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所包含的思想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所包含的思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95 更新时间:2024/3/6 12:55:21

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著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

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为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从余姚搬迁至山水之乡的绍兴。王守仁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十二岁初入私塾便能与老师辩论天下大事,畅谈国家时政,感怀人事。在私塾期间发奋刻苦,随后更是第一次会试便中举人虽几次与状元之位擦肩而过,但在二十七岁那年高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后官至为两广总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朝廷中流砥柱。本该是胸怀天下,励志图志之时却接连遭到朝廷的贬斥。虽晚年复起,但迟迟暮年有心却无力再为朝廷出谋划策。

因仕途受阻,王守仁便开始一心悟道,领悟儒家心学之道,广收教徒进行讲学。他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且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论,认为格物致知剥夺了人的天性且过于繁琐。

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于国,他问为朝廷出谋划策,以国家兴衰天下兴亡为己任;于学,他继承发展心学,使得心学成为明朝的主流学说之一,更是使心学一派远传海外;于己,他的一生笔耕不缀,文学著作众多且文采斐然,并将心学的奥秘融入自己书法之中,已然无愧于心。

1、王守仁思想

被后世尊称为阳明先生和王文成公的王守仁,他将前人关于心学的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发展并结合了禅学的精华部分,从而产生了心学,一个比前两者更加细致完整的学说。这一学说是相对于朱熹的理学而存在的。

王守仁心学的中心思想便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两部分内容。“致良知”就是指一个人可以不必在意外物,只要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道德标准即可。“良知”不仅仅是指自身内心的思想道德,更是指天理。王守仁认为每一个人又都良知的存在,理就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知行合一”则是指知要与行相互依存,两者不可分离。“知”是指认知,知善知恶知万物。“行”则是一个人在“知”的基础上保留善去除恶。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有关于某一种事物善恶的认知,那么他就会遵循自己内心的认知,将行动付诸实践。假如一个人并没有将其的心中的认知付诸于行动,那么简单来说就是他并没有达到王守仁所说的“知行合一”。从该方面上可以表明知在行中,行中有知。而“致良知”则是“知行合一”的前提条件,“知行合一”又是“致良知”的准则,两者不能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王守仁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没分离知与行两者的关系,认为只要两者相结合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存在,这也是其思想成为明代主流思想之一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现今的社会里,心学对我们认识自我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2、王守仁 知行合一

被后人敬称为王文成公、阳明先生的一代大儒王守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心学,他一生对心学这一明代主流思想的贡献良多,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除却“致良知”,“心即理也”等一系列精华思想外,更有“知行合一”这极具深刻含义的理论。

在王守仁的认知中,从来没有将“知行合一”这一精华思想中的“知”和“行”分开过,一直从根本上认为知和行是一体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有认知就会有行动。这一思想观点在现今看来更是有着极大地借鉴意义,在其著作《传习录》中有一句:“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可能这句话在我们现在看来有些过于深奥了,那么可以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何谓“知行合一”。我们都知道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如果你的心里有尊老爱幼这样的想法就会采取一定的行动去将心里的想法付诸实践。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算心里有尊老爱幼的想法,但也不会去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它呢?那是因为他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知行合一”,他只有认知却不采取行动。

“知行合一”就是指知在行里,行中有知,知行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结着。“知行合一”是王守仁心学与朱熹理学最大的不同点,王守仁认为朱熹的理学对知与行这一概念进行了分裂,他的学说使得广大儒学生的认知与行动时相互分离的,是导致明代儒学支离破碎的重要因素。

3、王夫之和王守仁谁更有成就

王夫之和王守仁都是明代的著名人物,王守仁是明朝后期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极大。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有极大的影响力,是知名的大儒。

王夫之的影响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想进行纠正和批判。他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了很多人,也让人们对于传统思想有了重新的认识,他提出的很多开创性的观点是现在人还在研究的重点。

而王守仁是一个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他的成就非常高,甚至可以说到了开宗立派的地步。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红药的思想流派,甚至足以影响到当时社会的变化,因为受到他的影响,形成了著名的东林党,在当时的社会中,很多知名的人物或者朝中大臣都是他的信徒。

而王守仁的哲学思想更加成熟和系统,他开创的心学对后世的影响更为巨大。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曾经自己组织过义军打败了叛乱的藩王,在剿匪作战中也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甚至到了土匪听到他的名声就自动出来投降的地步。

两个人都是成就非凡,但是如果相比较的话,还是王守仁先生的成就更大,因为王守仁是位全才,并且还是开宗立派的圣人,可以后古代先贤媲美的人物,相比之下王夫之先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历史 历经20多年的战争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1、后金时期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

  • 清朝政治 南书房是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1、国旗与国歌清朝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

  • 清朝军事 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1、八旗军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是为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后皇太极于天聪

  • 清朝疆域 平定准噶尔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1、领土范围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

  • 清朝经济 手工业改徭役制为代税役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清历史

    1、农业清朝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较发达。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番薯,称所谓

  • 清朝科技 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轨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科技虽有成就,但是从清初渐渐落伍。也没有让科技知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1、医学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

  • 清朝文化 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在编撰古籍时大肆销毁古籍,明末可以和百家争鸣相比的晚明思潮在清代终结。知识分子不敢发表独立见解而是钻进故纸堆去考究古书,这就是所谓的乾嘉学派。1、小说清朝小说以曹雪芹等著《红楼梦》被认为代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均有很大影响。2、诗歌清朝诗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不大。早期,纳兰性

  • 清朝皇帝日常生活简介 清朝皇帝怎样处理政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清历史

    上午9点半到11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像御门听政、宫中日常视事、接见外国使臣等,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基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属于特殊的政务。皇帝在吃早饭时,太监会把请求召见的王公大臣们的牌子递上来,叫做“膳牌”,由皇帝决定饭

  • 八旗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超越明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清历史

    八旗军是八旗制度下的军队,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清朝初期的时候,八旗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是一支极为骁勇善战的军队。但是在清朝的后期,为什么这支部队变得那么的软弱,不堪一击了呢?万历朝后期,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部众不足百人的家底起兵,借复仇之名展开了一统女真各部的事业。万历二十九

  • 明神宗朱翊:大明在位最久的皇帝也是大明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清历史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神宗在位之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明神宗统治的后三十年,“万事不理”,“静摄深宫”, 怠于政事而耽于享乐,日益挥霍侈靡,不知遏止。史家有云:大明王朝实败亡于万历皇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