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震惊,尸骨厚度达0.6米,长平之战尸骨坑于近日在山西高平被发现

震惊,尸骨厚度达0.6米,长平之战尸骨坑于近日在山西高平被发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43 更新时间:2024/4/5 11:38:25

近日,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玉米地里发现尸骨层

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

高平市长期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郭庭荣、当地民俗文化学者王永忠均为高平市政府“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据郭庭荣回忆,最近在走访南王庄村古建筑玉皇庙、关帝庙时,听说村西田地里发现了大量尸骨。

7月10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与郭庭荣、王永忠以及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相随,一同前往尸骨层现场进行勘查。

村里种植的玉米已超过一人多高,由于接连降雨,松软的地面泥泞难行。在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进保、村党支部副书记巩书明的引导下,郭庭荣、王永忠等人在村西的一处上下均种满玉米的土崖处,看到了裸露在黄土层外的尸骨层。

长平之战发生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场长达3年的战争在高平留下很多遗迹,有470个与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和村名,其中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不少于400个,其中南王庄、谷口、王降、王何、企甲院、箭头等村所在地是长平之战的核心战场,这些村名就是对长平之战最深刻的铭记。

头盖骨、腿骨、臂骨、关节骨……交叉叠错、不规则堆积的白骨层呈带状朝东西方延伸。经测量,尸骨层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距土崖顶端地表约2米。除土崖裸露出的尸骨层外,可能是受雨水的多次冲刷,在其周围的地头上,已经发酥的尸骨随处可见。

46岁的王进保说,发现尸骨层的土崖下面的耕地,早在1983年前是他家的自留地。小时候经常到地里帮着大人做农活的王进保清楚地记得,由于长年受夏季雨水冲刷,比自家地高出两三米的土崖地塄子经常出现坍塌,“那时就经常发现裸露出的很多人骨头。为了种地不受影响,大人们就让我用箩头把骨头装上倒在附近的河沟里,一次捡好几箩头,其中就有好多的头盖骨。”

南王庄村东与王降村为邻,并与谷口等村庄接壤。此处有条河道,当地人称王降河,原属丹河一条支流。“此河道也是谷口、王降通往南王庄的古道。”郭庭荣说,唐代李隆基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前往潞州就任的。如今,在南王庄村南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髅庙”,就是李隆基为祭奠长平之战被白起杀死的40万赵国将士冤魂而建。

附近曾发现多处尸骨坑

2200多年前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史记》记载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1995年,在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发现并发掘保护了“一号尸骨坑”,累累白骨直观地让后人感受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惨烈。

由于永录一号坑仅发掘遗骸130多具,离历史上记载的“四十余万”相差甚远,为此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郭庭荣表示,白起杀降并非只在一个地方,而是以丹河为轴线分布在沿岸的多个地方,千百年来,丹河沿岸不断有尸骨出土,也不断有人处置这些尸骨。

查阅高平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得知,宋代运判马城曾“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金代高平县令王庭直将“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明代高平县令许安遇将高平城附近之骨骸掩埋后,刻“掩骼记”碑立于城南关。

进入新旧世纪交替年代,埋有大量尸骨的尸骨坑仍屡次被发现。

2011年5月初,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一处长平之战遗留下的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遗址被发现。另外,在丹河西岸的寺庄镇柏枝庄村,也发现了尸骨坑。

永录村、南王庄村分别位于丹河东西两岸,两村相距也就四五公里。而位于丹河西岸的南王庄村西有座山丘,被称为“白起台”。传说是白起在此将赵军尸体、尤其是砍下来的头颅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以此炫耀自己的军威武功。

