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国:春秋时期第一个小霸郑国的兴起

郑国:春秋时期第一个小霸郑国的兴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1/19 2:34:28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的诸侯国。郑国的第三任君主郑庄公,雄才大略,一代枭雄,使郑国称霸中原,“天下诸侯,莫非郑党”。郑国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郑国以商业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郑国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郑国是千乘之国,军力总体较强,楚国和晋国一直想灭掉郑国,但一直未能如愿。

在东周的诸侯国里,郑国不是成立最久的相反是刚成立的,第一任国君郑桓公周幽王的叔叔,除了是郑国国君外同时还兼任周朝的司徒,也是位高权重。郑国开始的封地在陕西,距离镐京不远,后来发现周幽王在位之后,国家内忧外患困难重重,担心哪天周朝完了,自己也跟着陪葬了,所以想给自己找个后路,打算带领自己人移民。去哪呢,总要找个人商量下,找到了当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的太史伯,这都是他份内的工作,问问太史伯迁移到哪里好一些,太史伯说你迁到郑州去吧,那边你有两个邻居国君比较贪财,又趋炎附势,你现在是周朝的司徒,然后在给他们送些钱财,就可以把国家迁移到那里去了。郑桓公就听了他的建议把国家迁过去了,结果没多久果然周朝发生大事了,申国带领犬戎进攻周幽王,结果攻破镐京,周幽王和郑桓公在逃跑的路上被杀了。就这样郑国的第一任国君就这样结束了,他给自己的后代找了个好地方,好歹后人有几年安稳日子过了。

第二任是郑武公,听名字就知道属于开疆扩土的一代王侯,由于老爹因公殉职所以理所应当的由儿子郑武公继承了的位置,加上郑武公联合其他秦,晋,卫,申击退犬戎,保护周平王东迁立下大功,所以又赏赐了很多土地,在朝廷也升了职授封卿士相当于总理级别的职位了。在任期间还灭了周围三个小的诸侯国。这样在郑武公的手里郑国不仅在新地方站稳了脚跟,还扩大了领土,这样郑国的先天条件已经搞好了。

郑武公在位二十七年,除了开疆扩土之外,还生了个好儿子,给郑国留下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郑庄公。郑国就是在郑庄公手里达到了极盛。毛主席有句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其实比这更难的事,自己一辈子牛不是真的牛,真正的牛人是不光自己牛继承人也牛。对一个国家来说连续性很重要,从零到一百很难,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从一百到零很简单,一个人就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打江山难,守江上更难。太多的国家兴衰是一个人的兴衰,人亡霸灭的事情太多了,秦始皇如果早点让扶苏回来继位可能就没有以后的大汉江上了,隋朝的隋文帝换个继承人哪怕差一点也不至于二世而亡。但是有个好的继承人,国家就能一步步的越来越强大,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战争不断,但却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繁荣时代,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等的始祖和经典典籍都出现在这个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多

  • 《黄帝内经素问》: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实际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

  • 百家争鸣有多少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纷争战事不断,与此同时文化方面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等著名人物。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

  • 万经之王:老子《道德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汉初汉景帝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

  • 《春秋左氏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战国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

  •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

    阴阳五行说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的阴阳五行之说,将整个世界包括天文都纳入五行体系。”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人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察”天命“,改变了以往用民心去体察天命的方法。这些符应显示于”五德转移“。显示于”五行之运“。天象的观察不旦是用于国家政治,特别是异常天象。因为事

  • 楚国人为何自古崇拜凤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

    楚人自古尊凤崇凤。 来到钟祥莫愁湖上的阳春白雪岛,一定会被充满楚国风韵的建筑布局所吸引,如隔水相望的白雪楼和阳春台,舜帝南巡亲手种下兰花蕙草而得名的兰台宫,威武富贵的楚王府,还有笑声阵阵的万花阵。在这些景点细节点缀之处,凤的图案或凤鸟的陈设俯拾皆是:如白雪楼和楚王府的雕栏,兰台宫楚王座位后面的屏风,

  • 《楚辞》: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

  • 楚国的语言文字 楚国与诸国文字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

    1、楚国的语言文字楚地由于位处江汉及汉淮之间,北方的华夏语、西方的藏缅语、南方的苗瑶语和东南的壮侗语都在楚地接触和交流,所形成的楚语自然是吸收了多种语言成分而词汇丰富多采、音声别具一格的方言。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特点。 西周时期的楚国文字,与中原诸国的文字还没有多大

  •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说到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大家都知道是《国语》。这部著作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国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