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密:青海马家军的真正实力和覆灭经过

揭密:青海马家军的真正实力和覆灭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4/1/17 6:33:31

青海马家军阀简介

青海马家军,简称“青马”。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统治青海(包括今天的青海和部分甘肃)的回族军阀武装,是近代中国一个奇特的封建家族式统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在一种独特的地域化和民族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体现了勇武、不屈不挠、团结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浸透着残暴和血腥。

青马以其士兵的剽悍奋勇,几十年征战中胜多败少。在1949年兰州战役中,青马最终被解放军扫荡。


青海马家军阀战斗力

马步芳在与南京方面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认识到,要保住自己家族在青海的霸业,巩固自己在青海的统治地位,只能凭自己手中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与蒋介石集团相抗衡,并在国民党中央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马步芳上台之后,马家军队发展之快是十分惊人的。

马家地方武装从马麒建立宁海军起,开始独立发展,到国民军入青前,兵力只有三千人。马步芳上台后,军事力量迅速膨胀。一九三五年宁夏战争时,正规兵力已扩大到一万四千人。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时,马步芳共投入正规军已近三万人,加上地方民团兵力共达十万人之上。

抗战期间,马家军队继续扩大,至第四十集团军成立时,所辖正规军兵力共两个军,一个独立师,总计近十万人之多。到解放战争初期,马家军队总计已达到四个军,一个骑兵师,二个独立旅,三个保安团师,共约十五万人。

此外,在中央编制限额之外,还有武装警察数百人,森林警察总队五百余人,地方保安团西宁地区的十一个团,乐都六个团,循化三个团,民和五个团,化隆八个团,贵德、湟源五个团,共计近四十个民团武装,七万余人。所以到四十年代,马家正规和非正规军队人数已占全省人口之六分之一。青海全省从上至下几乎成了一座大兵营。

马家不仅保留了一支队伍庞大的备武装和临时武装,而且军队的装备也日趋现代化。民国初年宁海军初建时,这支地方武装尚是一支土生土长的土兵武装。那时军中所用还是一色的黄色“马”字大旗,士兵没有统一服装,所持器械主要是旧式的刀矛兵器,仅有的一点火器,也是猎户所用传统的叉子枪和一部分破旧来福式步枪、老式的土炮。

后来马步芳屡经更换,到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军队整编时,马家地方武装已初具现代化规模,军中不仅武装多为美式新造,而且炮兵、工兵、辎重、无线电、手枪团、修械局、兵工厂、汽车团、军医队、军乐队已一应俱全。

为了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十分惊人。马家初建宁海巡防军时,军费年开支为二十九万一千五百七十余元,加上镇守使署官员薪饷,年支洋计三十三万一千六百余元,民国六年甘边巡防军马步各营军费为二十七万三千五百余元,加上镇守使署支费计为三十二万三千余元(银元票),已占当时全青地区岁入的百分之四十。

民国二十五年马步芳上台后,军费开支已长至三十八万余元,加上国民政府补助的十二万余元,已达五十余万元,而且军粮高于田赋的六倍,军费一项已占当时全省财政岁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到了抗战期间,马家留驻甘青的军队年支军费已高达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余万元,军粮高于正额田赋的十倍,当时地方年收入(普通门)仅一百二十余万到二百余万元(法币),因此南京中央政府每年补助军费常在五十万到一百万元(银元)。

尽管如此,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止,青海军政费积欠仍高达三、四百万元以上。一九四二年国民党政府对全国收入支系统实行划分,地方军费改由中央核发。一九四六年,南京财政会议又决定军费重新改归地方税项下开支,青海因边省财政困难,仍然中央补助一部分。

可是当时青海每年超支预算数字都很大,仅电讯事业、公路保运费二项,就高达五百八十余万元,实际上超支预算部分多为军界独吞。一九四六年,马步芳在给南京财政部的报告中,一次索要补助费就达二千六百余万元。

