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五国伐齐”是怎么回事?齐国为何会遭来五国的联合进攻

历史上的“五国伐齐”是怎么回事?齐国为何会遭来五国的联合进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16 更新时间:2024/4/5 11:38:46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在战国七雄之外,还存在过义渠国、郑国、鲁国、越国、宋国、中山国、巴国、蜀国等诸侯国。其中,就宋国来说,就是战国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个诸侯国。根据史料记载,约公元前286年,趁着宋国内部发生动乱之际,齐湣王(齐闵王)派遣将军韩聂举兵攻灭宋国。对于齐国来说,攻占宋国后,自身的实力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让齐国没有想到的是,在消灭宋国后,自己却遭到了“赵、魏、韩、燕、秦”这五国的联合进攻,而且差一点就从战国历史中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齐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当然,对于齐国来说,凭借着莒和即墨这两座城池,最终成功复国。不过,经此一战,齐国的实力再也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而且,在秦国消灭其他诸侯国的过程中,齐国因为曾经被五国联合进攻,所以选择了隔岸观火。那么为什么齐国只消灭了宋国,就遭到了“五国伐齐”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对于齐国来说,之所以消灭宋国后遭到了诸侯国的联合进攻,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实力对周边诸侯国造成威胁,并且引起了秦国的警惕。公元前314年,在燕国发生内乱的背景下,齐宣王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众”大败燕国,此战,让齐国和燕国结怨,后者一心想着复仇齐国。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楚国,此战让齐国得罪了楚国。公元前298年—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此战让秦国决心要削弱齐国。

公元前288年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湣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虽然齐国没有真的进攻赵国,但是,强大的齐国,依然让赵国感到忌惮,这也为赵国之后参与到“五国伐齐”埋下了伏笔。在这一段时间,秦国、楚国、韩国、燕国、赵国、魏国这六国要么和齐国结怨,要么对强大的齐国有所忌惮。不过,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战争依然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也即需要一个时机的到了。而到了公元前286年,这一时机终于来了。在这一年,齐湣王灭宋国,成为五国伐齐的导火索和借口。面对实力达到巅峰的齐国,燕国、秦国等诸侯国终于坐不住了,选择联手进攻齐国,也即削弱齐国成为其他诸侯国的默契了。

最后,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地处在今河南、山东一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并且宋国的定陶等城池,可以媲美临淄、邯郸、咸阳等。由此,对于齐国来说,独吞宋国的行为,自然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不悦。换而言之,在消灭宋国时,齐国能够和楚国、魏国、赵国、秦国等诸侯国平分利益的话,很可能不会遭到被诸侯国联合进攻的结果。总的来说,五国伐齐这场战争,改变了“东齐西秦”两大超强的战国局面,使战国格局朝着“一秦独强”的有利局面发展,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可以称之为战国的转折点。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齐国实力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称呼”公“和”伯“是如何区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谥号,国君

    翻开《左传》,我们会看到,文中对诸侯的称呼大部分时候分为两种,一种是郑伯、秦伯、齐侯、楚子、陈公等,另一种是郑庄公、秦穆公、齐桓公等。这两种称呼都存在,如果认真区别这两种称呼的话,也比较简单。这里拿秦穆公来说,秦穆公生前,是被称作秦伯的;等秦穆公去世后,世人多半会称呼他为秦穆公。春秋时期的诸侯,去世

  • 春秋时期的曹国是如何灭亡的?究其原因是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君,小国

    在春秋时期,华夏大地有很多诸侯国,绝大多数的都是小国,虽然这些小国的历史不像齐国、晋国那样丰富多彩,可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味道,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曹国的故事。(图)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周武王姬发当上天子之后,就把一个叫振铎的同母弟弟封在了曹地,振铎就是曹国

  • 孙膑和庞涓多年手足师兄弟情谊,是怎么反目为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膑,齐国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人才,他晚年教成的四个徒弟个个本领不凡,书上说他们是“四子既出,天下大乱。”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四子中孙膑和庞涓师兄弟之间的故事。孙膑和庞涓师从鬼谷子,学成之后,便相继出山,希望能一展抱负。庞涓比较幸运,刚出山不久便被魏国国君招纳过去,并让他做了魏国的大将军,而孙膑还是处于

  • 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具体什么时间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齐国

    关于围魏救赵的成语那家都很耳熟了,那么围魏救赵具体是发生在一年呢?讲述了什么故事呢?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有。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53年战国时期,齐国孙膑,田忌为救赵国所为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

  • 围魏救赵涉及的人物是谁? 围魏救赵主人公有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膑,都城

    导读:孙子围魏救赵的典故是谁?围魏救赵的故事出自何处?“围魏救赵”的著名战役是由孙膑指挥的齐军用计打败庞涓带领的魏军。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

  • 围魏救赵的含义是什么?围魏救赵典故的意思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都城,战术

    导读:围魏救赵的含义是什么?围魏救赵的典故有什么意思,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及有什么延伸含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她)撤兵的战术。反义词:围城打援 声

  • 震惊,尸骨厚度达0.6米,长平之战尸骨坑于近日在山西高平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尸骨,发现

    近日,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玉米地里发现尸骨层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高平市长期研究长平之战的学

  • 古代最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孙膑的“围魏救赵”战略一直被后人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梁,孙膑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孙膑在大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公元前445年,魏国经过变法,率先强大起来。在军事上,魏王加强军备,提高战斗力,使得魏国一下子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迫使卫

  • 围魏救赵是谁出的主意?具体怎么做的?提出围魏救赵的前因后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膑,齐国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

  • 春秋战国时期最经典的战役之一围魏救赵介绍,围魏救赵策略之抓要害趁虚而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丞相

    在战国时代,爆发了第一次的中原大战,首先是在经过了商鞅的变法以后的秦军,攻打了魏国和韩国的两座城池,在双方都在僵持阶段时候,赵国也开始有所动作了,也开始攻打了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后来在魏王的带领下,派出了庞涓率领着大军的部队对赵国的首都邯郸发起了进攻,赵王这个时候就向齐国和楚国发起了增援,后来楚国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