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却遭人同情

为什么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却遭人同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68 更新时间:2023/12/18 3:07:43

清康熙皇帝曾评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大意是:从宫廷内部看,皇帝昏庸无能,朝纲败坏,宦官专权;从外部因素看,天灾人祸,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清日益强大……康熙皇帝是从整体上进行评论的。笔者管见,上述评论不错,但与崇祯皇帝本人也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在此聊聊,有助于读者了解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

1、初上位想干一番事业

明光宗朱常洛原有5个儿子(另一说6个),但大都夭折了,只剩下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明熹宗朱由校是史上闻名的“木匠天子”,性格荒唐怪异,偏信昏庸,荒废朝政,天七年(1627年)病逝前,由于没有子嗣,指定弟弟朱由检继任,是为明思宗,年号改为崇祯。史上也称明思宗朱由检为崇祯皇帝。

客氏是明熹宗的乳母,魏忠贤是是宫中的太监,客魏两人结为“对食”。“对食”就是太监宫女间结成的形同夫妻的关系。两人千方百计哄着明熹宗玩乐,从而操纵皇帝,左右朝政大权。两人心狠手辣,多次使诡计将怀孕的皇后和其他嫔妃流产,让明熹宗无后裔。

崇祯皇帝上位时年仅17岁,他对当时的混乱局势十分清楚,首先就是要除掉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团。他十分小心谨慎,入住皇宫的当天,自己带着干粮,不敢碰宫中的任何食物,晚上也抱剑而眠,时刻准备起来厮杀。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悄悄把自己的人逐步安插进宫,一边丝毫不露声色,继续优待客魏两人,使他们摸不清自己的底细。他借客氏请假出宫试探他的态度之时,立刻批准同意,乘机赶走了客氏。与此同时起用其他太监,与魏忠贤抗衡。待客魏集团内部出现内讧时,使计一举消灭。崇祯皇帝称帝才一年多,就铲除了作恶多年的客魏集团,不能不说他很有谋略和执政手段。

面对国家的财政困难,他一直奉行节俭,多次减少皇室的开支,自己和宫里的人都穿旧衣服,皇后还自己洗衣服,将宫里的金银器熔化后充做军饷。他不好玩乐也不好女色,把大批宫女太监遣散出宫。可以说在政事的勤勉上超过了任何一位帝王。他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有时到了深夜饥饿难耐,就命太监拿几个零钱去买点简单的夜宵来打补充。古代中国历代有400多位皇帝,有谁能做到他这样?

2、刚愎自用自毁长城

崇祯皇帝虽然克勤克俭,且很有谋略和执政手段,却十分刚愎自用,不断犯下大错误。他即位之初,曾起用名将袁崇焕抗击后金(清)入侵。袁崇焕在山海关外加强军备,令金主皇太极无机可乘。足智多谋的皇太极率领十万精兵,绕开袁崇焕屯兵的通州,直逼北京。

魏忠贤的余党四处散布谣言,说是袁崇焕引来金兵侵犯北京的。皇太极也利用这个机会,将其俘虏的两个太监故意放走,还特意让他们听到后金与袁崇焕早已有约的传言。

两个太监逃回北京后,就把传言禀告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不作任何调查分析,对太监的话深信不疑,不仅下令罢免袁崇焕,以后还将其凌迟处死,导制了辽东防线几乎崩溃,活生生地自毁了长城。

崇祯皇帝冤杀袁崇焕后没有吸取教训,面对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他总是急于求成。大臣们稍不如他的意,不是被罢免就是被杀戮。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仅内阁大学士就轮换了50人,搞得朝堂不稳,人心思变,朝堂内正直有为的人士越来越少了,满朝文武结党营私,根本不关心王朝的命运。

