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为什么会选择马占山主政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为什么会选择马占山主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04 更新时间:2023/12/18 3:07:4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对沈阳北大营发起进攻,驻沈阳东北军第七旅奉行不抵抗命令,撤离沈阳。两省驻军均按不抵抗命令,大部撤离、部分投降被日军收编,很快辽宁、吉林两省相继沦陷。

可就在9.18事变22天后,张学良在北平任命黑龙江步兵第三旅旅长兼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主席,兼黑龙江军事总指挥。从而拉开了中国政府军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序幕。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胡子出身的马占山主政黑龙江呢?(以下仅是个人观点)

要知道自奉系老帅被炸身亡,新老平稳交接,东北迎来新主人少帅张学良以后,他就不断的撤换他父亲留下来的旧式军人,奉系中胡子出身的高级将领不在少数,这也是让张学良最头疼的事情,张学良在讲武堂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也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他十分看不惯,他父亲张作霖留下的班底和军队格局,高级将领抽鸦片、娶几房姨太太这套。他也的确付诸行动,尽最大努力建设新式军队、大力提拔具有优秀军事素养,军校毕业的科班生,进入东北军高层。

像日后他亲手提拔,在中国且具有影响力的将领,例如以哲、于学忠、黄显声、吴克仁、刘多荃、柱国、董英斌等人,他们在张学良的提拔、重用下都可谓青云直上。在西安事变爆发前后,都做过军一级的主官,在后面的舞台上也都有过或多或少,精彩的表演。

像汤玉麟、张海鹏、张景惠、马占山、许兰州、齐恩铭、阚朝玺,等等这些曾跟随张作霖打天下,身居奉军高位的旧式军人,在张学良主政东北以后,大多数失去了仕途,不是官职原地不动,就是官位越当越小。有的还干脆当起了顾问类的闲职。甚至最后还有不得善终的。这也是其中他们有的人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的原因之一。张学良从接管东北军政大全以后,也就是在逐渐将这些旧式军人踢下了舞台!

那么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里面马占山的确是个佼佼者,或者说是个幸运者。

江桥抗战前期的黑龙江有五个旅,和一个兴安屯垦军(后来改编为旅),这六位旅长分别是,程志远(53岁)、苏炳(39岁)、张殿九(49岁)、吴松林(48岁)、苑崇谷(33岁)、马占山(46岁)。

这里张殿九曾是讲武堂毕业,吴松林曾在洮辽镇守使军官培训团学习过,苏炳文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苑崇谷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程志远是东北讲武堂毕业!论个人交情苏炳文、苑崇谷与张学良的关系要更好。

苏炳文是由郭松林亲自通过张学良介绍到奉军任职的,郭松龄与张学良的关系,用张作霖的话说,小六子除了老婆不能给他郭松龄用,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交情。所以只要是郭松龄看准的人,张学良都要重用。

苑崇谷当时最年轻,东北讲武堂第四期炮兵科毕业,同第一期的张学良学的是同一个科目---炮兵。奉系之所以能逐鹿中原,几次中原争霸,第一靠东北骑兵、第二就是东北炮兵。大炮是战争之神,所以张学良十分看重炮兵的建设。

苑崇谷在东北讲武堂,学习刻苦、钻研,成绩十分优异,深的张学良和当时东北炮兵司令邹作华将军的赏识。张学良出席讲武堂活动,也不曾一次的表彰过苑崇谷,而且也把这个年轻的军官当做新式军官培养,日后堪当大任,应该说是少壮派人物。

张殿九、程志远、吴松林,这三个人张学良对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接触,和感情上的偏颇。但论年龄、资历并不比马占山差多少,甚至单纯的军事理论上,还要强于一天书没读过的马占山。毕竟人家都是科班军校出身,而且年龄比马占山要大。

所以不论是论资历、学历、和军事素养上、包括和张学良的个人关系上,奉系旧式人物的马占山,并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优势。甚至同其他平级的旅长相比较,也是最缺竞争力的一个。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九一八事变22天后,这个最没有竞争力的旅长,甚至让他自己都不敢想象的事突然发生了,一纸命令让一天学没上过的马占山,却成为了黑龙江军事上的最高统帅,和坐上了国民政府黑龙江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把交椅!以前平起平坐的几个旅长这一次成为了他实实在在的下级。

这也是让很多人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会选择马占山?

我认为,张学良在马占山的任命上,他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虑。他起初的确是想将这个位置交给苏炳文的,苏炳文,军事素养、文化水平在东北军中,都是出类拔萃的,谨慎、细致,可以说是东北军的一员儒将。

他选择马占山的同时,其实我认为就是选择了牺牲马占山。

九一八事变以后,迫于不抵抗命令的限制,张学良不管是被迫下的不抵抗命令,还是主动下的不抵抗命令,总之全国声讨张学良、谩骂张学良的声音此起彼伏、比比皆是。游行的学生经到他的公馆门口示威!他自己也的确陷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中,在黑龙江他也是想打一打,提一提气。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却遭人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康熙皇帝曾评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大意是:从宫廷内部看,皇帝昏庸无能,朝纲败坏,宦官专权;从外部因素看,天灾人祸,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清日益强大……康熙皇帝是从整体上进行评论的。笔者管见,上述评论不错,但与崇祯皇帝本人也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在此聊聊,有助于读者了解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1、初上位想干一番事

  • 什么是府院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徐世昌出面

  • 遵义会议的详细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

  • 康有为给徐悲鸿当红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悲鸿年轻时客居上海,生活艰难。一天,他见犹太冒险家哈同征集仓颉画像的告示,就画了个有四只放射金辉的眼睛、满脸须毛、身披鲜绿树叶的巨人,拿去应征。时在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任教的康有为、王国维、陈三立等人出面评选。康有为见徐悲鸿这幅画构思奇特,灵气飘逸,而年轻画家也是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当即喜不自

  • 斧头帮和青帮哪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繁华如梦的大上海滩藏龙卧虎,各方势力盘踞于此,从军政商贾,到地痞流氓,大家都想要在这一方天地里闯出属于自己的成就跟势力,斧头帮跟青帮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两种不同的势力。青帮大家都熟悉,是昔日的黑帮第一大势力,而王亚樵创立的斧头帮与青帮其实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派,那么斧头帮和青帮哪个厉害?昔日叱咤上

  • 红军四渡赤水是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

  • 四渡赤水的真相:四渡赤水是哪四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

  •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一、主要内容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

  • 邓小平与遵义会议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中国大地,遵义的造反派联络大串联来到遵义的外地学生,打着“造刘邓路线的反”的旗帜,到遵义会议纪念馆抄出1959年中央档案馆给遵义纪念馆的复信,诬蔑邓小平“篡改历史,硬将自己塞进遵义会议,捞取政治资本……”。在当时“清算”邓小平“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有“罪行”中,这

  • 遵义会议人员真实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遵义会议人员真实名单:秦邦宪(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陈云(1905年—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