此外,还有各地军队直接提取的课金、营买粮草、兵役税、献礼等等。地方财政超支除大量的私人侵吞外,主要是由于军费投资巨额增长。

马家军事力量是在蒋介石集团反共、灭共积极内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马氏军阀统治的后期,其军队的二次大发展,都是凭借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的内战政策而得以成功的。

一九三六年河西血战,其正规军一次就翻了一番;解放战争期间陇东作战时,其正规军又增加了三万余人。马步芳正是利用这两个关键时刻,利用蒋介石需要他为之卖命之时,大肆蒋介石索饷要兵的,从而使他的军阀武装不断壮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宁夏马家军的发迹史,最终也难逃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宁夏马家军简介宁夏马家军,简称“宁马”,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统治当时宁夏(包括宁夏,以及甘肃、内蒙古的一部分)的回族武装军阀,西北三马之一,主要是马鸿逵、马鸿宾所部。1949年9月19日,宁夏兵团第81军在宁夏中宁宣布起义。宁马对宁夏长达40余年的统治结束。宁夏马家军发展历史

  • 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四渡赤水:1、一渡赤水:土城鉴于敌人兵力正不断增加,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由赤水北上渡长江的计划,决定立即撤出,西渡赤水河,再相机北渡长江。周恩来亲自带领人员选定架桥地点,发动群众征集架桥物资和船只。经过一夜的努力,终于在土城上下游各架起一座轻便浮桥。与此同

  • 四渡赤水能够成功主要原因还是领导的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渡赤水战役,红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

  • 四川军阀们的最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川所有军阀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四川军阀防区制由此形成。因各军驻防日久,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饷,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致使各防区成了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据不完全统计,从19

  • 民国四川军阀混战 最后谁胜出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川军阀混战历史1911年四川两个军政府对峙,1912年合并为四川军政府,所辖兵力,史无明载。1913年7月,四川响应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成立讨袁军,公推熊克武任总司令,8月兵败。1916年,以蔡锷为总司令的护国军分两路入蜀,第一梯团团长刘云峰;第二梯团团长罗佩金;四川护国军有卢师谛的第四师、熊克

  • 四川军阀混战像过家家:“哪天有空,打个仗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军阀爱打仗,最喜欢发生军阀混战的地区,则应该是在四川。据《四川内战详记》统计,四川军阀从民国初年开始,打了20年的内战,大大小小一共将近五百起,平均每个月都有两起混战!一般来说,战争都是残酷的代名词。“乌鸢啄人肠”,“白骨露于野”,这是古往今来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印记。但你如果以这种印象来看民国四川

  • 上党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第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党战役简介上党战役,是1945年9月10日,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上党地区(今晋东南),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其主战场位于今长治境内,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

  • 民国川军金木水火土五大军阀 他们之间真是相生相克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川军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军阀派系之一,俗话说“无川不成军”,四川人不怕打仗,打起仗来不要命,而且还是很有策略。抗日战争时期,在与日军的交战中,川军伤亡最多,付出了很大代价,就拿知名的台儿庄战役来说,就是川军以自己的牺牲阻扰日军的进军换来的全局性胜利。与其他地方军阀派系有所不同,川军从未形成过有效统一的体

  • 民国时期姨太太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的,不管是我们的穿着品味,还是生活品味,相比之前都是大有提高的。并且在现在的婚姻法中,我们提倡的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在过去的时候,一个男人是可以娶很多夫人的,大家应该对姨太太这个词十分的熟悉。其实,民国时期,相比那些打扮的十分艳丽的姨太太们,那些原配夫人们就比较朴素了。这些

  • 大汉奸汪精卫为何和溥仪见面后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到汉奸,我们都不免露出几分鄙夷之情,抗战时期,有良知的中国人,瞧不起汉奸,而汉奸,也互相瞧不起。汉奸之间的倾轧,无处不在。汉奸可悲之处就在于此,虽然一举一动都如提线木偶般被操纵,却仍然企图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演技,努力挤出满脸油彩之下的表情。汪精卫为何和溥仪见面后痛哭1943年,在“满洲国”的伪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