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经济发达 明朝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明朝经济发达 明朝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75 更新时间:2024/1/26 12:45:16

明朝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16、17世纪间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明朝的经济有多发达?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所统治的朝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朝代呈现出了另一种独有的悲剧气氛,而我们也能够看到的是明朝在它的巅峰时期是有非常多的让人惊叹的东西的。

比如说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就是那种非常让人惊叹的东西,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明朝在他发展到了巅峰之后,本身的经济实力在周边的国家来说可以说是最为强悍的。甚至是在明朝要灭亡的时候,它的经济实力仍然占据了世界经济水平的重大比重。

在很多人看来,明朝经济的巅峰水平,甚至是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初级阶段呢。那么全盛时期明朝的经济到底有多么发达呢?可以说,它的发达程度绝对超过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甚至是比现在很多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的生活都要好的多。

明朝的经济水平在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可以说已经是达到了它的巅峰了,这个时候整个王朝都是有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工业人员从事着的各种各样的工业活动的。

虽然说这个时候,明朝所从事工业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手工业,但是这已经展现出了资本阶级萌芽的水平程度了,也是在这个时候,很多的历史学家都认为明朝绝对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候。

而且在这个时候,在明朝的国家里面诞生了很多的新生事物,这也是因为随着明朝经济水平的开发,所以在各种沿海地区有很多和国外通商的人,这些通商的人通过与国外的人接触,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事物带回了国内。

虽然说在当时还没有对于国家起到重要的改变作用,但是这已经展现出了明朝愿意对外交流的这种意愿呢。其实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当时明朝可以说已经是内外交困呢,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已经废弛了自己的武备力量太久的明朝根本没有什么太多的抵抗力量。

而为了能够有更多的钱去打造武器,有更多的钱可以支撑起更加强大的军备,所以明朝不得不开放的沿海地区的禁令开始和外国通商用来赚取更多的利益。不得不说的是这对于整个朝廷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用处。因为这不仅仅是能够去赚取外人的钱,也能够打开明朝对外交流的通道。

而且明朝中期最巅峰的时候,本身国家的治理也是非常的到位的,除非到了饥荒年代,不然整个国家里面都很难出现那种卖儿卖女,只为了求一口饭的人。而且由于各种手工业事务的开展,所以让整个国家有了更强大的能力可以去发展国民自己的生活水平。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个时候,每个明朝的子民基本上都还能过得比较富裕,甚至是有一些闲钱可以去从事自己的娱乐活动,这在其他很多的朝代都是不可以想象的一件事情。

明朝商贸的繁荣不是没有原因,首先就是发达的交通,交通贯穿了,自然便会带动物资的运输,从而,刺激商贸的发展。而这,还得感谢朱元璋,其坐上皇位后,就开始发展交通线路。当然,是以南京为中心。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后,又以北京为枢纽修了六条线路,这样中国东西南北基本就贯通了。

随着城市交通发达、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达,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当时的南京、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西安是西北重镇,南北大运河沿岸出现了清江浦、济宁州、临清州、天津卫、河西务等一大批新兴商业城市;在古老城市之间及周围,陆续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中小城市。

然而,当权者这么做,出发点当然是为了自己,也就是为了“国库充盈”,所以,采取的方式必然是“垄断”的。而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就是“走私”的出现。当朱元璋和朱棣先后去世后,后来的皇帝们,对于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压根就不知道如何治理。而走私,也变相刺激了部分商品贸易交流的频繁。

朱元璋非常清楚,交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甚至,为了修路不惜斩杀了一位大臣。当彝族女首领奢香夫人状告马晔时,朱元璋就笑着问:“我会有什么好处?”奢香夫人于是用“贵州修路”让朱元璋毫不迟疑地处决了他的开国大臣。这条长达五百六十公里的路,后来被人们称为“龙场九驿”。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会派出高级官员去修路,如:命令“景川侯曹震,往四川治道路”。之后,明朝的历任皇帝,也相当重视道路的建设,除了关内,关外也开始修路。在1409年,黑龙江、吉林地区,共修建了六条主要交通干线。

明朝中后期,陆路交通已经相当发达了,所以,商贸运输也更加便捷,这样就带动了沿路城市的经济发展。而水路交通,也一样得到了发展,京杭大运河在明朝得到了充分利用。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明朝可以说是治理京杭大运河最好的一个朝代。

