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为什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王朝

秦朝为什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4/2/12 17:21:01

秦始皇在完成了自己及祖上的梦想,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四五百的四分五类的状况,来统一了中国,成了千古一帝,渴望着自己的子孙,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千秋万代。然而,秦朝却仅仅历经了两个皇帝,做了16年的美梦就结束了!人民起义打垮了秦朝,着究竟是为何?这又体现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秦朝疆域

其实,秦朝之所以这么短短的时间灭亡,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信仰形成的缺失。

秦朝同意后,规模空前,囊括了此前存在于华夏大地上的许多诸侯国家,东及于海,南及百越,西及氐羌,北到塞外。如同思想领域中宣扬物质利益和法治的法家思想压倒其他各家学说一样,政治上崇尚武功的秦国最终吞并了齐、楚、赵等诸侯国家。秦帝国的建立标志着政治上的一统,它将要继续进行的是政治思路上的统一。在人类政治历史上,任何形态的国家或政治都需要权威。对于秦王朝来说,它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不是政治宣讲,而是赤裸裸的暴力,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抗,是垄断政治权力的极少数人与社会上其他人之间的矛盾。

从表面上看,秦王朝是一个重实干、轻理论的国家。在秦帝国的有关历史文献中,我们很难整理出系统化的政治理论。从政治信仰的层面上看,秦王朝对利用鬼神的权威以整肃民心和治理国家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政治欺骗,不仅徒劳无益,而且有害政治。琅邪刻辞中这样写道:“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在这里,秦王朝也在总结历史经验,它认为五帝三王之所以亡家亡国,是因为不务实际,不讲法治,崇尚虚诞。所以,秦王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曾经下令“禁不得祠”,虽然禁止祭祀崇拜的对象我们难得其详,但这与琅邪刻辞的思想倾向是大体一致的。

秦王朝没有系统化的明确的政治信仰,却在一定程度上延用了传统的宗教活动。就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三年(前219年),秦始皇“上泰山,立石,封,祠祀”。这是秦帝国搞的惟一的封禅活动。秦始皇为什么搞封禅?是向上天禀告改朝换代吗?当然不是,因为封禅刻石记录下来的,是赞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是要求他的臣民子孙“遵奉遗诏,永承重戒”。封禅铭文展示给国民的是皇帝的圣明和威严,并没有给神灵留下什么重要位置。

就在这次巡行途中,秦始皇经过彭城时“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这反映出在秦始皇的内心深处仍然残存着天命思想。可是,当他前往湘山祠渡江遭遇危险的时候,他对神灵“湘君”却大不敬,“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似乎意味着,他不能容忍任何人、任何神灵对他的冒犯。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他出巡到云梦的时候,又“望祀虞舜于九疑山”。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所涉及的政治性的宗教活动具有随意性,他对神灵抱有期望,但又不想受神灵的约束,神灵也不得违背他的意愿。秦始皇也沿用了秦国传统的郊祀雍四畤上帝的活动。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秦始皇通常于十月亲自郊祀,身着白色的服装,献上祭祀的贡品,“拜于咸阳之旁”。西畤、畦畤的郊祀则由祠官主持,“上不亲往”。秦二世的时候情形大抵也是如此。太卜官曾评论说:“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总的看,秦帝国在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从相反的立场看,秦王朝信奉的是武力和强权。秦帝国皇帝把国家作为他个人的私有财富,皇帝可以穷奢极欲,这在秦王朝的政治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秦始皇南登琅邪台,十分惬意,于是“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免税)十二岁”。这没有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理由。

根据文献记载,他因为“亡秦者,胡也”一句谶言,发兵30万攻击匈奴。他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仅仅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就动用了徒役70余万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攻破一国,都要仿照该国宫殿的样式在咸阳城北复建,所得诸侯美女和钟鼓器物等一并移入其中。《三辅旧事》夸张地记载道:“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秦王朝这种穷奢极欲恶性发展,导致了作为孤家寡人的皇帝与天下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

秦二世为了巩固个人的权威,与宦官赵高密谋对策。赵高声称:“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不要讲什么道理,谁有权力谁说了算,这就是赵高的强权主义理论。于是秦二世“诛大臣及诸公子”,“六公子戮死于杜”。当时,公子将闾弟兄三人被囚禁于内宫,秦二世派人对公子将闾说:“公子不臣,罪当死。”将闾质问:“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说:我不知道,我只是奉旨行事。将闾仰天长号:“天乎!吾无罪!”兄弟三人拔剑自刎。