此时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规模越来越大,崇祯皇帝急忙派洪承畴去镇压,由于军费不足,他用增加赋税来筹集,引起了老百姓的更加不满,使起义的声势更大。到了崇祯六年(1633年)冬,农民起义由局部问题发展成了心腹之患。他认为辜负了兄长的嘱托,对不起自己的列祖列宗,性格逐渐扭曲,变得暴躁多疑,几乎成了神经质。

崇祯皇帝两次发表《罪己诏》,表示由自己承担一切责任,但此时的空头支票已不起任何作用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农民军大举攻城,太监曹化淳开城投降,李自成占领了外城。崇祯皇帝见亡国已成定局,痛哭一埸后开始安排后事……

3、明朝灭亡原因新考

明朝灭亡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有一种说法是,崇祯皇帝舍不得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充当军饷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自成率领大军进逼北京时,崇祯皇帝慌了手脚,赶紧召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来商量如何将关外的吴三桂调回京师之事。

吴襄算了一笔帐,说调回吴三桂的部队需军费100万两银子,国库的账面上显示只有40万两。俗话说,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杆秤。崇祯皇帝虽说是个十分节俭的皇帝,但大臣们都知道,他是“乌龟有肉在肚头”,恳请他慷慨解囊,从皇银内帑(皇家的小金库)里拿部分出来,以解燃眉之急。但他却向大臣们哭穷:“内帑业已用尽。”

他号召大臣们捐款,但知道没人带头捐肯定不行。他灵机一动,请皇后的父亲、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来发挥带头作用。无奈的周奎只好捐出一万两银子,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掏腰包了,东家几百西家上千的慢慢凑起来。据说这军饷还没凑足时,吴三桂不仅没及时来解救皇上,反而做了清廷的内应,令大明王朝倾覆于一夜之间。

这事看来不是瞎编的演义话本。

管理节慎库的赵士锦后来写的《甲申纪事》中说道:“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自万历八年以后,解内库银尚未动也,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哎!历史上外国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主,中国也有”不爱江山爱钱财“的皇帝!当然,不是说及时凑足了百万两军饷,就能解救大明,至少不会垮得这么快,假以时日能寻找翻盘的机会吗。

文末述评:人们对崇祯皇帝的印象并不是很坏,大都对他抱有同情之心,普遍认为他兢兢业业一生,可惜“生不逢时”。但历史地全面地分析,明朝的灭亡与崇祯皇帝本人的的确确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府院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徐世昌出面

  • 遵义会议的详细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

  • 康有为给徐悲鸿当红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悲鸿年轻时客居上海,生活艰难。一天,他见犹太冒险家哈同征集仓颉画像的告示,就画了个有四只放射金辉的眼睛、满脸须毛、身披鲜绿树叶的巨人,拿去应征。时在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任教的康有为、王国维、陈三立等人出面评选。康有为见徐悲鸿这幅画构思奇特,灵气飘逸,而年轻画家也是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当即喜不自

  • 斧头帮和青帮哪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繁华如梦的大上海滩藏龙卧虎,各方势力盘踞于此,从军政商贾,到地痞流氓,大家都想要在这一方天地里闯出属于自己的成就跟势力,斧头帮跟青帮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两种不同的势力。青帮大家都熟悉,是昔日的黑帮第一大势力,而王亚樵创立的斧头帮与青帮其实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派,那么斧头帮和青帮哪个厉害?昔日叱咤上

  • 红军四渡赤水是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

  • 四渡赤水的真相:四渡赤水是哪四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

  •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一、主要内容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

  • 邓小平与遵义会议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中国大地,遵义的造反派联络大串联来到遵义的外地学生,打着“造刘邓路线的反”的旗帜,到遵义会议纪念馆抄出1959年中央档案馆给遵义纪念馆的复信,诬蔑邓小平“篡改历史,硬将自己塞进遵义会议,捞取政治资本……”。在当时“清算”邓小平“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有“罪行”中,这

  • 遵义会议人员真实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遵义会议人员真实名单:秦邦宪(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陈云(1905年—1995年

  • 近代武汉的五件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本文来盘点下近代武汉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1、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