照理来说,陆路和水路交通这么发达,商贸发展不错,税收也不会少。但是,为什么商业赋税在明朝的税收中,一直占比例不高呢?这和明朝的官员薪酬制度有关,低工资的现状迫使官员们必须积极想办法挣到更多的利益。

由于税收的多少会计入吏役的“业绩”收入,对于这些没有底薪的吏役而言,在积极征税同时,当然,更多的是谋自己的福利。勒索克扣只是家常便饭,而更多的是,对一些战略物资强行征税。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商业税的大部分都飞进了官员的口袋中,而国家却没有得到太多好处。

商户虽然受到了严重的“压制”,但是,走私经济与江南的丝织品贸易以及京杭大运河的沿河贸易,它们的蓬勃发展,则说明了:这些被官员“吸血”严重的区域,它们则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窍门”,那就是“联合官员”。这样,商品经济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商人的势力一日强过一日,后来,变成了官吏要依赖商人。

虽然,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皇帝,也打压过商人的势力,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到了万历时期,商人不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还在朝廷中培养了自己的代言人。官和商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到了万历年间,整个朝廷可以说是“无官不商”了。

魏忠贤和东林党的冲突,实则是皇权与商人势力的斗争,因为,东林党主要成员的出身,大多为中小商人家庭。到了明朝后期,官商可以说是已经把控了朝廷。商人势力的渗透,不仅仅对官场有影响,其实是更多影响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某种层面上,这种影响可以看成是晚明生活方式腐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话说,明末的读书人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不男不女”。这里有个“段子”,来描述当时读书人崇尚“女装”的风气。举人乐逛街,忽然眼前一片“红光”,仔细一看,居然是身着红衣、紫衣的一群读书人,他们正结伴去参加虎丘书会。李乐是正统读书人,为此一夜未眠,后来,便写下“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但是,像李乐这种信奉信仰的人太少了,他们无法扭转这个潮流。而商人则随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强,慢慢就成了领导风潮的先驱者了。奢侈用品,也越来越多,不仅超过了日常用品,连一般的农民,都会买上一二件奢侈品,否则,会被人笑话“不随潮流”。

朱元璋大力发展交通,本是想“国富”,但是,却在无形中培育一个强大的群体。而这个群体的崛起,不仅让自己的力量,影响了社会的一些民风民俗,更是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朝政和走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军事 由早期施行的卫所制到后期招募民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对于明朝军队的卫所制度,历来众说纷纭,不过总是贬大于褒。因为其“古董”般的管理模式使得明军的作战能力极为低下,已经无法承受明朝中后期的大规模战争压力,因此,明朝君臣在后来便推出了营伍制来取代卫所制。但这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对于明朝而言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1、卫所制度在洪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

  • 明朝科技 封建王朝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1、天文、气象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1383年南坤舆万国全图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索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144

  • 明朝文化 市井文化高度发展小说成就极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1、思想王阳明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

  • 明朝政治 皇帝与内阁共同管理国家事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1、内阁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

  • 明朝历史 汉唐之后黄金时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清历史

    1、大明开国元末农民起义、明朝统一战争、西吴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

  • 明朝第一大才子杨慎 和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 也是被嘉靖帝记恨一辈子的戍仙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清历史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论古考证之广,在明一代,公认为第一。同时,诗词文曲,他无所不精,是实实在在的明代第一大才子。1488年12月8日,京城一座官宅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儿,当官的祖父和父亲高兴之余,想想官海浮沉,不仅从心底为他祈祷:孩子啊,将来,不管是做人做事,为官治学,都要谨慎

  • 明朝货币演变 明代纸币为什么会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纸币为什么会崩溃?相较于宋、金、元三个发行纸币的朝代都在王朝末年才发生纸币崩溃的现象,明朝纸币的崩溃发生在王朝经济稳定国力强盛的时代,这个事实令人感到困惑。我在这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重新检讨,希望与读者们一起来找出比较可能的原因。1、明朝的纸币从洪武朝开始发行,到正统朝崩溃,明朝的纸币只流通了六十

  •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所包含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清历史

    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著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为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从余姚搬迁至山水之乡的绍兴。王

  • 清朝历史 历经20多年的战争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1、后金时期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

  • 清朝政治 南书房是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1、国旗与国歌清朝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