其实,在秦王朝根本就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法律,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在这个国家中,只有皇帝一人的人权。此后的赵高谋杀秦二世,子婴计杀赵高,都是同样的政治定律在发挥作用。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王政就对韩非的极端专制理论欣赏万分,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二世也公开地引用韩非的话,称舜为君有“监门之养”,大禹治水有“臣虏之劳”。他认为当这样的帝王没有什么意思,他贵有天下,应该“肆意极欲”。至此我们不难明白,秦王朝政治思维的深层,是韩非的极端专制理论。秦王朝二世而亡,就是韩非专制理论的恶果。

任何一种政权都会宣传其合理性,从而为自己取得理论上的支点。秦王朝也不例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马上就有人出来献计献策:“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蚓)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这是用“五德相克”说为政治合理性服务:周人之德是“火”,秦人之德是“水”,“水”克“火”,所以秦人取代周人统治了天下。秦始皇毫不迟疑地把这一套拿过来,为新王朝的政治合理性服务。秦王朝将自己定性为水德,水德属北方,颜色与黑相配,所以衣服旌旗都崇尚黑色,数字以“六”为纪,符、法冠都规定为六寸,乘六马,更名黄河为“德水”,等等。这表明,新王朝亟需为自己的政治合理性张目。

问题在于这种宣教能否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能否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可以说秦王朝的五行相克说是一种政治理性,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信仰。就五行说产生的背景看,它是对传统的天命观的反叛,试图从物质世界的演变说明宇宙和社会的运动,其性质与朴素的阴阳论、气论相近。

总之,秦朝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政治信仰,没有解决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它奉行的强力政策和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路线,在政治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秦朝的速亡很难说与此无关。

而汉朝建立后,一开始是将各地方归异姓王统治,然后等到时机成熟,慢慢的加强控制,从异姓王的手中夺取权力,使用郡县制,才加强了王权的统一。这也对比着说明了秦朝没有系统的形成政治信仰,及政治手段。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朝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汉历史

    秦朝时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在为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梦想。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帝。当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他身边必然少不了驰骋沙场、出谋划策的名将。那么秦朝的四大名将是谁呢?秦朝的四大名将是:白起、王翦、蒙恬、章邯。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

  • 传国玉玺的前生与今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

  • 秦军--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汉历史

    他们崇尚黑色,着黑衣黑甲,他们和蒙古人一样残暴,当然他们并不是野蛮人,和屠城的蒙古人或者曰本人不同,他们屠杀的是和他们一样勇猛的战士,长平一战杀掉40多万赵军,赵国军队是最早进行胡服骑射的军队(由赵武灵王时期在赵国军队进行的一种提高军事战斗力的改革),40万是什么概念?史料记载:"斫首之骨盈野,

  • 探索秦朝的兴起、兴盛、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汉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物,秦朝也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朝代。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大国,不管豪强公开割据或外族侵入建立政权,最后总是还原为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皇帝是秦始皇新创的名词,一个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只能依据其表现来评判。秦始皇正是这样一个人

  • 千古豪气--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汉历史

    陈汤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服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蛮夷槁街邸间,以示万里!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臣

  • 匈奴:第一个统一大漠的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汉历史

    当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匈奴人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书上。没有人能弄清他们的祖先是谁,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就这样悄然出现了。后人曾经作了种种考证,希望弄清楚他们的身世之谜,可惜都是白费功夫。而最清晰的线索,反倒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要从夏朝的末代王桀讲起。桀是历史上

  • 威震欧洲的匈奴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汉历史

    匈奴骑兵 公元一世纪,活动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匈奴,受到汉朝的多次征伐,于公元91年从新疆北部西逃,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所谓“匈奴西迁”。对于匈奴的西去,我国史籍虽有记载,但十分简略,至于匈奴最后何处去,史籍没有记载。公元4世纪中期,一支被欧洲人称为“匈人&rdqu

  • 令后世敬仰的帝国--大汉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汉历史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让人对汉武帝产生了“雄才大略”和“好大喜功”这一对好似硬币两面的印象。但在他的文治武功背后,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冉冉升起的伟大历史。虽然在汉朝数百年后另一个同样由华夏民族建立的伟大帝国大唐,在世界上似乎具更为深远的影响,

  • 光武刘秀--中国历史上作战最多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汉历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靠坚韧意志和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刘秀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13人冲出王莽42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2万人的军队

  • 西汉大汉奸--中行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汉历史

    看过汉武大帝的朋友都知道,匈奴大单于身边有一个宦官中行说,电视剧中说他本来是汉朝的一个宦官,随汉朝公主和亲来到匈奴,而且发誓利用匈奴消灭汉朝,其实他并不是电视剧中虚拟出来的认为,历史上确实有其人,他也是汉帝国中出名的大汉奸,中行说出现在汉文帝时期,当时的匈奴单于老上稽粥初立,汉朝的实力不是很