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一八东北不抵抗真相:历史之谜终被解开

九一八东北不抵抗真相:历史之谜终被解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16 更新时间:2024/1/17 13:24:45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

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口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说法多是空口无凭且经不起史料验证的。

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决策完全是自己和东北地方高层的行为,与蒋介石无关。


一、洪钫铣电说

关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说法中,最著名的是洪钫的“铣电”说。洪钫是张学良部下,九一八时任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

据他多年后回忆,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曾经给张学良发了一封电,命令其对日不抵抗,并且回忆电文内容为:“北平。张副司令钧鉴。绝密。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中正。”这就是所谓的“铣电”。

张学良另一部下赵镇藩(时任东北军第七旅参谋长、北大营的守卫者)也回忆称,他曾接过张学良转来的蒋介石“铣电”,“主要内容是:采取不抵抗政策,竭力退让,避免冲突,千万不要‘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等语”。

而且洪钫还回忆说,张学良曾将“铣电”转知东北各军事负责官长一体遵行。长期以来大陆很多历史学者都根据洪钫这一回忆和赵镇藩的应和,作为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曾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证据。但是查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与东北高层其他官长之间、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东北高层与蒋介石及南京政府之间往来的原始电报档案,却并无一次提到“铣电”者。

如据称是受到“铣电”影响的“鱼电”,即1931年9月6日张学良致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式毅、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的不抵抗电文中,张学良就只字未提起过所谓的“铣电”。

1951年7月,臧式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回忆材料时,也只提到张学良“鱼电”而没有提到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曾发“铣电”给张学良。这显然与洪钫回忆称张学良曾将铣电内容转知东北各军事负责官长的说法不符合。

而事实就是,“铣电”原件在海峡两岸的所有档案馆中都查不到。台湾历史学家刘维开曾经查遍台湾保存蒋介石文档最全的《蒋中正总统档案》(俗称“大溪档案”),也未找到“铣电”的档案。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曾有人根据窦应泰《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一书,说“铣电”原件保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的展柜中。大陆历史学家天石亲自电话询问窦应泰此事,得到的回答是“此书不足为据”。最关键的是,张学良晚年自由时,亲口多次唐德刚等人否认铣电的存在。


二、何柱国说

东北军将领何柱国曾回忆,1931年9月12日,蒋从汉口、张从北平,两人坐火车在河北石家庄会面,蒋对张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但至今也没有证据显示蒋曾与张在石家庄会面以及说过此话。

现根据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行程,则否定了蒋、张在河北会面之说。因为按照《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记载,1931年9月12日蒋介石全天都在南京:“上午,与夫人等至天保城浙军纪念塔野餐;下午,吴忠信执粤方兆铭复电”。而吴忠信的日记,也证实他当日与蒋在南京会面(见《吴忠信日记》,民国20年9月12日,台北党史馆藏影印件)。而根据蒋作宾的日记,则证实12日张学良在北平接待了新任驻日公使蒋作宾,依当时的交通情况,也不可能又到石家庄。所以何柱国的说法是不足为凭的。


三、郭维城说

1934年才担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他是1933年加入中共的秘密党员),曾回忆称“九一八事件当晚,蒋介石曾十多次电函张学良不准抵抗”。但这种说法也没有根据,因为当时蒋介石正在坐船从南京到南昌去指挥剿共的途中,通过蒋介石的日记,也证明蒋当晚不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四、应德田说

1934年才到张学良手下任职的应德田曾回忆,称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曾对自己说,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一两日内给张发过命令其不抵抗的电文,内容为“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血战湘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死的人太多了,满江的血水。”尽管已经过去84年,但战况之惨烈仍清晰印刻在百岁红军刘惟治的脑海中。老人记忆中最惨烈的战役,指的是红军长征中的血战湘江。1934年11月下旬,始自赣南的长征已40多天了,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抵达广西境内全州、兴安一线的湘江边。此时,蒋介石已调集40万大军在湘江两

  • 辽沈战役中的历史记忆:英雄的赞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爆破英雄——梁士英1922年11月13日,梁士英出生在吉林省三岔河镇郊的梁家窝堡屯一个贫苦的家庭。1948年9月,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打响了,梁士英所在部队奉命攻打锦州。在战前动员会上,梁士英代表全排表示了决心。在急行军的路上。他又帮有病的战友背枪,又替别人背米袋。部队宿营时,他也不肯休息,帮助炊

  • 九一八事变后世界各国的反应:苏联奉行“不干涉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一、国民政府1、外交努力1931年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1931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

  • 汪精卫为自己的叛国行为这样辩解:我乃是曲线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奸是历史中的一个毒瘤,面目可憎,我们不得不正视、研究、警惕。抗战时期汉奸众多据统计,整个八年抗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数量。而在此之前1931年“九一八”之后的局部抗战中,汉奸也多如过江之鲫,难怪杨靖宇殉国前,一边开枪一边怒骂:怎么到处都是汉奸!事实上,杨靖宇之牺牲,就

  • 辽沈战役战况惨烈 结局决定东北归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沈战役参战人数一、东北人民解放军1、总兵力东北人民解放军(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民主联军,也称东北野战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前,兵力已有30万。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

  • 你可知道“九一八”国耻到底有多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1931年9月19日,沈阳城陷落。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每

  • 辽沈战役为何先打锦州:解放军不按常理出牌的大气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8年,经过通盘考虑,中央军委把与国民党首次战略决战之地选在了东北。既然要吞下东北,那就必须考虑好从哪儿下口的问题。总得来说,当时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先打长春。长春的国民党守军约10 万人,远离关内、孤悬北边,被我军围困已达 5 个月,补给非常困难,解放军的北满根据地又在它旁边。如果打长春,

  • 湘江之战的历史真相:惨败究竟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湘江之战”让众多幸存者晚年每每想起就泪流满面。这场战争有多惨烈,“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就是这场战争的真实写照。1934年的11月,撤离苏区的红军到了湘桂边界,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欲将红军包围在湘江东岸地域全歼,在生死存亡之际,红军在潇水与湘江之间方圆二百里的范围,浴血奋战七天七夜,最终

  • 简述红军长征中著名八大经典战役你都了解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自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纵横11省,历时365天,行程两万五千里,翻越大小山脉18座,跨越河流24条,爬雪山、过草地,激战多次,你知道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役都有哪些吗?1、血战湘江背景:1934年11月16日,湘桂军阀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形成对中央红军的第四道封锁钱。国民党湘军刘建绪的

  • 三大战役解放军为何先打辽沈:控制东北就是把握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解放战争于1946年开始,于1948年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解放军通过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改变了双方的实力对比,从而具备了向国民党发动战略攻势的能力。1948年,“三大战役”的初步方案已经确定,解放军高层经过研究讨论后,决定先对东北辽沈地区的国民党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