根据南王庄村发现的这处尸骨层现状,郭庭荣分析推测认为,这处形成带状的尸骨层很可能与长平之战有关。

以前有种说法,认为当初秦军处决赵军战俘后,没有专门挖掘填埋赵军尸体的深坑,而是本着就近原则,将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等地势低洼处草草掩埋,在尸体上只覆盖了薄薄浮土,甚至还不能把尸体完全盖住。但南王庄发现的这处裸露出来的尸骨层虽说距种植玉米的地表约0.5米,但却埋葬在距土崖顶部地表2米多的深处,不能算是“薄薄浮土”。

被发现的尸骨层位于丹河支流王降河河道内,王永忠推测认为,也可能是在2200多年中受雨水冲刷、河水改道等因素影响,使得大量坍塌的泥土日积月累、覆盖其上。

在现场的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南王庄村发现的尸骨层,他们将上报省文物局,并将根据批复结果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高平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2019年,高平形成“长平之战”发生地文化开发利用的共识,着手进行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的修建规划编制工作,以进一步擦亮“长平之战发生地”这张独有的文化名片。

标签: 尸骨发现

更多文章

  • 古代最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孙膑的“围魏救赵”战略一直被后人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梁,孙膑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孙膑在大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公元前445年,魏国经过变法,率先强大起来。在军事上,魏王加强军备,提高战斗力,使得魏国一下子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迫使卫

  • 围魏救赵是谁出的主意?具体怎么做的?提出围魏救赵的前因后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膑,齐国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

  • 春秋战国时期最经典的战役之一围魏救赵介绍,围魏救赵策略之抓要害趁虚而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国,丞相

    在战国时代,爆发了第一次的中原大战,首先是在经过了商鞅的变法以后的秦军,攻打了魏国和韩国的两座城池,在双方都在僵持阶段时候,赵国也开始有所动作了,也开始攻打了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后来在魏王的带领下,派出了庞涓率领着大军的部队对赵国的首都邯郸发起了进攻,赵王这个时候就向齐国和楚国发起了增援,后来楚国的军

  • 《孙膑兵法》的出土解释了一切,原来“”围魏救赵“根本就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梁,孙膑

    一般来说,一个超级强国的定义在于能同时打赢两个方向的局部战争。很显然,战国早期的魏国便是一个这样的超级强国。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魏国在围攻赵都邯郸时,遭到了秦楚齐宋卫五国的趁火打劫,也就是说,魏国竟能同时与赵、秦、楚、齐四大国交战而不落下风。所以,此时正围攻赵都邯郸的庞涓八万魏军竟仍不退

  •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的计策介绍,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于什么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膑,大梁

    齐威王觉得段干明对局势分析的透彻,救赵的方案也切实可行,还可因救赵而得到中山之地,便欣然接受了段干明的建议。庞涓得知齐与宋联合行动的消息后,很快研究了派往四方的探马和打进周边国家的卧底反馈回来的情报,觉得这些邻国也只是为了表示对赵国的友好,而象征性地出动小股部队在魏国边境骚扰一下,不足为虑,国内守军

  • “围魏救赵”中的斗智斗勇策略欣赏,围魏救赵涉及到哪些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子,都城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

  • 22次战役斩首181万: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水银,陵墓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

  • 孙膑于田忌是如何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发生在哪一年什么战役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膑,大梁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

  • 桂陵之战有什么典故?围魏救赵发生于哪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国,都城

    导读: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有什么典故,桂陵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参加桂陵之战的主人公都有谁?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桂陵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截击战,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双方打的是难解难分,有来有回,打了一年多了也没分出个胜负成败。桂陵之战连环画这魏军素来是作战勇猛,虽然是异地作战,

  • 围魏救赵的真相是什么?其实齐国根本就没想过救赵国!而是坐收渔翁之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国,孙膑

    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宝藏,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这是一部有关军事战术战略的著作,如今是世界闻名,就连当年法国的拿破仑被流放后,看到孙子兵法都惊乎,如果自己早点看到,滑铁卢战役也不会输的那么惨,在中国历史上孙子兵法出现一百多年后,齐国还出现了孙膑,据历史学家考证,孙膑也曾著有孙膑兵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