氓纷至沓来,麇集园墙外渐近吾营,与在营华役互语,华役携有梯逐架以登,络绎越墙而入。

最让人无语的是,英军下令烧毁圆明园时,“各军并无火器,惟有水桶、水锅而已”,为缺少纵火材料着急不已时,“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

此后数十年,中国百姓频繁光顾圆明园,所谓“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就是寻找掉落在土中的宝物找出来,另外涉及到砍树、盗窃建筑材料(包括拆毁零星的建筑)等,最终导致圆明园彻底被毁。

有人评价,参与了整个劫掠、焚毁圆明园的中国百姓,令人蒙羞,令人感到悲哀。笔者认为,这就是“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的下场,这些百姓固然可恶,但更可恶的是清政府,完全不将百姓当人看,才酿成了圆明园惨剧。虽说有些违背主流价值观,但当时的清朝,的确更像是满人的清朝,而非汉人的中国。

综上可见,清政府虐杀英法使者是导火索(即便不虐杀,英法未必不会抢劫,但烧毁可能性不大,这不是为英法开脱,而是实事求是分析),此后法国人是小规模纵火和抢劫,英国人是抢劫和彻底烧毁圆明园,不少中国百姓参与抢劫和纵火。

值得澄清的是,网络上有很多文章讲述,龚自珍之子龚橙带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实这是一个谎言,没有任何严谨的史料作证。或许,清政府想找一个替罪羊吧,其实圆明园那么大,还需要专人带路,这不是扯淡吗?当然,还有说八旗李某带路,但也没有史料佐证。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看来国耻的圆明园惨剧,但清朝社会精英却极为平静,曾国藩甚至说出“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清政府)

。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一句“不伤毁我宗庙社稷”,就是有德于我,至于火烧圆明园只是小事(不能怨其小者)而已。如此王朝,不亡还有天理吗?

近两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声音很高,但看完火烧圆明园的真相之后,这样的园林还值得重修吗?笔者认为,本是清朝皇帝为了个人私欲,花费数千万两白银修建的圆明园,最终被毁于耻辱(国内外都参与摧毁圆明园)之中,这样的圆明园重修只会是更大的耻辱!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胡惟庸”案为何株连三万多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作为开国功臣被皇帝处死,但事实上胡惟庸直到身首异处的那一刻,关于他企图造反的那些阴谋,其实并没有被公布。这件事到李存义事发才进一步发酵,使得多达3万余人,成为此案的株连者。此事波及时间之长,甚至到数年后,还有漏网的所谓余党。因此当被朱元璋杀掉的时候,这位中书省的丞相身上,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可

  • 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是清河县黄金庄人氏。是一名大家闺秀。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嫁了家境贫寒的武植(当时武植还没有中状元)。经过施老先生的艺术加工,就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潘金莲。

  • 揭秘历史上朱元璋的真实长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明朝中期,朱元璋的长相如何就有不少争议。《明史·太祖本纪》描述朱元璋的长相时,也说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姿貌雄杰”当然是溢美之辞,“奇骨贯顶”却也是隐晦描述朱元璋长得有些特别,与常人不同。甚至有明朝人的笔记说他“左脸颊有一十二颗黑痣”,这长相简直是匪夷所思。在古人的迷信

  • 揭秘:张三丰是否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张三丰存在与否一直是一个谜题,不过现如今看来,大部分史籍资料可以证明,张三丰在历史上存在过,只不过他的生卒年是没有记载的。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发动天下都未能觅得他的踪迹。换句话说就是明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信奉道教的。朱元璋就是非常信奉道教的,假如不信奉道教,那么朱元璋肯定是不会多次寻找张

  • 张居正和万历皇帝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关系很复杂、也很微妙,比如说:开始,张居正开是万历的老师,在年幼的时候,明穆宗隆庆皇帝就把万历交给张居正做学生了;接着,在隆庆皇帝驾崩后,张居正不仅是万历的老师,似乎还类似于父亲一样对他进行教导与培养;之后,万历长大正式做了皇帝之后,张居正与他便又成了帝王与臣子的君臣关系。可见,张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明立国以后,朱元璋瞅准了南京这么个风水宝地做了都城。南京地处江南富饶之地,南京城也是易守难攻的绝佳位置。南京一直是大明的都城,直到朱棣上位后却火速迁到了北京。现在北京基本处于我国的上中央位置辐射全国,地理位置非常好。可是在明朝那会儿,北京可算是危险之地。再往北就是元人的老巢。朱棣为什么要放弃江南富

  • 刘伯温传奇预言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代刘伯温的预言,确实用隐喻的方式预言了今后数千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是著名的刘伯温《烧饼歌》。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某日早上在内殿吃烧饼,才刚咬下一口时,宫内太监火速紧急来报,说护国军师刘伯温晋见。这时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元朝顺帝十九年,刘伯温助我一臂之力以来,一直到收复汉室

  • 关于大清王朝的十大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清王朝不过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似乎并不足以令人铭记,但是清朝至今无法给出答案的十大未解之谜,足以令人对其好奇不已。今天小编为您逐一讲述。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一:太后下嫁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

  • 刘伯温四字预言“遇顺则止”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朱元璋的评价可是十分难以相处的,稍不留神就会被杀掉或者被诛杀九族!这也可能和朱元璋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朱元璋从小给地主放牛,而且因为穷苦出家当和尚,可见出身有多么卑微。而后来的时候跟随农民起义军一起起义,一步步从普通小兵当上了皇帝,可见有多么艰难。而那个时候他也深知他的皇位来之不易,很大限度

  •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内容,是围绕一些开国将相的故事展开的,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这些将相得到了神化——比如周朝初年的姜子牙,比如汉朝初年的张良,比如三国的诸葛亮,还有明初的刘伯温。传说中的刘伯温精通周易八卦,堪称能掐会算,能知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的事情,甚至有传说,说刘伯温在世的时候,非但预测到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