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入关后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

清朝入关后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06 更新时间:2024/3/7 1:10:51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之后,清军入关,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清朝一共延续了276年,在此期间,百姓的一些生活习俗被强行扭转过来,比如著名的“剃发易服”,将长发束冠改为“金钱鼠尾”等等。那为皇帝不全国推广满语呢?

如今,满语已经仅限于研究领域使用,可见清朝皇帝并没有让满语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当然,满语仍然有部分融入了汉语,比如东北话“咋呼”、“埋汰”、“故懂”等词汇,就来源于满语;再比如老北京话讲究轻声和儿化音,也是受满语的发音习惯影响。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因此满语也是从女真语演化而来,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来源于中国北方。金朝存在的时候,女真人曾经以契丹为模板创造了女真文字,但不久金朝被元朝灭亡,女真人就分成了两个部分。

在中原的女真人被高度汉化,生活习俗甚至日使用的文字,都跟汉族没什么区别了;而在东北的女真人,又深受蒙古文化影响,久而久之,女真文字在明朝彻底失传,明朝末年,女真人写书面文件6成用蒙古文,4成用汉文,直到努尔哈赤崛起,才改变了局面。

努尔哈赤觉得女真应该有自己的文字,于是命令大臣噶盖和学者额尔德尼创造女真文。两人接受了这一任务,加班加点无数个日夜后,终于拿出了“无圈点满文”(老满文),老满文是根据蒙古字母创造出来的,皇太极称帝后进一步完善,出现了“有圈点满文”(新满文)。

从此,满语成为了既有语言、也有专属文字的语种。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出于维护统治稳定的需要,命所有百姓“移风易俗”,剃发、易服都在强硬的推行手段下完成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清廷也遇到了来自民间的大规模反抗,双方矛盾一度激烈到无法调和,流血无数。

随着清朝江山逐渐稳固,汉人的反抗心理也没那么强烈了。既然大环境已经稳定下来,皇帝们为何还是没有全国推广满语呢?这是因为,大范围推广满语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汉人和满人的人口比例不均,汉族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如果要这么做,势必面临几大困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上古以来产生了无数人文经典,这些经典几乎全部以汉语的形式流传下来,而且人们说话也习惯引经据典,假设想用满文代替,等于要把整个传统文化宝库换一通血,更何况满文属于字母型文字,汉语却是由象形文字衍生而来,改写翻译推广难度太大。

其次,清初顺治多尔衮主事期间,因为剃发易服事件导致的矛盾已经够大了,等到了康乾时期,皇帝的重心已经放在了稳固江山,而不是改换江山上,如果要强制推行满语,势必又会引发大规模的反抗,稍有不慎就会动摇清朝统治根基,这是盛世皇帝不愿见到的后果。

最后,满语不外传也有很大好处。清宫里的不少绝密档案,都是用满文书写的,普通人就算看到了也不能明白意思,增强了保密性;还有一点,清朝的皇帝自己也会学习汉语、汉族典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自己也成了汉文化的推广者。综上所述,满语虽然没有大面积推广,但民族文化却互相融合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清朝最富有争议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雍正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位皇帝,不过他也是清朝最有争议的皇帝,首先他的皇位来得有点"不正当",毕竟当初他的竞争者很多,雍正就"九子夺嫡"中杀出来,登基之后又跟生母关系恶劣,再加上他还有"害死亲生儿子"的传说,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雍正浑身上下都是污点。雍正最大的污点,莫过于他皇位的正统性,有人说康熙并没

  • 真想揭示雍正没有杀自己的儿子弘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乾隆帝(弘历)的哥哥,母亲是齐妃李氏。当时他上面的两个哥哥早就死了,因此弘时也算雍正实际意义上的长子。按照传统来说应该立长子,也就是弘时为太子。可是雍正帝对弘历十分喜爱,甚至刚坐上皇位不久就宣布立弘历为太子,引起朝臣议论。弘历极其聪慧,五岁就能背诗歌,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十

  • 玄烨得了天花为什么顺治皇帝还要传位给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51岁的皇太极突然驾崩,身后之事还未做任何安排,皇室陷入混乱与恐慌中,各方势力剑拔弩张,他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谁登基为帝?”孝庄太后及时拉拢了权臣多尔衮,最终硝烟在六岁的福临(顺治帝)登基中结束,不过顺治帝虽为皇帝,但对许多事情却无可奈何,即使多尔衮在顺治帝12岁时死

  • 清朝官员官服身上的一串珠子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为何挂一串珠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看电视剧的朋友都发现了,在清朝的时候,很多官员他们的脖子上都有一串“项链”。甚至连皇帝和后宫嫔妃他们都也会带着一个“项链”。其实他们这个不是“项链”,而叫朝珠。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

  • 清朝官员如何区分品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我国的朝代更迭中,想必大家对于明清两朝是最为了解的。但是两者相比较之下,我们对于清朝的了解要显得更多一些。因为毕竟清朝是我国历史当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的结束也正预示着新政体的来临。经常看清剧的小伙伴都会知道,清朝的官吏都是分几品官员什么什么的,上到朝廷中央,下到地方官吏。都得看品级。所谓官大一

  • 皇太极为何把后金改为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女真族是中国古老的一个民族,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到了明朝时候,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建州女真原来居住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到了明朝时期,主要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

  • 道光皇帝的龙袍为什么要打补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庆二十五年,新疆发生了张格尔叛乱,皇帝陆续派人围剿,但直到道光七年,这次事件才终于落下帷幕,首要功臣便是大学士长龄。道光为了表示对这些勇士的赞赏,召集群臣,在宫中安排了宴席。可是众人落座后却面面相觑,十分尴尬,都不敢落筷,因为二十多个人,分布在两张桌子上,可每个桌子上只有寥寥五六个菜,每个人一筷子

  • 清朝为什么不承认西方文化的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对于日本国的明治维新,我国历史上清庭显然就是拒绝革新了,而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点就是拒绝承认西方文明的现金性。这道理相信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了,清庭掌权的大多数都是怀旧的老顽固派,不想做出什么改变。若是承认了人家的先进性,那势必就要进行改变。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拒绝改变,那自然不能承认西方文明的先

  • 揭秘清朝太子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仅需要从《康熙起居注册》中,看一下在1867年6月初10这个普通的日子里,他的皇太子究竟过着是怎样的生活,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那个时候人们是以时辰来计时。就是从晚上十一时到凌晨一时为子时开始计算,按照诸如此类的顺序往下排。当时的胤礽,睡到凌晨3点,就差不多要起床了,因为这时候

  • 乾隆身边的七公主和九公主为什么待遇差别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两年乾隆身边女人争宠的宫斗剧比较火,使得令妃也成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角色。虽然在这些剧里,她并不算是女主,却也有着足够多的戏份。出于突出剧中女主的需要,令妃就难免沦为了被抹黑的对象,这与她在真实历史上的地位,还是有很多出入的。通过追剧,大家都知道,她的出身比较低微,为此进了宫里,一开始也并没有太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